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首頁
好書
留言交流
下載APP
聯系客服
名醫印會河教授三十八方集驗(下)
光年中醫骨傷科
>《文件夾1》
2019.11.16
關注
印會河教授,出生于江蘇省靖江市中醫世家,其父印秉忠為我國南方名醫,清代名醫、江南孟河學派創始人費伯雄的第三代傳人。印會河教授幼秉庭訓,隨父研讀醫書經典,1940年即獨立開業,濟世活人,療效顯著,不到20歲就被譽為“江南小名醫”。1955年入選南京中醫學校(今南京中醫藥大學)師資班畢業后留校任教,1957年調入北京中醫學院(今北京中醫藥大學)工作,1984年至1994年任中日友好醫院副院長、專家室和學術委員會副主任,北京中醫藥大學教授,遼寧中醫學院名譽教授,衛生部高等醫藥院校中醫教材犏審委員會委員等職。主編《中醫學概論》、《金匱》講義、內科講義及第三、四、五版全國統編教材《中醫基礎理論》。
印會河教授是中央保健醫、首都國醫名師,從事中醫工作逾60年,精通中醫基礎理論,勤于臨床實踐,積累了豐富的臨床經驗,是我國第一批中醫教授、第一批全國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和第一批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的專家,曾先后獲“中華中醫藥學會成就獎”、“中國北京‘同堂杯’中醫藥工作60年特殊貢獻獎”。
20.益腎湯加減
(源于山西省中醫研究所“益腎湯”,印氏加減)
【方藥組成】
當歸15克,赤芍15克,川芎10克,丹參10克,桃仁10克,紅花10克,蒲公英30克,紫花地丁30克,山豆根10克,土茯苓30克,白茅根30克。
【功用】
活血(祛風)解毒。
【主要癥狀】
眼瞼和顏面水腫、繼則四肢及全身皆腫,多伴有惡寒、發熱、惡風,關節酸痛沉重,咽喉腫痛,腰酸或腰痛,尿少,舌尖紅,苔白,脈浮數。
【辨證要點】
本證屬風水型“腎炎”,乃泛指急、慢性腎炎(尿毒癥除外),溶血性鏈球菌感染后的變態反應性病變,來勢急劇,變化迅速,故名為 ‘風”,該病常伴發水腫,則日“水”,總稱“風水”,凡患者具有腎炎臨床癥狀,如顏面水腫,繼則下肢及全身水腫,近期有上呼吸道感染癥狀(如發熱、惡寒、咽痛、扁桃體腫大等) 尿常規檢查:蛋白陽性,并有大量紅、白細胞或管型者(即符臺急、慢性腎炎診斷者)。
【適應證】
急、慢性腎小球腎炎,腎病綜合征,間質性腎炎,結締組織疾病引起的腎炎等。
【加減法】
貧血者加黨參,黃芪各15克,高血壓加夏枯草15克。
21.真武湯加味
(源于《傷寒論》,印氏加味)
【方藥組成】
茯苓30克,熟附片15克,白術12克,桂枝10克,白芍15克,甘草10克,生姜10克。
【功用】
溫腎化水。
【主要癥狀】
水腫重在下肢或在臍下,四肢清涼,心悸頭眩,筋惕肉潤,小便短少,動則氣喘。舌談苔少,脈沉細。
【辨證要點】
本證因腎陽不足,不能化水為氣而產生水腫,腎居下焦,故下肢為重;腎陽虛不能溫布于四肢,故四肢清涼;水氣內聚,心陽不得伸展故心悸;清陽之氣不能上升人頭故頭眩,水氣停漬于內,陽氣不得通行故見筋惕肉潤,水不化氣,氣不化水故尿少;腎虛不能納氣故動則氣喘。
【適應證】
