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朱庸齋《分春館詞話》,說到詞譜的記憶,朱先生說:
讀詞之調體既繁多,逐一以符號強記其聲、韻、字、句、豆、領、對仗,殆不可能??擅空{擇古人名作數首熟讀,背誦如流,并仔細比較之,不僅得其格律,且可得其律理與作法......
欽定詞譜中,有八百多個詞牌,兩千多詞體,例如臨江仙有11體,八聲甘州有7體。每個詞體的詞譜都不相同。怎么背?當然背不過。
所以朱先生說:“逐一以符號強記其聲、韻、字、句、豆、領、對仗,殆不可能?!?/p>
沒有人能夠背過兩千多個詞譜,即使每一個詞牌僅僅選一體,這800多個詞譜也沒有必要背誦。有這個精力多讀幾首古詩詞,多創作幾首詩詞作品不香嗎?
但是,不能全背,并不妨礙記住一些常用的詞牌。
但是常用的詞譜,不妨找個方法記住。朱先生提供的辦法就是,每一個詞牌,都可以選一首或幾首代表作品背過,而且要倒背如流。
這里有兩種區別。
1、多體
古人同一個詞牌的作品,經常會有多體。我們填詞,不妨選常用的這一體,記住幾首代表作。
即使同一體、甚至同一個作者,其詞作也不可能所有的字平仄都相同。例如常見的《臨江仙》,估計很多人腦子中馬上會跳出這一首: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白發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楊慎《臨江仙》)
其次,還會有這首:
夜飲東坡醒復醉,歸來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鳴。敲門都不應,倚杖聽江聲。長恨此身非我有,何時忘卻營營。夜闌風靜縠紋平。小舟從此逝,江海寄余生。(蘇軾《臨江仙》)
蘇軾自己就有十幾首臨江仙傳世,這十多首和這兩首臨江仙放在一起,估計不會出現兩首平仄完全相同的作品。記得作品多了,自己可以進行比較。基本可以知道哪些字是平仄固定的,哪些是平仄不拘的。
臨江仙在欽定詞譜中有11體,我們平時填詞,記住常用這一體就可以了。憑著記憶,大致填一個草稿,再進行修改。
2、僅此一體
還有些詞牌,僅有一體,只要從頭到尾背過這首詞,也就知道了這首詞的詞譜了。
例如《酷相思》這個詞牌,宋詞中只有程垓有作品傳世。那么這首詞所有的“聲、韻、字、句、豆、領、對仗”要求,都按照這首詞的標準來填即可。
附《酷相思》:
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仄、平平仄。仄平仄、平平平仄仄。仄仄仄讀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
月掛霜林寒欲墜。正門外、催人起。奈離別、如今真個是。欲住也、留無計。欲去也、來無計。
仄仄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平平平仄仄?平仄仄讀平平仄。平仄仄、平平仄。
馬上離魂衣上淚。各自個、供憔悴。問江路梅花開也未?春到也、須頻寄。人到也、須頻寄。
《欽定詞譜中》介紹這首詞:
雙調六十六字,前后段各五句,四仄韻、一疊韻。
此調祇有此詞,前后段兩結句例用疊韻,填者須遵之。
當然,記憶詞譜并非必要。我們現在填詞非常方便,手機就可以查找詞譜,還有網絡檢測可以協助修改。
但是,實際填詞的時候,不一定總是寫一句檢查一句。老街填詞的時候,例如水調歌頭,腦子里會對照著蘇軾的那首詞來填,初稿寫完以后,再對照詞譜修改。
那么什么是詞中的:聲、韻、字、句、豆、領、對仗呢?
