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的婚姻不僅需要交流思想,也要感情交流,把感情關在自己心里,也就把妻子推到自己的生活之外了。
——簡·奧斯汀,英國著名女性小說家
一個再幸福美滿的家庭也會有出現矛盾的時候,當婚姻生活里出現矛盾的時候,不管是消極忍耐,還是視而不見,都只會讓矛盾升級,我們會從能忍則忍,變成忍無可忍,最終讓我們的婚姻以失敗收場。要保持婚姻的健康,不僅要及時清理各種垃圾,還要懂得清理的方式,這就是溝通的藝術。
結婚的人要經常審視自己
結婚以后,人們情不自禁地想:“這個人是我的。”這種想法會無意中表露出來,從而忽視了對方。另外,因愛而結婚的兩個人對于對方的一言一行都非常敏感。如果對方不像我喜歡他(她)那樣喜歡我,就會很容易受傷,而且會不斷努力從對方的言行舉止中尋找“喜歡我,討厭我”的證據。所以,哪怕對方稍有怠慢,自己都會感到很沮喪。正因為這樣,有時兩個人的生活很容易就變成了地獄。瑣碎的感情糾紛帶來的傷害越來越深,最終會讓人感覺還不如單身生活更好。
“哎喲,還不如一個人過了,真不該結婚。”
“這日子沒法過了。”
“我寧愿死,也不想繼續過這種生活了。”
這種情況愈演愈烈,那會怎么樣?想法越來越走向極端。
仔細觀察互相喜歡的人們之間發生的微妙心理變化就會明白:如果不經常反省自己,與他人一起生活真的很難。
因此,結婚的人們應該經常審視自己,觀察積蓄在心里的情緒,還要經常回憶自己說過的話和做過的事,反復練習,盡量減少甚至不要讓對方受到傷害。有時會覺得妻子或丈夫很可愛,稱呼“親愛的”,拉起對方的手,或者把手放在對方肩上,或者撫摸對方的頭發。這時候,如果對方正巧情緒不好,下意識地甩開妻子或丈夫的手,當事者的心情會怎么樣?如果單純這么看的話,什么問題都沒有,然而心里肯定會產生遭人拒絕的不快感。這種瑣碎的感情持續積累,就會讓人覺得“原來這個人討厭我”,從而導致矛盾的爆發。所以當對方有情緒的時候,要多留意。
語言的力量
每個人都要交流,沒有交流根本不可能建立關系,婚姻中尤其如此。有人說他們結婚時間越長,談論某些問題的需要就越少,因為他們太了解對方了。難道一對夫妻結婚時間越長,就越知道不用談論什么了?在你的婚姻關系中有沒有需要談論、卻沒有談論的話題?以下的幾個問題能幫你反思自己的溝通。
你是如何給交流這個詞下定義的?
你的哪些想法影響了你與配偶的交流?請列舉。
與配偶交流對你來說困難嗎?
配偶似乎很難理解你的意思嗎?
你認為配偶會怎樣評價你的交流能力?
“一句話說得合宜,就如金蘋果在銀網子里。”如果我們把這句話用通俗的語言翻譯出來,就是:“合適的時候說合適的話,感覺有多好!”
事實的確如此,如果你和配偶能通過交流而相互促進,感覺該有多好?你不遺余力地挑選友善的、與時機和目的相協調的詞語,你的配偶也是一樣。你們相互鼓勵,創造出一個雙方都能受益的環境,這樣的感覺的確是妙不可言的,這也是我們前所未知的一種力量——語言的力量。
夫妻間不要總用“編碼”交流
一直以來,夫妻之間的交流就是一個備受關注的難題,為什么這么說呢?這要回到一個基于性別、違背我們意愿的現實:那就是夫妻之間進行交流的時候,任何一方向另一方發出的信息都是經過“編碼”的,換句話說,就是我說的和你聽到的并不一致,你所理解的根本就不是我要表達的意思。下面就讓我們看看夫妻之間就最平常的穿衣服的話題是如何交流的。
妻子說:“我沒有什么可穿的了。”(確切的意思是,她沒有什么新衣服可穿了。)
丈夫說:“我沒有什么可穿的了。”(確切的意思是,他沒有干凈的衣服可穿了。)
當然,這種交流并不能說是嚴重的沖突,但是從他們的話語——“沒什么可穿”中就可以看出:我們總是習慣性地站在自己的角度看待事情,根據自己的需要和感覺處理事情。
就在幾天前,班森在電腦前工作,而隔壁房間卻開著播放器,聲音響極了,聽起來似乎是正在播放一個“脫口秀”的節目,這種嘈雜的聲音嚴重影響了班森的注意力,無法集中精神工作。
于是,班森對著愛琳大聲喊道:“你聽到了嗎?”沒有回應。
接著,班森又大聲吼道:“你聽到了嗎?”仍然沒有回應。
最后,班森再次提高嗓門大叫:“你在聽播放器嗎?”