慢性腎功能不全、充血性心力衰竭、慢性腎功能衰竭等
【加減法】
水腫甚者加冬瓜皮30克,消水利尿;頭暈甚者加澤瀉30克,以利水濕,通清陽。
22.龍膽瀉肝湯加減
(原方見于《醫方集解》,印氏加減)
【方藥組成】
龍膽草10克,梔子10克,黃芩10克,柴胡10克,車前子12克(包),澤瀉15克,木通10克,夏枯草15克,苦丁茶10克,川斷10克。
【功用】
清肝瀉火。
【主要癥狀】
頭痛耳鳴,頭重昏暈,心煩易怒,寐少夢多,掌燙尿黃,大便干燥不爽。舌質紅,舌苔黃瞳,脈弦數有力。
【辨證要點】
本證系肝火郁結,循經上擾,故見頭痛耳鳴;肝火炎上,氣血上逆則頭重昏暈;肝火內擾心神則心煩易怒、寐少夢多肝火的傷津液乃見屎黃便秘。
【適應證】
高血壓病(有耳鳴者)。
【加減法】
大便干燥者加生大黃9克,炒決明子30克、生首烏30克
23.天麻鉤藤飲加減
(源于《雜病證治新義》。印氏加減)
【方藥組成】
天麻10克,鉤藤15克,珍珠母30克(先煎),菊花12克龍膽草10克,赤芍15克,川斷10克,夏枯草15克,青葙子15 克,苦丁茶10克。
【功用】
平肝潛陽。
【主要癥狀】
頭脹眩暈,面色紅潤,便干口渴,口苦心煩,性情急躁,睡少尿頻,兩腿無力,足涼。舌質紅,苔黃,脈弦數。
【辨證要點】
本證系肝用上亢,氣血上逆,上實下虛之象。頭脹眩暈、面色紅潤為氣血逆于頭部所致尿頻足涼、下肢無力、頭重腳輕乃下虛之候。
【適應證】
高血壓病(頭熱足涼者)、青光眼等。
【加減法】
失眠者加臺歡皮15克、夜交藤30克,炒棗仁15克。
24.右歸飲加減
(源于《景岳全書》,印氏加減)
【方藥組成】
熟地10克,沙苑子10克,鹿角霜15克,枸杞子10克,山萸肉10克,紫河車10克,菟絲子15克,五味子10克。
【功用】
補益腎精。
【主要證狀】 眩暈,頭腦發空,耳鳴心悸,腰膝酸軟。健忘失眠舌淡苔少,脈沉細無力。
【辨證要點】
本證系旨腎精不足,髓海空虛,故眩暈耳鳴、頭腦發空;腎精虧不能主骨生髓榮腦,故腰膝酸軟、健忘少寐、脈沉細無力。
【適應證】
低血壓(眩暈而見腰痛者),神經衰弱部分患者。
【加減法】
心煩失眠,手足心熱者加枸杞子15克、女貞子15克,旱蓮草15克,地骨皮15克,以滋陰清熱。
25.清泄肝膽方(印氏方)
【方藥組成】
柴胡10克,黃苓12克,半夏12克,青皮10克,枳殼10克,竹茹10克,龍膽草10克,梔子10克,蔓荊子12克,蒼耳子10克,大青葉1 5克。
【功用】
清泄肝膽。
【主要癥狀】
頭暈目眩、羞明畏光,耳脹耳鳴,口苦,甚則汗出嘔吐,舌苔白膩,詠弦滑。
【辨證要點】
本證系少陽膽經受病,痰熱上擾故見頭暈目眩、羞明畏光足步陽膽經之脈絡于耳,故見耳脹耳鳴;膽熱則氣逆于上,故見口苦嘔吐。
【適應證】
內耳性眩暈、頸椎病、椎一基底動脈供血不足等。
【加減法】
頸椎病、椎一基底動脈供血不足加葛根30克、丹參30克、川芎15克,以增加腦血流量,改善血液循環。
26.三化湯加味
(源于《素岡病機氣宜保命集》,印氏加味)
【方藥組成】
大黃9克(后下),枳實10克,厚樸10克,羌活10克,菖蒲10克安宮牛黃丸或至寶丹1丸,先以溫開水灌下。
【功用】
通便泄熱。
【主要癥狀】
突然昏倒,不省人事,面紅目赤,呼吸氣粗,痰聲鹿,舌質紅,苔黃燥,大便閉結,脈弦數有力。
