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420 期
作者 / 孫菊光 郭春暉 徐州市中醫院
編輯 / 許紅 ⊙ 校對 / 錢秀華
肝風內動也可以簡單的稱之為肝風,是肝的基本病機之一,其所涉及的臨床疾病比較廣。近年來,筆者依據血虛生風等中醫相關理論,應用四物湯加味貝殼類藥物對肝風內動引發的相關疑難疾病進行治療,得到良好效果。本文主要針對筆者診治的3例此類患者予以分析、總結。
1.1 治療存在急性的小腦共濟失調的患者
病史概述:李某,男性,49歲,農民。患者因兩足的舉步存在異常、行走不穩約一月余,于2016年3月20日來我院就診治療。此例患者在一個月之前,存在不明原因導致的走路不穩,舉步時比較高,落地時比較重,呈現左右的搖擺癥狀,時有摔倒現象,由家人攙扶就診。
1.2 治療存在頑固性的缺鈣癥的患者
病史概述:肖某,女性,58歲,退休工人。患者因兩手出現間斷性抽搐多年,于2016年1月20日來我院就診治療。患者癥狀間斷發作,多于勞累后出現,伴隨有食納差,全身乏力,失眠,夜間醒后難以入睡。曾經接受中藥治療沒有得到明顯改善。
相關檢查:患者的一般情況呈現良好,面色萎黃,其語言低微,其舌淡,苔薄白,其脈為細弦。中醫辨證:面色萎黃,考慮(本文由岐黃民間傳承公眾號整理校對編發)脾胃不足,脾失健運,氣血生化無源,氣血不足,氣虛則言語低微,血虛筋脈失養,則出現兩手抽搐的虛風內動表現。
病史概述:田某,女性,15歲,學生。由于存在反復的發熱癥狀、昏迷癥狀、抽風癥狀,其左半身存在癱瘓癥狀,患者曾經在其他醫院治療,沒有取得明顯效果。于2015年12月19日來我院就診治療。
相關檢查:患者的面紅且氣粗,存在急性的病容癥狀,其唇干,其舌紅而苔少,其左面的肌肉存在抽動癥狀,其左上肢和左下肢呈現抽搐癥狀,牽拉而不開,其下肢癥狀比較輕,其肌膚比較灼手,其脈為細弦,量其體溫為39℃。中醫辨證:熱極生風,主要是患者發生冬溫,邪熱熾盛,陷于厥陰,則神昏,熱灼肝經,引動肝風,則肢體抽搐。
近代的醫學家張錫純對中風相關病因以及病機進行分析的時候,將“肝風內動”提出。肝風內動屬于中醫學中所特有的一種概念,臨床上對于發生動搖、眩暈、震顫、抽搐等癥狀的患者,均可以將其歸于肝風內動。肝風內動主要有四型--肝陽化風、熱極生風、陰虛動風、血虛生風。
臨床根據肝風內動病機,在治療不安腿綜合癥、椎體外系病、眩暈、高血壓病、中樞神經感染等方面也有一定的體會。總之,對肝風內動的相關理論予以分析研究具有重要的價值,對于肝風內動所致疾病的相關臨床診療活動存在十分重要的指導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