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常常聽到這樣一句話,“真理總是掌握在少數人的手中“。現在,有的人對于這一句話,可能不大認同,認為應該是少數聽從大多數的建議,這才是正確的說法。其實,這是一種非常錯誤的認知。如果我們盲目的從眾,只會讓事情走向極端的一方,那么,在生活和工作上,我們見到這種情況的時候,如何才能做出正確的選擇呢?怎樣,讓自己避免盲目的從眾心理呢?
學會鬼谷子這一天規,就可以開啟你的慧眼。鬼谷子曰:“將樞,謂春生,夏長,秋收,冬藏。天,之正也,不可逆也,逆之,雖盛必衰”。這句話從字面上來看,春天萬物萌生,夏天植物滋長,秋天收獲果實,冬天儲藏。這些都是自然規律,是人類不可違背的。我們一旦違背了自然規律,就會出現盛極必衰。
從引申意思來說,就是一個人,不要違背事物的發展規律,去做事情,一旦違背了,一定會走向失敗的境地。如果我們能順應天意,盡立做好每一件事。那么,即使我們現在的力量,十分的單薄,但終有成功的那一天。
王翦,是戰國時期秦國人。他的一生歷經四代君王,對上級忠心耿耿,戰績輝煌。不過,這樣一個老臣,也有眾人不信任的時候、在橫掃三晉之后,他提出滅亡楚國“非六十萬人,不可”的建議。當時,朝中的大臣都以為他瘋了,認為他這是在小題大做。有的人還說他想私吞兵權,想當皇帝,都不同意他的做法。
在這樣的情況下,有一個大臣李信,卻覺得“不過二十萬人足以”,他就可以打敗楚國,來獻給大王。秦王看到這樣的能臣,很是高興。隨后,他就給了李信二十萬大軍去消滅楚國,結果大敗而歸。
在王翦這件事上,大家就是抱著一種“從眾不從從賢”的心態看問題,才導致策略的失誤,最后導致了戰爭的失敗,使得士兵戰死在戰場上。在現實的生活中,我們也應該懂得這個道理,當別人說出自己的意思后,不要一味的人云亦云,盲目聽從,他人的建議,而沒有自己的想法。
我們要站在更高的格局上,去判斷未來的發展方向,找出其中的規則。只有這樣,你才能茅塞頓開,成就非凡的事業。好了,今天我們就說到這里,感興趣的朋友,請多多留言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