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厘散(《良方集腋》)
【組成】血竭30g 乳香5g 沒藥5g 紅花5g 麝香0.4g 冰片0.4g 朱砂4g 兒茶8g
【用法】為末,密閉貯藏備用。每服2g,酒調服。傷處用酒調適量藥末外敷。
【主治】跌打損傷,瘀腫作痛,甚至筋斷骨折,亦治刀傷出血。
【證析】跌打損傷血絡,若無傷口,血溢脈外,壅滯皮下組織,即呈腫痛;若有傷口,即呈血流不止;損傷過甚,可呈筋斷骨折。瘀血壅滯,筋斷骨折,都是外傷所致。
【病機】瘀血壅滯。
【治法】活血散瘀,止血定痛法。
【方義】腫痛,是因瘀血壅滯;瘀血,是因血溢脈外;血溢,是因外傷血絡。所以腫痛是出血與瘀血兩種相反證象的綜合反映。治療此證,宜活血與止血同時并舉,才能兼顧矛盾對立的兩個方面。活血目的在于消散已瘀之血;止血目的在于制止繼續出血。方中血竭、紅花、乳香、沒藥均有活血散瘀、消腫定痛作用,配伍行氣通絡之麝香、冰片,不僅有氣行則血行之義,且活血藥得走竄通絡無所不到的麝香引導,可以到達任何部位,發揮活血散瘀力量。血竭又有止血生肌作用,和功效相同的兒茶為伍,可以制止繼續出血,促使傷口愈合,照顧到了矛盾的另一側面。佐朱砂寧神、解毒,有使病人保持安靜,防御外邪侵入傷口之功。八藥同用,反映了行氣與活血并行、活血與止血兼顧的配伍形式。
方內諸藥不宜多用,故有“七厘”之名;其性走竄,孕婦亦當忌服。本方展示了活血與止血同用的配方法度,提供了出血與瘀血并存的治療范例,體現了兩種對立矛盾在一定條件下的統一。舉一反三,凡腦出血、眼底出血、產后惡露不行等證,都可仿此配伍。
【應用】
1.此系傷科名方,既可內服,亦可外敷,對外傷瘀滯作痛有其較好療效。如果自已配制,可以加入三七、海馬、土鑒、自然銅、制馬錢子等,増強活血、止血、接骨、止痛作用。
2.藉其活血通絡作用,以本方加減治療瘀血阻滯的冠心病亦有一定效果。
【化裁】
1.八厘散(《醫宗金鑒》)血竭9g,乳香9g,沒藥9g,半兩錢3g,蘇木3g,自然銅(火煅,醋淬7次)9g,紅花6g,番木鱉(去毛)3g,丁香2g,麝香0.3g。研末,每次服0.5g,溫酒或童便送下。
治跌打損傷,骨折瘀血作痛。本方較七厘散多一組接骨理損的自然銅、半兩錢,又多鎮痛的番木整,故對筋斷骨折,疼痛較甚者尤宜。番木鱉有劇毒,必須去毛、沙炒以后才可應用。
明德注:半兩錢是漢武帝發行五銖錢之前,長時期內連續發行的重量有相當變化的一種貨幣。半兩錢的形狀為圓形方孔。
2.沉麝丸(《蘇沈良方》)沒藥、辰砂、血竭各30g,木香15g,麝香3g,沉香30g。上皆生用,銀器或瓷器熬生甘草膏為丸,皂莢子大,姜鹽湯送下一丸;血氣醋湯下。治一切氣痛不可忍。有行氣活血之功。
【歌括】
七厘血竭與兒茶,腦麝乳沒紅朱砂,
跌打損傷瘀作痛,活血止血止痛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