【辨證要點】
本證系中風之中臟腑,故突然昏倒不省人事,因氣血挾痰火上逆,故面紅耳赤,呼吸息促,喉中痰鳴,痰熱內結,灼津耗液則大便閉結。
【適應證】
急性腦血管疾病(腦出血、腦梗死)
【加減法】
痰多加川貝母10克,竹瀝30克(沖);大便不實,僅服至寶丹或安官牛黃丸,不需湯藥通便。牙關緊閉,用通關散搐鼻取嚏,通關散方:豬牙皂角、細辛等分為末吹入鼻中。
27.補陽還五湯加味
(源于《醫林改錯》,印氏加味)
【方藥組成】
生黃芪50克,當歸15克,赤芍15克,川芎10克,桃仁10克,紅花10克,地龍15克,丹參15克,雞血藤30克,蔗蟲10克。
【功用】
活血通絡。
【主要癥狀】
半身不遂,口眼歪斜,常發生于睡臥之時,舌歪而蹇,語言不利,或偏頭痛,舌質紅,少苔,脈弦數。
【辯證要點】
本證系睡臥時腦血管血栓形成,因在睡臥時血流緩慢,最易形成血栓,血流運行受到障礙,則大腦某一部分得不到血液濡養,故出現半身不遞、口眼歪斜、舌歪而蹇,語言不利應當結臺CT、MRI等檢查確定診斷,納入辨證的內容之一。
【適應證】
腦梗死、腦血栓形成和腦出血后遺癥等。
【加減法】
重在上肢加姜黃10克、桂枝10克,重在下肢加牛膝10克、木瓜10克
28.牽正散四物湯合劑
(源《楊氏家藏方》、《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方藥組成】
白附子12克,僵蠶10克,全竭6克,生地15克,赤芍1 5克,川芎10克,當歸15克,桑枝30克,絲瓜絡10克,雞血藤30克。
【功用】
祛風活血。
【主要癥狀】
口眼歪斜,顏面麻痹。
【辨證要點】
本證系中風之中經絡的輕癥。癥狀僅見于頭面,故稱中絡,口眼歪斜,顏面麻痹。
【適應證】
顏面神經麻痹,腦梗死和腦出血后遺癥等。
【加減法】
面麻痹甚者加蘇木10克,并以炒香附120克盛于布袋內乘熱熨麻痹之處。
29.河間地黃飲子
(源于《宣明論》)
【方藥組成】
熟地10克,山萸內10克,麥冬12克,石斛15克,遠志6克,菖蒲10克,茯神10克,五味子10克,內蓯蓉10克,內桂3克,熟附片10克,巴戟天10克。
【功用】
溫補肝腎。
【主要癥狀】
四肢不收或下肢步伐不整,下地如踩棉花,易倒,手握不固。攜物可自行丟棄,患肢肌膚有麻木感或閃電樣痛,亦有語言不利者。舌淡,脈虛弱。
【辨證要點】
本證是因肝腎兩虛。肝主筋、腎主骨,筋骨不用,敞見肢體癱瘓、手足瘺廢而不收引;陽氣不能使氣血布達于外,故肌膚麻木、甚則疼痛;由于肝所主之筋膜失去應有的作用,不能控制舌的運動,故語言不利。
【適應證】
脊髓疾病、脊髓癆。
30.除痰降火方(印氏方)
【方藥組成】
痰火郁結型:柴胡10克,黃萃12克,半夏10克,青皮10克,積殼10克,竹茹12克,制南星6克,龍膽草10克,梔子10克,合歡皮15克,夜交藤30克,葛根30克,礞石30克(先燕),珍珠母60克(先煎)。痰火狂亂型:柴胡10克,黃芩15克,半夏12克,青皮10克,枳殼10克,竹茹12克,制南星6克,龍膽草10克,梔子10克,合歡皮13克,夜變藤30克,葛根30克,菖蒲10克。遠志6克。天竺黃10克,礞石30克(先煎),珍珠母60克(先煎) 另服:礞石滾痰丸每日上午服10克。
【功用】
除痰降火。
【主要癥狀】
