說到數學啟蒙,大多說家長的第一反應就是教孩子數數,特別是在他小的時候,每個家長都會像別人炫耀自己孩子會數數。前兩天看到鄰居家的姥姥帶著小孩子在樓下玩,我上去打了個招呼之后,她就要讓孩子給我數數,還很驕傲的說,她的小外孫才兩歲,就會從1數到10了。這其實并不是數學啟蒙,比起數數,真正的打開方式是培養孩子的“數感”。
什么是“數感”
說到培養孩子的“數感”,很多人會納悶“數感”到底是什么東西呢?其實“數感”是指能夠靈活處理數字,拆解問題,從不同的角度去看問題的一種能力。它不僅包括對數學結論的掌握,還包括對數字及其相應關系的深層次理解,比如15*9,沒有數感的人可能會用紙或者是在腦海里進行列式計算,但是有數感的人就會先算出15*10的結果,再減去15。雖然這只是一個簡單的例子,但是也足以看出數感的重要性,相比于傳統的死記硬背,數感是高階數學的基礎。很多家長在給孩子做數學啟蒙時,不會去思考數字之間的關系,只想讓他通過死記硬背而達到一步登天的效果,最終卻讓孩子失去了靈活運用數字的能力。
“數感”和數學成績的關系
很多家長覺得培養孩子的“數感”和他的數學成績沒有什么關系。其實在小學的后兩年時間內,把孩子的數學成績拉開差距的就是數感,也就是說,想要孩子的數學成績有所提高,那就要讓他對數學有概念,能靈活的操縱數字。首先就是要讓他會數學有興趣,畢竟興趣才是支撐學習的唯一動力,家長可以讓他多看一些跟數學相關的卡通視頻,或者是玩一些數字游戲,這樣都能潛移默化的給他帶來啟發。但是家長也不能用力過猛,一直在孩子面前強調數學,這樣很容易就會讓他厭惡數學,所以家長只要旁敲側擊就可以了。
如何培養孩子的“數感”
斯坦福的教授曾經說過,在中國傳統的數學教育下,孩子在中學時期就會陷入數學“瓶頸”,從小學習的各種算數和練習,越到后面越起不到作用。其實家長可以用一些方法來培養孩子的“數感”,從而幫助他打破“數學瓶頸”。首先就是要多鼓勵孩子玩數字游戲,畢竟很少有孩子會在數學課堂上燃起對數學的興趣,他們大都是通過數字游戲才愛上數學的,所以數字游戲可是很有效的一種方法。其次就是在孩子遇到數學難題時,家長不要打擊他們,應該多鼓勵他,站在孩子的思維上尋找答案,這樣才能讓他意識到錯誤。最后就是在學數學時,家長不要要求快,畢竟速度和數學能力是沒有關系的,如果家長逼迫孩子的話,很容易增大他們的壓力,嚴重還會讓他對數學產生厭惡感。
在對孩子進行數學啟蒙的時候,家長還是要學會順其自然,畢竟學習這些事是急不來的,還是需要讓孩子慢慢接收,這樣才能讓他愛上數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