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靡全國的14道特色土菜
蕨粑臘肉
日銷:60份、售價:42元、毛利率:69%
原料:蕨粑200克、臘肉150克、蒜苗15克、洋蔥、紅椒各5克、干辣椒8克。
調料:雞精、料酒、姜蒜片各3克、陳醋4克、蠔油5克、香油2克。
制作方法:
1.將蕨粑切成長6厘米,寬7-8毫米的小長方條上干粉備用。臘肉切6厘米長小長方條過水去除鹽分備用。
2.將鍋洗凈上火加入色拉油1千克,待油溫到180度時將蕨粑放入油中開大火炸制,等蕨粑快浮上油面時放入過水待用的臘肉起鍋濾油備用。
3.原鍋留底油,下干辣椒、姜蒜片炒香后放入備用的蕨粑和臘肉。
4.取小碗一個,將雞精2克、陳醋4克、蠔油5克、料酒3克、香油2克兌成碗芡倒入鍋中,下蒜苗15克、洋蔥、紅椒各5克炒均澆上辣椒油后起鍋裝盤即可。
特色: 香辣、軟糯。
注意事項:蕨粑再炸制過程中不宜油溫過高,油溫過高會出現蕨粑爆油現象的發生。
酸粉煎牛肉
發掘地點:湖北荊門 徐會贏
發掘途徑:在湖北長大的徐師傅對于酸粉做菜的記憶可追溯到孩童時期了,長大后他自然對這種既是原料又是調料的東西偏愛有加。于是向奶奶輩的人學來正宗做法后,他就用酸粉開發出了一系列的土菜,在酒店里推出后,不管是外地人還是本地人都非常喜歡點。
原料:酸粉150克,牛肉250克。
輔料:雞蛋一個,紅椒粒3克,小香蔥碎3克,白芝麻少許。
調料:鹽5克,味精2克,料酒10克,醬油3克,胡椒粉1克,水淀粉適量。
制作:1、牛肉改刀成厚0.3厘米的長方形大片,加鹽、味精、料酒、醬油、胡椒粉腌制15分鐘,加水淀粉上漿,用手不停地攪拌,以使牛肉吸進水分,待吸水充足、牛肉變得滑軟時,放入蛋清拌勻,用少許色拉油封一下備用。2、將酸粉加少許油小火炒至干香、成顆粒狀,鋪在托盤中,將牛肉片放在上面兩面粘勻酸粉。3、不粘鍋里放少許油燒熱,下粘好的牛肉片用小火煎3到4分鐘,至兩面都煎黃即可。
口味:咸鮮酸辣。
制作關鍵:牛肉要上好漿再拍酸粉,這樣酸粉就會粘在牛肉上,不容易脫落。
泡椒軟蒸魚
日銷:40份、售價:78元、毛利率:70%
原料:草魚一條750克、泡椒200克、韭菜花100克。
調料:蒜蓉辣椒醬100克、小蔥20克、姜蒜15克、雞精、精鹽各10克、胡椒粉、花椒油各3克、蒸魚豉油、各料酒15克。
制作方法:
1.將魚宰殺洗凈放入盆中,加入精鹽、雞精各5克、姜、小蔥各10克、胡椒粉、花椒油各3克、料酒15克腌10分鐘備用。
2.將魚放入蒸箱上蒸汽后猛火蒸6分鐘取出澆上豉油汁15克后備用。
3.將鍋洗凈上爐,加入色拉油100克燒至150度,放入姜蒜末5克炒香,再放入蒜蓉辣椒醬100克、韭菜花100克混合炒香,再放入泡椒250克待炒出香味后加入150克清水燒開調味勾芡,待湯汁黏稠后起鍋均勻澆在蒸好待用的魚上,撒上小蔥花10克即可。
特點:味酸辣、爽口。
注意事項:
1.魚宰殺后一定要祛除腥線,否則會使魚腥味比較重。
2.蒸魚時間一定要把握正確,不可時間過長或者過短。
酸湯富貴肘
發掘地點:宜昌 徐會贏
發掘途徑:從當地農民那里學來的特色土做法。
原料:肘子一個(約600克),野山菌50克,土豆粉100克。
輔料:大蔥100克,芹菜250克,香菜50克,胡蘿卜300克。
調料:川鹵水1500克,高湯300克,南瓜蓉50在,黃燈籠椒醬5克,白醋10克,胡椒粉2克。
制作:1、將肘子汆一下水洗凈,放入七成熱的油中炸至外皮發緊、色焦黃撈出。2、把炸好的肘子放入川鹵水中,大蔥、芹菜、香菜切段,胡蘿卜切塊,蔬菜均放入鹵水中一起鹵制兩個半小時。3、取過濾出來的鹵水原湯300克加高湯攪勻,放入南瓜蓉、黃燈籠椒醬、白醋、胡椒粉調勻燒開。4、野山菌和土豆粉均汆透,放入做好的酸湯中,再將肘子放在上面,撒青、紅椒圈、小米辣椒圈、青花椒點綴即可。