痰火郁結型:失眠亂夢,頭腦昏脹而痛,心煩易怒,脅脹胃堵t白天困倦恩眠但不能睡,晚間精神倍增無睡意,多恩善慮,大便干結t舌苔白膩或黃膩,舌質略紅,脈弦滑或弦數。痰火狂亂型:失眠亂蘿,頭痛昏脹,煩躁易怒漸轉驚恐狂亂,不避親疏,大便干結,舌質紅,苔黃膩,脈弦數有力。
【辯證要點】
痰火郁結型:本證系痰火內擾心神,上攻頭腦故失眠多蘿、頭昏脹而痛;火郁于內擾亂心神。肝失疏泄則心煩易怒。由于陰陽動靜美系紊亂,故夜間精神倍增、白天反困倦思寐而不能人睡。痰火狂亂型:本證系因痰火郁結發展至痰貞狂亂,痰火郁結階殷表現為失眠亂蘿紛紜,頭痛昏脹,煩躁易怒而漸進發展為虐人狂亂,或表現為驚恐,或表現為狂亂不辨親疏。
【適應
證
】
神經衰弱、精神分裂癥、辨狂抑郁癥等。
【加減法】
心煩甚加淡豆豉10克、蓮子心3克;失眠甚者加炒棗仁15克,柏子仁12克。對痰火狂亂型加用礞石磙痰丸以通便下痰。治療頑痰怪病。因此丸藥有瀉下作用,服后便前常有腹痛,如在夜間服可影響睡眠,故宜在上午服用,一般腹痛便泄則在下午,以保證夜間休息。
31.抵當湯加味
(源于《傷寒論》,印氏加味)
【方藥組成】
水蛭12克,虻蟲10克,桃仁12克,大黃9克,廑蟲10克,地龍15克,僵蠶10克,全竭6克,蜈蚣2條,花蕊石15克(先煎)。
【功用】
化瘀活血。
【主要癥狀】
有腦外傷史,發作昏眩倒撲,抽搐強直,口角流涎,有時發出不尋常的叫號聲,舌質紅,苔黃膩,脈弦數,大便干結。
【辯證要點】
本證系因腦外傷導致瘀血停留,由于瘀血而導致“風象”的發生,故見昏眩倒撲,抽搐強直,口角流涎;瘀血內阻,腑氣不通,故大便干結。
【適應證】
癲癇(外傷后繼發性癲癇尤宜)、腦外傷后綜合征、外傷性頭痛等。
【加減法】
久病者可加元參15克,川貝母10克,生牡蠣30克(即消瘰丸),夏枯草15克,昆布15克,海藻15克,海浮石18克(先煎),以軟堅散結、疏通經絡,加強活血化瘀之力。
32.芍藥甘草湯加味
(源于《傷寒論》,印氏加味)
【方藥組成】
赤白芍各30克,甘草12克,當歸15克,元胡10克,川楝子12克,降香10克。
【功用】
舒攣定痛主要癥狀:突發或陣作胃脘急痛,攣急感明顯,甚者硬痛拒按,痛緩則腹軟如常。舌質青暗,脈弦。
【辨證要點】
本證系因胃痙攣引起突發或陣作胃脘急痛,有攣急感,硬痛拒按,緩解時則腹軟如常,此證屬中醫“數變”的范疇,與風、與血有關。
【適應證】
胃腸神經官能癥、胃炎、胃及十二指腸球部潰瘍等表現為陣發性上腹部痙攣性疼痛,以及久病不愈、原因不明的胃部疼痛。
【加減法】
腹脹加烏藥10克。
33.補中益氣湯加枳實方
(源于《脾胃論》,印氏加味)
【方藥組成】
黃芪15克,黨參12克,白術12克,陳皮10克,升麻10克,柴胡10克,甘草6克,當歸15克,枳實30克,生姜10克,大棗5枚。
【功用】
升降脾胃。
【主要癥狀】
納少腹脹,噯氣脘悶,有時胃痛,食后臍部或臍下脹滿,轉側時脅肋有水流聲,形體瘦弱,大便時干。舌苔少,脈細。
【辨證要點】
本證系因脾胃虛弱,中氣不足,升提無力,胃體下垂,故見腹脹納少,暖氣脘悶,食后臍部或臍下脹滿;由于胃體下移影響三焦水氣通調,水停不化,故轉側時脅腹有水流聲。
【適應證】
胃下垂、子宮脫垂等臟器下垂。
【加減法】
患者體虛加鹿角霜15克、紫河車15克,胃酸多加煅瓦撈子30克(先煎)。