其實就是這個詞譜的填詞規范,
1、聲
聲指四聲:平生去入。
聲,在詞中主要分平仄聲,有的位置必須是仄聲,有的必須是平聲,有的平仄都可以。
平林漠漠煙如織,⊙○◎●○○▲
“○”標平聲 ?!啊瘛睒素坡??!啊选睒藨娇韶?。“◎”標應仄可平?!啊鳌睒似巾??!啊睒素祈崱?/span>
但是個別位置,雖然標注用仄聲,但是仄聲中包括上、去、入三聲,還是要注意區別。特別是領字處,大多用去聲,而不是入聲與上聲。
2、韻
韻,指何處押韻,押什么韻。
古人押韻用詩韻,類似于古體詩的押韻方法,可以鄰韻通押。所以清朝人根據唐宋詞歸納出來的《詞林正韻》很像鄰韻合并的《平水韻》。
何處押韻,何處用疊韻,何處葉韻,何處平仄韻轉換,在詞譜中都會有標記。按照詞譜來填即可。例如,《菩薩蠻》就是平仄韻輪換的一首詞:
平林漠漠煙如織,寒山一帶傷心碧?!选稹颉瘛稹稹 选稹颉瘛稹稹?/p>
暝色入高樓,有人樓上愁?!颉瘛瘛稹鳌 颉稹选瘛?/p>
玉階空佇立,宿鳥歸飛急。◎○○●▲ ◎●⊙○▲
何處是歸程,長亭更短亭?! 选瘛瘛稹稹 选稹选瘛?/p>
押韻的變化比較多,可以搜索一下老街的這篇文章《填詞押韻比作詩復雜嗎?一段話200字,說清楚12種押韻方式》。
3、字
我的理解是字數的不同。
例如某一句字數的不同,臨江仙第一句,有的是七言:
夜飲東坡醒復醉。
有的是六言:
飲散離亭西去,(徐昌圖《臨江仙》)
有的詞牌,既有單調也有雙調,字數就差了一倍。
4、句
我理解是斷句以及句法的結構等。例如蘇軾的《水調歌頭》第三句和第四句,是前六后四: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
蘇舜欽的《水調歌頭》第三句和第四句,是前四后六:
瀟灑太湖岸,淡佇洞庭山。魚龍隱處,煙霧深鎖渺彌間。
又如,有的五言句和格律詩一樣:
暝色入高樓,有人樓上愁。
有的五言句,是一四結構:
憑征鞍無語。
5、逗、領
南宋詞家張炎在《詞源》中談到“”虛字“時說:
合用虛字呼喚,單字如正、但、任、甚之類,兩字如莫是、還又、那堪之類,三字如更能消、最無端、又卻是之類,此等虛字,卻要用之得其所。
這些虛字就是領字,在一句話的前面,有一個字、兩個字、三個字。
一個字的領字,叫一字逗;例如:正、漸、問、但、惜、恰、任、甚、料.....
憑-征鞍無語;漸-月華收練;惜秦皇漢武。
兩個字的,叫二字逗;例如:試問、莫道、莫問、卻是、卻又、縱然、哪知、哪堪、堪羨、誰料、漫道、 遙想、 只今......
莫道傷高恨遠,付與臨風笛;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
三個字的領字,叫三字逗,例如:都應是、莫不是、又早是、又況是、又何妨、又匆匆、記當時、問何事、倩何人、憶前番、當此際、似怎般........
更能消、幾番風雨,匆匆春又歸去。
6、對仗
詞的對仗沒有格律詩那么嚴格,但是形式卻很多。
說不嚴格,同一個詞牌,有個詞人喜歡對仗,有的不喜歡對仗。例如:
孤館燈青,野店雞號,旅枕夢殘。(蘇軾,三句對)
北國風光,千里冰封,萬里雪飄。(主席,后兩句對仗)
三徑初成,鶴怨猿驚,稼軒未來。(辛棄疾,都不對仗)
帶領字的對仗:
念柳外青驄別后,水邊紅袂分時。(秦觀《八六子·倚危亭》)
甚云山自許,平生意氣;衣冠人笑,抵死塵埃。(辛棄疾《沁園春·帶湖新居將成》)
念、甚,是領字,甚后面16字的對仗,還是扇面對:
云山自許,平生意氣。
衣冠人笑,抵死塵埃。
從我個人來說,常用的臨江仙、鷓鴣天等等詞牌其實也記不住,使用的方法就是如同朱先生所說,背誦一句古人的代表作來對照。
@老街味道
填詞押韻比作詩復雜嗎?一段話200字,說清楚12種押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