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自網絡
愛上一個人時,我們總想著能成為對方心尖上的人,最好他只對自己一個人好,那么在感情中,只貪圖對方的好到底有沒有不妥的地方呢?
有時,陷入感情中的人容易智商下線,看事情比較片面,只愿意看到自己想看到的東西,忽略了事情背后所存在的隱患。
只貪圖一個對自己好的人,看似并沒有錯,可這種期望的背后可以透露出自己的需求,內心深處只想一個永遠能滿足自己的人,并不注重感情的對等關系。
湯婷很漂亮,身邊追求她的同齡人,她都看不上,她想找一個有錢的男人,好通過婚姻來改變自己的命運,可以遠離她想逃離的家庭。
她父母重男輕女,她是家中老二,一直是個透明的存在,中專畢業就出來打工,她能想到捷徑就是找個男人嫁了。
圖片來自網絡
投入到一段感情中時,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目的,但大部分女生很單純,并不知人心和世事都是不可測的。
湯婷碰到戴平時,她知道最適合的人選出現了,為了嫁給他,她主動約他吃飯逛街等,不管他已有女友的事實。
戴平為了和她在一起,主動和交往了三年的女友分手,并保證會一直對她一個人好。
湯婷身邊的朋友知道實情后,并不看好他們的感情,有勸她分手的,她都聽不進去。
湯婷想早點結婚,她父母反對他們在一起,因為戴平跟父母的關系不好,在外工作多年說是有存款,并不愿意付首付買房子結婚。
為了嫁給他,湯婷和父母決裂,婚后不到一年,她就嘗到了苦果。
任何關系都是相互的,有因必有果,好的愛情是彼此滋潤,而不好的愛情卻是深淵,掉進去容易,想出來卻很難。
這樣的感情中,只對你一個人“好”的男人,往往不是良人。
圖片來自網絡
首先,只對你好,并不代表他人好。
湯婷認為戴平只對她一個人好,卻忽略了他對前女友的方式,有可能會成為她的“未來”。
他為了新歡,可以甩掉了正在交往三年的女友,并把責任都推到前女友身上,以此來討取湯婷的歡心。
今天他能如此絕情,他日遇見更好的人時,他同樣能如此對待湯婷。
湯婷當初接近他的目的不單純,后來結果不好,大家并不同情她,都覺得是她自己選的,是她為自己的行為付出相應的代價。
有的男人為了取悅現任,會拼命對前任潑臟水,到處敗壞前任的名聲,借此表真心。
明眼人能看出來這是套路,這么做的人目的并不單純,可陷入感情中的女人卻看不清,有的甚至會洋洋得意,認為自己“戰勝”了前任,卻不知自己會落得同樣的下場。
很多女人都喜歡一葉障目,看著眼前的男人對自己好,就認為他是一個好人,忽略了他的人品,他的三觀,他的缺點等,最終盲目地進入到一段充滿隱患的關系中去。
圖片來自網絡
其次,只對你好,有時它會是情感的陷阱。
心理學家斯騰伯格的愛情三角理論,他認為愛情由激情、親密和承諾三個基本成分組成。
只對你好,表面上看起來好像是承諾一樣,可一個人能永遠對你好下去嗎?答案肯定是不可能的。
激情是有時間效應的,相處的時間長了,它在愛情中就會變成平淡,親密也同樣如此。
好的感情會同時滿足這三個因素,相互影響,又相互獨立,讓關系穩定下去。
可只對你好,它的初衷就是“偽命題”,沒有人能做到十年如一日地對你好,相處中總會出現矛盾和沖突,問題是不可避免的。
一個人承諾只對你好,只能當情話聽聽,很多時候,說這種話的人,是為了設置情感陷阱,讓你心甘情愿地跳進去。
另外,一段關系中,一個只對你好的人,他是付出方,如果你總是索取,他也會有累的時候。
他付出的越多,他想的東西也越多,沉沒成本越大,當沒有回報時,他的心理失衡,他會讓你付出相應的代價。
圖片來自網絡
最后,只對你好,容易導致關系會失衡。
女人天生喜歡強者,向往男人沖冠一怒為紅顏的霸氣,想要依附這種男人而活,想他只對自己一個好,最好是專寵。
然而,能寵著你的人,他當然也有不寵你的時候。
只對你好,前提是你值得,你有讓他如此做的理由,可一切忠誠都指望報答,一切付出背后都有條件。
當你不能滿足他的條件時,就會失去他。
只對你好,如果忽略了其他的因素,很容易會選錯人。
好的感情是相互的,當愛沒有互動,彼此的關系就會失衡,彼此就會斤斤計較,付出前會想著能換取什么,那就不是愛了。
當感情中只剩下算計,那就不要去指望得到幸福。
圖片來自網絡
喜歡一個人,不要只看他對你好,而是要看他的綜合條件,還要看他的最低處是什么,看自己能不能接受,這一點是婚姻的底色。
所以,動感情時,不妨多了解一下對方,多留意一下彼此在一起時問題,慢一點結婚,就能找到一個良人。
不要只貪圖他對你好,你也同樣對他好,這才是雙贏的愛情。
END
今日話題:你認為只對你好等于人品好嗎?歡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