34.復元活血湯加減
(源于《醫學發明》)
【方藥組成】
柴胡10克,天花粉15克,當歸10克,炮山甲10克(先煎),桃仁10克,紅花10克,大黃10克,生甘草10克,王不留行10克,土鱉蟲10克。
【功用】
行瘀活血。
【主要癥狀】
痛有定處,手不可按,大便常干,有外傷史舌紅苔少,脈沉實。
【辨證要點】
本證系瘀血停滯引起,而外傷常致血癌。血瘀之痛定而不移,按之痛甚,故痛有定處,手不可按:血與熱結乃至大便干燥。
【適應證】
各種外傷后疼痛。
【加減法】
大便不干燥者,大黃10克改用熟大黃3克。
35.二冬湯加味
(源于《醫學心悟》)
【方藥組成】
天冬10克,麥冬12克,天花粉15克,黃芩12克,知母10克,生石膏30克(先煎),大子參10 克,黃柏10克,生地15克,丹皮10克,山藥15克,蒼術10克,生黃芪15克,元參10克,沙參12克,黛蛤散10克(包),綠豆120克煎湯代水。
【功用】
養陰清熱,益氣生津。
【主要癥狀】
內熱咽干,五心煩熱,口咽干欲飲,消谷善饑,疲乏無力,時而汗出,身癢尿多,舌質紅,舌苔少,脈細數。
【辯證要點】
本證系脾胃陰虛滋生內熱,耗陰傷津,故見口咽干欲飲,五心煩熱;胃熱則消谷善饑,肺熱耗氣則疲乏無力,內熱迫津外出乃時而汗出,由于陽熱盛,氣化大過,故尿多,汗多表虛,邪毒人侵而致身癢,甚至發生瘡腫。
【適應證】
糖尿病。
【適應證】
大便燥結者加大黃6克,玄明粉3克(分沖) 瀉熱存陰
36.益胃湯加味
(源于《溫病條辯》印氏加味)
【方藥組成】
沙參15克,麥冬10克,生地15克,玉竹10克,石斛15克,川貝母10克,元參15克,蘆根30克,蜂蜜30克(溫沖)。
【功用】
益胃生津。
【主要癥狀】
胃痛不脹,食后還飽,食酸甜或水果較舒,日渴不能多飲,大便干燥,舌質偏紅,苔少而干,脈細。
【辯證要點】
本證系胃陰不足,常為胃酸過少之癥。痛時不脹,食量雖減少,但食時尚不覺難受,惟食后約0.5 ~ 1小時自覺胃脘堵悶,有似食之過飽,謂之“還飽”,意即食時不黨其飽,而食后反而見飽,主因胃酸過少,不能腐化食物所致。胃酸過少者得食酸甜食物增加胃酸,有助消化作用,故自覺食欲增加,胃亦舒適。胃陰不足。津液缺乏,無大熱消灼故口干而不多飲。津液不足,腸道失潤故大便干燥。
【適應證】
胃炎,慢性胃炎,萎縮性胃炎等。
【加減法】
痛甚加桃仁10克,丹參15克
37.旋覆花湯加味
【方藥組成】
旋覆花15克(包),茜草10克,紅花10克,丹參30克,川芎10克,赤芍15克,橘絡3克,降香10克,青蔥管10克,全瓜萎30克。
【功用】
開胸通痹。
【主要癥狀】
左側胸部疼痛,堵悶,甚或痛引肩臂,心悸氣短,睡眠不佳,嚴重時可見肢冷唇青,出冷汗,突然昏厥,舌淡,苔粘膩,脈沉細弱或脈律不整。
【辨證要點】
本證系心絡瘀阻,氣血瘀滯則左側胸部偏痛,心脈滯則胸部堵悶:手少陽心經脈起于心中,出腋下沿上肢內側緣行至手,心絡瘀阻則痛引肩臂,心主神志,心絡瘀阻,心神失養,故心悸氣短,失眠多夢:心絡瘀阻嚴重者,可見心痛劇烈,肢冷唇青,猝然昏厥,冷汗淋漓,脈細微欲絕,此系危候,當奮力挽救,以免貽誤病情。
【適應證】
冠心病,心絞痛,心肌梗死,胸膜炎等。
【適應證】
