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與人之間,再親密的關系也得有一些界限。
很多時候,我們出于愛,會熱情地幫助自己認為需要幫助的人,卻忘記了詢問他們需不需要。
對于他們來說,我們不分青紅皂白的關心根本不是愛,而是越界,會讓當事人非常不服務。
受傳統文化的影響,我們都很注重人情,尤其是家庭關系中,認為是一家人,有些事情就責無旁貸,可是過分的熱情會造成親人之間界限模糊不清,看似是為了別人好,結果既拖累了自己,也為難了別人,彼此都覺得痛苦,相互怨懟。
小嫻(化名)沒有結婚之前還擔心婆媳問題,等到婚后發現自己多慮了,根本輪不到她和婆婆鬧矛盾,因為老公和婆婆一起生活不能超過一星期,超過了就會吵架,老公氣得摔東西宣泄憤怒的情緒,婆婆哭著收拾換洗衣物回家,關系鬧僵了,公公打電話讓作為兒媳的她勸架,她勸好老公,再去勸婆婆,這一勸就是8年。
兩個人的關系時好時壞,照樣不能待在一起超過一星期,小嫻已經見怪不怪了,擔心孩子有樣學樣,加上她勸架勸疲勞了,就讓婆婆回自己家和公公一起生活,有空過來看看。
這樣做的初衷是減少兩個人住一起的時間,省得老是吵架,可是婆婆不領情,反倒指責她不孝順,趕婆婆走,故意在他兒子面前唆使,讓他們母子不和,當著外人的面說她是個狐貍精,專做魅惑男人的事情。
小嫻很生氣,又不好和婆婆吵,怕坐實婆婆給她的“惡名”。老公一開始跟她統一戰線,沒過幾天就心軟,然后順著婆婆,導致夫妻感情受到影響。
她說早知道就不去勸架,省得落到現在里外不是人的下場。
其實,在婆家勸架8年,最后里外不是人:有種“忙”不能幫。
-1-
沒有界限的幫忙,只會讓關系越來越亂。
一個大家庭中,父母往往代表著權威,作為兒女的應該順從或孝順他們,可是作為兒媳的女人不要因為心軟,擺不正自己的位置。
老公和婆婆吵架,他們再怎么吵,彼此都不會記仇,畢竟血緣關系濃于水。無論他們吵架誰贏誰輸,那都是他們母子之間的事情,應該讓他們自己處理。如果他們母子處理不好,作為外人的兒媳更是處理不好。
老公和婆婆吵架,過后他們照樣能跟沒事人一樣,婆婆轉身會給兒子做飯,如果換做兒媳和婆婆吵架,婆婆做飯是不會喊兒媳的,甚至都不做兒媳的飯,這就是他們是一家人,兒媳是外人的區別。
兒媳只要把自己當外人,不去摻和他們母子間的事情,一切會照舊。
最害怕的事情是,兒媳沒有界限的幫忙,對老公和婆婆吵架的事情過分關心,過多地參與到他們之間的關系,結果將是一團混亂。
沒有界限,本質上是沒有自我,或是沒有形成獨立的人格,靠入侵他人邊界尋找存在感,就會惹怒別人,并且為此付出相應的代價,也是界限意識很弱的表現。
-2-
學會樹立界限意識,有助于我們找準自己的位置。
界限意識,其實也是邊界意識,一旦建立了責任和不同的角色的結構后,就會產生邊界。
邊界線是自己王國的邊界線,邊界內的屬于自己的地盤,不允許別人輕易越界,擠壓自己的空間,也要找準自己的位置,不去侵犯別人的空間。
沒有界限意識的人,不會控制自己和他人的親近距離,不經他人允許或同意就闖入別人的地盤,并且視為已有,不分彼此,意識不到自己侵犯了別人的空間和尊嚴,容易導致沖突和矛盾。
樹立邊界意識,首先要分得清主次,比如自己的事自己做,別人的事,可以給建議,但不過多干預。
有些事情哪怕別人麻煩你幫忙,如果你覺得為難或被冒犯,都要學會拒絕。自己的事情,別人來摻和,學會禮貌拒絕,從這些看似小事中,從自己的態度中,明確彼此的界限。
如果實在難以劃清界限,最簡單直接的辦法就是保持一定的距離。
心理學家表示,人與人之間必須保持適當的距離才會感到自在。
保持適當的距離,能避免很多越界的問題,但是邊界意識過強,又會把任何人都隔絕在自己的世界之外,無法正常和人建立關系,自己就被隔離在孤獨和寂寞中。
-3-
避免濫發善心上趕著“幫忙”。
在婆家,作為兒媳的女人要知道成年人之間是有邊界的,不要覺得別人需要幫忙,把幫助別人當成自己的責任和義務。
雖然某些特殊情況下,我們不得不侵犯他人的邊界,干預他人的生活,便是要學會去覺察別人的邊界,知道去尊重這些邊界。
哪怕是非常熟悉的人,只要對方沒有請你進入他的邊界,那么就不要上趕著幫忙,因為這種忙是對方不需要的,你就無權置喙。
如果對方需要,他肯定會開口尋求幫助,不開口,即是不需要別人的介入,你的主動幫忙,反倒會成為一種打擾,一種麻煩。
上趕著幫忙,對于不需要幫忙的人來說就是參與別人的生活,是很不禮貌的行為,別人會覺得你是為了刷存在感,最后引火燒身,反倒里外不是人。
結語:
走進婚姻的女人,是想做個賢妻,做個孝順的兒媳,可是沒有界限的上趕著幫忙,不會為自己贏來好名聲,反倒可能做得越多,被挑錯的機會也就越多。
婆婆和老公吵架,他們是母子血緣關系,他們一直循環著同一種相處方式,指不定是享受著,用不著別人上趕著調解。
那是屬于他們的界限范圍內的事情,雞飛狗跳照樣活得很好,根源在于分不清界限,但是女人的參與就會打破他們之間的平衡,算是引火上身成了雙方的靶子,委屈都沒處說。
所以,要樹立邊界意識,找準自己的位置,先做好自己的事情,在別人尋求幫忙時再出手,彼此間保留適當的距離,反而能相處更融洽。
END
今日話題:你身邊有過于熱情而沒有界限感的人嗎?歡迎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