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組成】瓜蔞24g 半夏15g 黃連10g
【用法】水煎服。
【主治】痰熱互結,胸脘痞滿,按之則痛,或咳痰黃稠,苔黃膩,脈浮滑。
【證析】此方原治”小結胸病,正在心下,按之則痛,脈浮滑者”。屬于痰熱結胸機理。因外感風寒,妨礙少陽三焦津氣正常運行,內(nèi)陷胸中,氣郁化熱,液結為痰,痰熱互結,遂呈胸脘痞滿,按之則痛;如系痰熱壅肺,即見咳痰黃稠;苔黃而膩,脈象浮滑,是痰熱的辨證依據(jù)。
【病機】痰熱互結。
【治法】清熱化痰,開結寬胸法。
【方義】
痰熱互結半表半里而成結胸,法當清熱化痰,痰熱滌除,自能達到開結寬胸目的。故方用瓜蔞開胸散結,清熱滌痰;黃連協(xié)助瓜萎清熱,半夏協(xié)助瓜蔞祛痰。半夏與黃連同用,一治氣郁所化之熱,一治津液凝結之痰,一寒一熱,能開痰熱之互結,實有相反相成之妙。全方藥僅三味而結構謹嚴,是較好的古方之一。
使用此方應該注意兩點:
①此方所治,病位在于胸中半表半里膜腠,因其心下按之始痛,原著稱為小結胸病,與從心下至少腹硬滿而痛不可近的大陷胸湯證有所不同;也與心下痞、按之濡的瀉心湯證有異。
②胸為心、肺、膽、胃諸器外廓。痰熱互結胸部半表半里,亦可內(nèi)陷肺、心、膽、胃任何一部。現(xiàn)代醫(yī)學診斷之滲出性胸膜炎、胸膜粘連、肋間神經(jīng)痛,是少陽三焦體表的膜腠病變;急性支氣管炎、支氣管擴張、肺氣腫,是肺系管道夾層膜腠病變;心絞痛,是痰濁積于心系冠狀動脈夾層膜腠病變;膽囊炎、慢性胰腺炎,是膽系夾層膜腠病變;急慢性胃炎,是胃系夾層膜腠病變。盡管所陷部位不同,其為痰熱互結三焦膜腠本質(zhì)則一,所以都可使用本方清熱滌痰,從而達到開結寬胸目的。
【應用】
1.本方是為痰熱互結的小結胸證而設。以胸脘痞悶,按之則痛,舌苔黃膩為其辨證要點。
2.《張氏醫(yī)通》說:”凡咳嗽面赤,胸腹脅常熱,惟手足有涼時,其脈洪者,熱痰在膈上也”,宜本方。因痰滯于胸而致的手足攣急,投以本方,亦可獲效。說明痰滯腠理,可以引起筋膜攣急,很有啟發(fā)作用。
3.現(xiàn)代醫(yī)學診斷為急慢性胃炎、膽囊炎、滲出性胸膜炎、胸膜粘連、肋間神經(jīng)痛、急性支氣管炎、支氣管擴張、肺氣腫、心絞痛、慢性胰腺炎等,審其苔黃而膩,脈象滑數(shù),即屬痰熱互結機理,可用此方加味治療。
【化裁】
1.柴胡陷胸湯(《通俗傷寒論》)即本方加柴胡、黃芩、枳實、桔梗、生姜。水煎服。治寒熱往來,胸脅不舒,按之則痛。是本方合小柴胡湯加減而成。
2.加味小陷胸湯(《證治大還》)即本方加枳實、梔子。水煎服。治火動其痰,嘈雜。清熱、消痞力量較原方為強。
3.小調(diào)中湯(《醫(yī)學人門》)即本方加甘草、生姜。水煎服。治一切痰火及百般怪病,善調(diào)脾胃。
【歌括】
小陷胸湯夏連萎,寬胸散結滌痰優(yōu),
脈浮滑兮按之痛,苔黃而膩此方求。
編輯:明德小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