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8日,中國商報爆出圣牧高科“全程有機奶”名不符實。有機會記者在微博上與其聯系,并在“11.17 有機日”上詢問了圣牧相關工作人員,但均未得到任何回應。截止至11月18日,圣牧高科方面仍舊沉默以對。有機會網將繼續關注此事件的發生,期望圣牧高科可以給廣大有機消費者一個正面的回應。以下是原文報道:
“100%全程有機奶,限定產地巴彥淖爾”——這是內蒙古圣牧高科奶業有限公司的宣傳語。然而,中國商報記者在內蒙古巴彥淖爾實地調查采訪發現,圣牧高科“全程有機奶”有名無實:
其一、圣牧高科公開宣稱“有機環境,無污染無工業”,記者實地調查發現其第六牧場附近建有化工廠,而且緊臨該牧場正在新建一家化工廠;
其二、圣牧高科公開宣稱“有機種植,無化肥無農藥”,記者實地調查發現其玉米種植涉嫌使用化肥和化學除草劑;
其三、圣牧高科公開宣稱“有機養殖,無激素無抗生素”,記者實地調查發現其飼料加工廠涉嫌大量使用添加劑,牧場附近有散落大量使用過的抗生素注射針劑和藥物包裝;
其四、圣牧高科公開宣稱“限定產地巴彥淖爾是有機凈土”,記者實地調查發現其牧場附近堆積大量廢棄垃圾,奶牛糞便直接露天排放至附近沙漠里。
“我們這里的化工廠有時候排放的氣味很熏人。”在內蒙古圣牧高科奶業有限公司第六牧場附近,烏拉特后旗廣林村一位劉姓村民對中國商報記者說。
記者發現,就在圣牧高科第六牧場西側大約1千米處,有一家名為齊華礦業的企業,該企業除了礦產加工廠之外,附近還有一家合成氨廠和一家復合肥廠。
據了解,齊華礦業主營鋅、銅、硫采選,主要產品有銅精粉、鋅精粉、硫精砂。其復合肥廠利用公司現有的磷礦石做原料,并就地消化烏拉特后旗每年大量產出的硫酸。
圣牧高科公司對外公開宣稱:“走遍大江南北,圣牧把腳步停在了內蒙古巴彥淖爾市的烏蘭布和沙漠——中國第八大沙漠!這是一塊不可多得的有機凈土。方圓百里,沒有工業區,沒有居民區,沒有污染源。”
然而,在圣牧高科第六牧場附近,除了齊華礦業之外,還有一家煤化工有限公司項目正在緊鑼密鼓地建設著,這家煤化工企業緊鄰圣牧高科第六牧場,兩者相距僅有100米左右。
資料顯示,煤化工主要污染物包括廢氣,主要來源于備煤和氣化、凈化、污水處理等生產裝置產生的工藝廢氣及鍋爐煙氣,主要污染物為煙塵、NOX、H2S、SO2、CO、HCN等;煤化工廢水主要來源于氣化、凈化、合成、精制等生產裝置及生活、化驗污水等,主要污染物為COD、BOD、NH3-N、石油類等。
中國商報記者還注意到,距離圣牧高科第六牧場以及其在烏拉特后旗廣林村的“有機草場”,距離烏拉特后旗工業園區僅僅10公里左右,該園區集中了諸多化工企業和冶煉企業等。
即便是緊鄰化工等污染企業,圣牧高科公司在烏拉特后旗種植的玉米和苜蓿等還是獲得了有機認證,證書編號為100OGA1200214,認證機構為北京中綠華夏有機食品認證中心,認證依據為GB/T 19630《有機產品》。
但是,根據GB/T 19630《有機產品》,“有機生產需要在適宜的環境條件下進行。有機生產基地應遠離城區、工礦區、交通主干線、工業污染源、生活垃圾場等。”
顯然,圣牧高科公司烏拉特后旗的有機生產基地并不符合GB/T 19630標準,其“有機環境”并不有機。
來自烏拉特后旗農牧業局的消息稱,2010年3月30日,內蒙古圣牧高科有限公司與烏拉特后旗人民政府合作建設世界級沙草有機奶產業中心簽約儀式在烏后旗黨政聯席會議室舉行。至此,該旗近兩萬畝無公害土地集中流轉正式拉開序幕。
據了解,此次圣牧高科以租賃的方式進行建設,租賃費總共850萬元。所租賃土地種植優質苜蓿和草玉米,飼養奶牛5000頭。參與此次土地流轉的有該旗廣林村和西補隆村的290多戶、1200多位農民。其中廣林村以平均每畝475元,西補隆村平均每畝375元總體作價與該旗人民政府簽訂合作協議。隨后,該企業將與村委會簽訂相關協議。村委會再與村民按照實際土地質量簽訂租賃協議。
“我們把地租賃給圣牧高科公司,公司再把土地承包給村民種植玉米、苜蓿和芝麻。這里都是沙地,玉米肯定要施化肥,不然根本長不了。”在廣林村,一位劉姓村民對記者說。西補隆村一位馬姓村民也向記者證實了這個說法。
今年6月中下旬,在廣林村距離圣牧高科第六牧場南側不遠處的玉米地,記者發現散落有多個復合化肥包裝袋。附近放羊的一位村民向記者證實,這些玉米都是用來喂圣牧高科第六牧場奶牛的,都施了化肥。
此外,中國商報記者還發現,玉米地里一些雜草都已經枯萎,玉米地散落有多個化學除草劑包裝袋。包裝袋說明“使用本品時應穿戴防護服和手套等,避免吸入藥液。”