口味:酸香開胃。
制作關鍵:肘子必須先炸一下,可以使肉質變緊,鹵制的時候不容易碎爛。
酸粉土豆絲
發掘地點:
荊門 徐會贏
發掘途徑:根據自己老家常吃的一道家常菜改良而來。
原料:土豆絲300克,酸粉100克。
調料:蠔油5克,老抽5克,雞精3克,胡椒粉1克。
制作:1、土豆絲洗凈,鍋入色拉油100克燒熱,下土豆絲滑一下油,撈出。2、鍋入少許油燒熱,下酸粉煎成顆粒狀,放入土豆絲,加蠔油、老抽、雞精、胡椒粉調味,翻炒均勻,撒香蔥末、紅椒絲即可出鍋。
口味:咸酸香。
制作關鍵:土豆絲洗凈后不要汆水直接滑油,汆水后再與酸粉同炒時會導致酸粉遇水粘鍋。
糟辣肉絲
這道貴州特色菜品應用了當地特色食材——糟辣椒,成菜色澤紅亮,肉絲滑嫩,帶有糟辣椒的酸辣味兒,十分爽口。
原料:豬里脊300克、糟辣椒30克、小蔥段20克、姜蒜粒各5克。
調料:雞精5克、白糖3克、精鹽2克、料酒6克、水淀粉8克
制作方法:
1.將豬里脊切成5厘米長細條狀,放精鹽2克、雞精2克、料酒3克、水淀粉4克上漿備用。
2.將鍋洗凈,放入色拉油1千克燒至60℃時放入切好的豬肉,待豬肉斷生時起鍋備用。
3.原鍋留底油燒至120℃,放入姜蒜粒、小蔥段炒香,再放入糟辣椒炒香,放入過油備用的肉絲翻勻。
4.取小碗一個,放入雞精3克、白糖3克、水淀粉4克兌成碗芡下鍋繼續翻炒,炒均后起鍋裝盤即可。
特點:酸辣、滑爽
糟辣椒:貴州特色食材,一般超市也有銷售成品,購買時請注意選用產地為貴州的,才更符合成菜的口味要求。
農家炕芋頭
發掘地點:荊門
發掘途徑:根據當地農村的做法改良而來。
原料:小芋頭600克。
輔料:粗米面100克。
調料:鹽6克,味精2克,胡椒粉1克,醋10克。
制作:1、小芋頭去皮,改成滾刀塊,放入鹽、味精、胡椒粉拌勻入味。2、將芋頭上籠蒸15分鐘蒸透,外面滾上粗米面備用。3、平底鍋中加少許油,放入芋頭塊小火煎四分鐘左右,烹入米醋,至兩面煎黃即可出鍋,放在鋪有錫紙的鐵板上上桌。
口味:咸鮮微酸。
注:粗米面是大米磨成的粉,荊門當地磨得顆料較粗的叫粗米面,較細的稱為細米面。
制作關鍵:這道菜看起來簡單,做的時候如果不注意細節,卻很容易導致失敗。1、此菜中小芋頭的入味要足,像鹽的量要給夠,因為經過蒸制、煎制,味道會流失一部分,且外面的粗米面沒有底味。2、粗米面要拍均勻、拍得厚一點,把芋頭包裹在里面,這樣芋頭就不會露出來,從而避免粘在鍋底。3、還應注意選用顆粒較粗的米面,這樣才能煎成像鍋巴一樣的焦香外殼,形成外焦里嫩的獨特口感。
椒香臘肉米豆腐
發掘地點:荊門 徐會贏
發掘途徑:把臘肉與荊門本地的特產米豆腐一起搭配,調味時加花椒粉,使此菜椒香味濃,別具一格。
原料:米豆腐500克。
輔料:臘肉100克。
調料:鹽3克,青花椒3克,蔥、姜各3克,蒜5克,紅辣椒、青辣椒各10克,醬油2克,醋5克,花椒粉1克。
制作:1、米豆腐改刀成大片,用鹽拌勻腌制一會兒。蔥、姜、蒜及綠辣椒、臘肉切末備用,紅辣椒切成小圈。2、鍋入少許油燒熱,米豆腐煎至兩面金黃。3、另置鍋,入少許油,下蔥、姜、蒜炒香,放入紅、綠辣椒、臘肉丁,點入幾滴醬油翻炒幾下,加入煎好的米豆腐,撒花椒粉,再加入少量水,最后淋少許醋、撒芝麻即可出鍋。
口味:咸鮮微辣。
家常豆豉蒸湖蝦
原料:興凱湖湖蝦400克。
調料:豆豉15克,蠔油、香蔥米、蒜蓉、紅椒米、味精各3克,生粉5克,色拉油1500克(約耗30克),自制窩窩頭12個。
制作:
1.將湖蝦洗凈,瀝干水分,下入八成熱的油溫中炸至金黃色撈出,與豆豉、蠔油、生粉、味精攪拌均勻,盛入器皿中,上籠蒸至5分鐘。
2.湖蝦出鍋后放入蒜蓉,淋油,放香蔥米、紅椒米點綴,圍上蒸好的窩窩頭即可。
