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包火癥狀:
外寒:肌肉酸痛、關節痛、畏寒、無漢、鼻流清涕;
內熱:口干舌燥、咽痛、口渴、鼻涕和痰逐漸變黃變粘、便秘、尿黃;
這種感冒有什么特點呢?具體來說,患者惡寒怕冷,發熱不重,身體酸痛。同時又口舌干燥,嗓子疼、頭疼。這類人還有一個明顯特征,就是一開始流清鼻涕,后來流著流著,就變成了黃鼻涕。
說起來,這種感冒的成因不復雜?;颊弑旧硎求w內有郁熱的,但是在感受寒邪之火,體表又被風寒所束縛,導致出現內有淤熱,外受風寒的局面。這個時候,單純的用解表散寒或者清熱疏風的方法,都不能很好地解決問題。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受冬季熱性食物攝入較多,早春風寒料峭的影響,這種寒包火型的感冒,在當前一段時期是比較多見的。
荊芥黃芩湯組方:
荊芥、黃芩各6克;
煎煮:將荊芥黃芩放入砂鍋,加入清水浸泡30min,大火燒開,小火煎煮20min,過濾取汁;
服用:
每日一劑。3天為一個療程。
功效:
散寒除熱
方解:
這個方法作為臨床經驗的總結,最早由近現代著名中醫學家、中醫學教育家施今墨先生提出。他在行醫過程中慢慢總結出了黃芩荊芥連用的妙處。施今墨的門生們將這條經驗,記錄在《施今墨對藥》中。
方中的荊芥,味辛性溫,入肺經和肝經,生用可以祛風解表,發汗散寒。方中的黃芩,味苦性寒,入肺、膽、胃、大腸四條經絡,能燥濕清熱。兩藥合用的妙處在于,一個能解表,一個能清里。一個能散寒,一個能除熱。這對于外寒內熱的寒包火感冒患者來說,再適合不過了。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