在位于磴口縣沙金蘇木團結村的圣牧高科玉米地,記者還發現了尚未分解的白色疑似化肥顆粒。
據悉,圣牧高科有機種植項目投資8.6億元,以磴口縣境內的烏蘭布和沙漠地區為核心改造20萬畝低產農田和沙荒地,在周邊地區開發15萬畝沙荒地,種植具有治沙功能的有機苜蓿、飼料桑、青貯等沙生飼料植物,年產有機飼草料17.5萬噸。
GB/T 19630《有機產品》明文規定,“不應使用化學合成的肥料”。嚴格而言,圣牧高科種植的玉米并不像其聲稱的那樣“有機種植,無化肥無農藥”。
從磴口縣出發,沿黃阿線前行56公里,便來到位于磴口縣沙金園區的圣牧高科牧場,這里集中了7個牧場。
圣牧高科公開資料顯示,其有機養殖項目投資12.6億元,在磴口縣烏蘭布和沙漠地區及烏拉特后旗選點建設16個3000-5000頭有機奶牛牧場,到2014年奶牛總存欄數達到5萬頭,日產有機奶量600噸,年產有機奶21萬噸。
圣牧高科獲得的3個牛乳有機認證顯示,在烏拉特后旗的基地認證年產量為17000噸、在磴口縣沙金園區基地的認證年產量為27000噸、在磴口縣烏蘭布和園區基地的認證年產量為165000噸。
在圣牧高科沙金園區牧場,中國商報記者發現,整個牧場建立在一片沙漠之中。周圍除了圣牧高科沙牧場和草場之外,方圓數十里并無其他牧場和草場,也無居民區。
然而,就在牧場東側,與牧場僅僅相隔了一條道路,露天堆放了大量垃圾,其中有大量使用過的奶牛抗生素注射針劑和藥物包裝。
GB/T 19630《有機產品》規定,不應為了刺激畜禽生長而使用抗生素、化學合成的抗寄生蟲藥或其他生長促進劑。
此外,記者還發現,圣牧高科牧場奶牛糞便直接露天排放至牧場附近沙漠里。
GB/T 19630《有機產品》規定,“應保證畜禽糞便的貯存設施有足夠的容量,并得到及時處理和合理利用,所有糞便儲存、處理設施在設計、施工、操作時都應避免引起地下及地表水的污染。養殖場污染物的排放應符合GB18596 養殖場污染物排放標準。”
GB18596畜禽養殖業污染物排放標準規定,“畜禽養殖業必須設置廢渣的固定儲存設施和場所,儲存場所要有防止糞液滲漏、溢流措施。禁止直接將廢渣傾倒入地表水體或其他環境中。”
顯然,圣牧高科牧場奶牛糞便直接露天排放的做法,不符合GB/T 19630《有機產品》的相關規定。
中國商報記者實地調查位于磴口縣的圣牧高科飼料加工廠時發現,其一間倉庫堆放有大量食品添加劑——碳酸氫鈉。
該飼料加工廠一位員工對記者說,這里加工的飼料運往圣牧高科的各個有機牧場喂奶牛。記者在圣牧高科沙金園區牧場發現印刷有“碳酸氫鈉”字樣的外包裝。
根據GB/T 19630《有機產品》,有機飼料加工中允許使用的添加劑并沒有“碳酸氫鈉”。
為了提高蛋白往奶牛料草中直接加入尿素,現在已是公開的秘密,中央電視臺軍事農業頻道已公開報道。此外,在奶牛的泌乳期內添喂碳酸氫鈉可提高食欲,促進產奶,提高乳脂率——這在圈內已是潛規則,但是,對于有機奶,是不能使用這些化學成分的。
記者注意到,GB/T 19630《有機產品》規定,不應使用經化學溶劑提取的或添加了化學合成物質的飼料。
顯然,圣牧高科宣稱的“有機養殖”是否真的有機,值得懷疑。
據了解,生產圣牧高科有機奶的公司全稱為內蒙古圣牧高科奶業有限公司,該公司是內蒙古圣牧高科牧業有限公司旗下的獨立子公司。
圣牧高科公開資料顯示,其總部設在呼和浩特市金山開發區。但是,中國商報記者走訪了金山開發區卻找不到其總部。
內蒙古圣牧高科牧業有限公司工商登記資料顯示,其公司注冊地點在金山開發區管委會320室。
幾經周折,中國商報記者聯系上了圣牧高科一位負責營銷代理的工作人員,他告訴記者,“現在圣牧高科是暫借別人的地方辦公,在位于金川開發區的呼白酒廠內。”
在呼白酒廠3樓一間小會議室,記者見到了圣牧高科負責營銷的工作人員,一共六張電腦桌、六位工作人員均為女性。“我們上衛生間都不方便,要到1樓才有衛生間。”
一位員工說,“我們在這里辦公條件簡陋一些是暫時的,現在是創業階段。”
然而,就是這樣一個初創企業,其公開資料顯示,準備上市。前不久,內蒙古圣牧高科牧業有限公司董事長姚同山向《內蒙古晨報》表示,公司赴港交所上市的前期準備工作將于9月底前完成,正式上市時間預計在今年底至明年四五月份。
中國商報記者擬就圣牧高科有機奶的有關問題采訪姚同山董事長,撥打其手機,未接答,再向其手機發送短信,亦未獲復。圣牧高科有機奶能走多遠?會否啟動召回程序?圣牧高科能否順利上市?中國商報記者將保持關注,并進行跟蹤報道。
文章來源:中國商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