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人給家中兄弟姐妹排行一般用老大、老二、老三、老四表示,既簡單又明了。
不過古人為兄弟姐妹排行可有講究,他們按照從大到小的順序給出一個名稱,分別以“伯,仲,叔,季”表示。
伯:是老大又可用“孟”,不過“孟”多指庶出的老大;
仲:是老二;
叔:是老三;
季:是指最小的。
用法:古人在“字”前常加排行的次序。
由此可以想到一個成語不分伯仲:
此伯仲出自三國的曹丕在《曲論·論文》中寫道:“傅毅之于班固,伯仲之間耳”。
經典例子
孔子:我國古代大教育家孔子字仲尼,他在家中就是排行老二。下一輩稱呼上一輩時,如果是父親的哥哥,就叫做伯父,這和我國部分地區的稱呼是一致的;父親的大弟弟稱為仲父;仲父下面的一個弟弟就做叔父,最小的叔叔稱為季父。不過現在父親的所有的弟弟由我國部分地區都被稱為叔父了。
項羽:我國杰出軍事家,楚國名將項燕之孫。作為中國軍事思想“兵形勢”(兵家四勢:兵形勢、兵權謀、兵陰陽、兵技巧) 的代表人物,項羽是一位以個人武力出眾而聞名的武將。李晚芳評價項羽“羽之神勇,千古無二”。在《史記 · 項羽本紀》仲“其季父項梁”說的就是項羽最小的叔叔。
陸游:南宋文學家、史學家、愛國詩人。在《書憤》中寫道:“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意思就是說《出師表》這篇文章真是舉世聞名,千百年來誰能與諸葛亮不相上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