“我一直想聽,可是你總是大喊大叫,害得我根本沒法聽清楚!”愛琳大聲回答道。
看看吧,這個不到兩分鐘的交流差點就演變成一場激烈的爭吵,愛琳對班森大喊大叫的語氣很是惱火,因為她根本沒有聽播放器,而是正在忙別的事情。她以為,班森只是想讓她聽脫口秀節目,或許那里有什么令她感興趣的東西。
可是,班森卻是這么想的,“如果她沒有真正聽播放器的話,那么,就請你關掉播放器,因為嘈雜的聲音已經影響到我的工作了。”看來,班森之所以沖著愛琳大喊大叫是他覺得愛琳根本沒有聽懂自己的話。
最后,班森在一位從事家庭研究方向的好友的幫助下,才意識到,自己也有錯——他沒有把事情弄清楚就沖著愛琳大喊大叫,顯然是不禮貌的。后來,班森為此向愛琳道了歉。
之所以引用這個小小的事件是想指出,從一定的角度來看,這不僅僅是關掉播放器,也并非一次小誤會那么簡單。妻子會苦惱是因為她認為丈夫對自己關心、期待的事情漠不關心,故而覺得丈夫不愛自己,甚至責備丈夫。然而,丈夫也有自己的委屈,他會引用所有丈夫經常說的一句話:無論我怎么做,都不合你的意。丈夫感覺自己未受到尊重,甚至還覺得自己受到了不公平的指責。
如果夫妻對類似這樣的事情一直耿耿于懷的話,諸如此類的小誤會很可能會升級成嚴重的夫妻矛盾。如果這種小誤會未被及時解除,長時間積累的話,還有可能會導致夫妻關系長期緊張,甚至是冷戰。
當問題根本不是問題的時候
交流是建立人際關系的橋梁。交流讓我們明白自己是誰、是什么樣的人、我們對自我的了解究竟有多少。交流的過程可能一清二楚、讓人明明白白,也可能含含糊糊、讓人摸不著頭腦。
剛結婚的時候,每個人都有一套自己的語言習慣。除非我們把意思解釋清楚,否則對方就無法理解我們所說的話。夫妻雙方交流的時候語言組織不當,或過于簡練或過于冗長,都很容易產生誤會,或者配偶干脆就沒能正確領悟你的意思。有時甚至書面信息也會產生歧義。
其實,多數情況下,那些看起來似乎是引發爭吵、導致夫妻關系緊張的問題根本就不是問題。或許很多人都曾有過這樣的經歷——和愛人大吵了一頓,然而,當其回過頭來想想,卻不知道為什么吵架,只看見另一半灰心喪氣,自己卻一時找不到原因,是什么地方出了毛病?
可是,很多時候,你往往會這樣安慰自己:“要是他不那么孩子氣就好了”;“要是他(她)能改改自己的臭脾氣,不那么暴躁就好了”。
當然,你要是站在其中受傷害的一方想想,那就不一樣了,你的愛人會因再次觸怒你而感到內疚。
如果你感覺不到愛或者感受不到尊重,這并不意味著你的另一半不愛你或是不尊重你。很多時候,我們只考慮到自己的心情,而忽視了對方的感受。一旦你真正領會了這個基本原則,夫妻之間交流的時候所遇到的問題就會迎刃而解了。
婚姻成功的秘密
但凡在牢固的婚姻中,我們總會看到這樣一個規律:丈夫與妻子往往有著很強的共識,他們不僅相處融洽,而且還相互支持對方的希望和抱負,與此同時,他們還會將這視為他們共同生活的一個目標。實際上,這就是我們所說的相互尊重和以對方為榮的真正含義。
通常,如果有哪一段婚姻沒有做到這一點,往往是因為夫妻雙方發現他們陷入了沒完沒了,甚至是毫無意義的爭吵中,或是彼此之間對于婚姻生活帶來的孤獨、寂寞,深感憂慮。
如果你如婚姻專家一般認真地觀看夫妻之間爭吵的錄影帶,想必你一定會得出這樣的結論:原來絕大部分爭吵與廁所馬桶蓋是敞開的還是合上的,或是該由誰去倒垃圾這樣的問題簡直沒有一絲一毫的關系,而是更深、更隱蔽的問題導致了這些表面上的沖突,并讓這些沖突看起來遠比應有的程度要更激烈,也更有害。事實上,只要你明白了這一點,你就可以接受婚姻中最令人吃驚的一個事實:夫妻之間的絕大部分爭吵是無法解決的。
在我們身邊,總是不乏這樣一些夫妻,他們年復一年地試圖改變對方的想法,但是無論他們如何努力,終究無法實現自己的愿望,這是因為他們大部分的分歧源于生活方式、性格或者是價值觀上的根本差異。如果為了這些分歧而爭論得面紅耳赤,結果就是在浪費他們自己的時間,損害他們自己的婚姻。
當然,這并不是說如果夫妻之間的關系矛盾重重了,就什么也不能做,不過,這也表明了典型的沖突化解建議并不適用。與之相反,夫妻雙方需要弄懂那些之所以會導致彼此之間出現沖突的根本分歧,然后,在此基礎上,通過相互尊重、相互贊賞的方式來容忍這些分歧,只有明白了這些,才能在婚姻中達成共識并確立共同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