自制窩窩頭:將玉米面500克,面米100克,水250克,白糖50克,泡打粉10克和勻,成形后入餳箱,發酵15分鐘后入蒸柜,蒸15分鐘即可。
特色:此菜原料選用興凱湖特產的無污染野生淡水蝦,肉質嫩滑,蝦味濃郁,炸制后用豆豉蒸,是一種新做法,入味足,搭配自制窩窩頭,土香土色受歡迎。
蘿卜絲魷魚仔燒河蝦
原料:蘿卜300克,魷魚仔200克,河蝦100克。
調料:姜絲10克,蔥節、雞汁、鹽各5克,胡椒粉2克,高湯150克,雞油20克。
制作:1.蘿卜切成細絲;蝦用2克鹽腌制10分鐘。2.鍋內放雞油燒熱,下入姜絲、蔥節、蘿卜絲爆香,再倒入高湯、河蝦、魷魚仔、鹽、雞汁、濃湯、胡椒粉調味,燒開即可。
關鍵:此菜是款地道土菜,原料搭配合理,魷魚仔一定要提前用姜、蔥腌制祛除腥味,燒制時不要投放太早,以免肉質變老。
特色:蘿卜絲與河蝦、魷魚仔一起烹制,蘿卜吸收了后兩者的鮮味,雖是款素料也具備了海鮮的鮮味,而且蘿卜能有效祛除魷魚仔的腥味,成菜時放入帶底座的明爐上桌,保證了溫度和美味。
漁家姥爺雞蛋菜
原料:雞蛋6只,土豆500克,水晶粉35克,花蛤肉100克。
調料:老湯200克,大連蝦醬50克,鹽、芝麻油、胡椒粉各2克。
制作:
1.將土豆去皮,切成絲;雞蛋液內放入蔥花,攪開;水晶粉條用溫水泡開。
2.起鍋入底油,燒至五成熱,下入蝦醬爆香,再加入土豆絲、花蛤肉、水晶粉條、老湯燒開,上面再澆上雞蛋液,用小火燉熟即可。
特色:此菜是典型的大連漁家土菜代表作,選用的都是最普通的原料,突出了蝦醬的鮮味,用具有保溫作用的銅盆盛菜,土香土色不失典雅。
酸菜炒湯圓
原料:自制酸菜150克、黑芝麻湯圓400克、蔥段3克、姜蒜片2克、干辣椒3克。
調料:精鹽2克、雞精2克、東古醬油3克、辣椒油10克
制作方法:
1.取鍋洗凈上火,加入1.5千克色拉油,燒至150℃后將湯圓下鍋小火炸制,待湯圓呈金黃色并浮起油面時將其撈出濾油待用。
2.鍋內留底油燒至120℃,放入姜蒜片、干辣椒3克,再加入酸菜、鹽、醬油煸炒,待酸菜炒香后加入雞精翻勻,將其起鍋裝盤鋪墊。(鍋內留少許酸菜)
3.將濾油湯圓放入鍋內淋上辣椒油10克翻炒均勻,起鍋裝盤即可。
特點:酸香 酥脆
自制酸菜
這道菜品中的自制酸菜是貴州的特色,相比較四川的泡菜、酸菜來說,口感比較清淡,有清香味兒,是自然發酵的。
制作方法:
1.選用一個有蓋的干凈容器(有蓋的搪瓷缽一類的)把白酸湯倒進去。
2.把洗凈的芥菜放進沸水里撈一下,控干,馬上放進酸湯里,酸湯沒過芥菜為宜。
3.蓋好蓋子,放置在自然環境,夏天一般3天,冬天5天就能食用。
注意:
1.制作過程不能沾油否則會弄壞酸菜。
2.酸菜可用市場上常見的酸菜代替,但是口感就不如自制的酸菜清爽。
白酸湯
也叫清酸湯,湯有回甜感,氣味比較芳香,是用淘米水或用米湯發酵而成。白酸湯一般做清淡的菜,是基礎湯,紅酸、紅油酸、貴州酸菜中都要用白酸打底味。白酸湯的制作非常講究,要注意用料的比例、器皿的清潔、制作和保存的溫度等等。
霉豆腐炒臭豆腐
主輔料:嫩豆腐600克,五香油辣椒20克。
調料:廣合腐乳10克,王致和臭豆腐20克,東古醬油2克,姜粒、蒜粒、花椒油、雞精各3克,蔥花15克,色拉油1.5千克。
制作:
1. 將嫩豆腐切成小方塊備用,取鍋洗凈加入色拉油,待油溫180度,放入嫩豆腐小火慢炸,當豆腐漂浮至油面,并呈金黃色,起鍋濾油備用;
2. 鍋內留底油燒至120度,放入姜粒、蒜粒炒香,放入廣合腐乳、王致和臭豆腐炒香,加入五香油辣椒炒香,加入清水50克燒開;
3. 將濾油備用的豆腐放入鍋內,加入雞精、東古醬油、花椒油調味,待豆腐回軟,放入蔥花起鍋裝盤即可。
特點:豆腐軟綿,突出蔥香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