失眠嚴重者加琥珀末1.5克,睡前吞服;痰濕壅盛,胸悶窒痛,氣短喘促,便秘不爽,苔膩脈精者,加入瓜萎薤白半夏湯通陽泄濁,化痰祛濕:寒凝氣滯,胸痛徹背,四肢厥冷,惡寒且口不渴,苔白脈沉者,則合枳實蘸白桂枝湯或橘枳姜湯,溫陽散寒;如系濕郁化熱,濕熱郁阻而胸痛煩悶,渴欲飲冷,舌紅苔黃,則配“苓杏苡甘湯,取其利濕通痹,以泄其熱;若屬心陽暴脫大汗淋漓,四肢厥逆,心悸氣短,脈沉微欲絕,當用薏苡附子散,甚則加真武湯合苓桂術甘湯以回陽救逆固脫,重用附子可達30克,一般少于15克,且宜久煎。
38.二妙散加味
(源于《丹溪心法》,印氏加味)
【方藥組成】
黃柏15克,蒼術12克,生薏仁30克,牛膝10克,車前子12克(包),椿根皮1 5克,萆薢15克,澤瀉18克,滑石15克(包),木瓜10克,蠶砂30克(包)。
【功用】
清熱燥濕。
【主要癥狀】
帶下量多,色黃質粘稠,氣腥臭,陰道灼熱,著者瘙癢,胸悶納少,腰酸腿重,肢體困倦,腹脹腸鳴,大便溏而不爽,小便短赤舌質偏紅,苔黃厚膩,脈滑數。
【辨證要點】
本證系濕熱下注。脾失健運,濕濁蘊積,久而化熱,濕熱下注故見帶下色黃、粘稠、氣穢臭,陰部灼熱:脾虛濕濁內蘊,故胸悶納呆,腹脹便搪;濕重故肢體困倦重著,腰酸腿軟。
【適應證】
陰道炎、宮頸炎,盆腔炎等。加減法:帶下量多,色黃夾赤氣惡臭,腹脹者,加土茯苓30克,貫眾15克,半枝蓮30克,白花蛇舌草30克,以加強清熱解毒作用。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
。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名醫印會河教授三十八方集驗
發熱病:中醫特效驗方3首
名醫印會河教授臨床抓主癥經驗集粹(2)
癡呆…
秋季咽干、咽痛、咳嗽?治療調理切記分型用藥!
名醫印會河教授抓主癥驗方集粹(十)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首頁
萬象
文化
人生
生活
健康
教育
職場
理財
娛樂
藝術
上網
留言交流
回頂部
聯系我們
分享
收藏
點擊這里,查看已保存的文章
導長圖
關注
一鍵復制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微信登錄中...
請勿關閉此頁面
先別劃走!
送你5元優惠券,購買VIP限時立減!
5
元
優惠券
優惠券還有
10:00
過期
馬上使用
×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乐陵市
|
康平县
|
芷江
|
乌兰察布市
|
宁陕县
|
江孜县
|
西乌珠穆沁旗
|
固原市
|
衡山县
|
兴化市
|
陇西县
|
宁波市
|
安塞县
|
郓城县
|
衡水市
|
天等县
|
偏关县
|
岑溪市
|
延吉市
|
礼泉县
|
肃南
|
黎川县
|
荔波县
|
沛县
|
洪雅县
|
黄骅市
|
横峰县
|
南昌县
|
万盛区
|
江孜县
|
改则县
|
定州市
|
义乌市
|
尉氏县
|
正安县
|
文昌市
|
商丘市
|
九龙坡区
|
荔浦县
|
高台县
|
高阳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