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今的婚姻,總是讓人帶上幾分迷惑,那些未婚者試圖闖進去,已婚者又試圖沖出來,婚姻常常是一些人向往,一些人迷惘,在人生中產生相當大的矛盾。長期以來,婚姻一直在人們心目中占有至高無上地位,因為它有利于個人幸福,有利于社會集群生存,同時它也有利于社會發展。在近一個肘期,傳統婚姻觀念模式受到了質疑與沖擊,婚姻才面臨著種種挑戰,叫人感到幾分茫然。盡管如此,仔細看一看我們的社會,看看周圍的人群,人們仍發現不是大量的婚姻以離婚告終,而是大量的婚姻依舊長期存在
問題出現在哪里呢?還得從目前存在的兩種婚姻類型說起。一是以家庭穩定為衡量標準的傳統婚姻,只要沒有離婚就是成功的婚姻,看上去比較牽強,可這是存在于大多數的家庭之中的事;另一種類型是以夫妻間的個人幸福為衡量標準的交往婚姻,在西方的一些國家,交往婚姻多于傳統婚姻,他們認為愛情與幸福的價值高于家庭穩定的價值。倘若家庭建立在這種交往婚姻觀念之上,帶有幾分時髦而又包含著自私自利的個人幸福的話,那么婚姻的松動是可想而知的。婚姻正遭受著復雜的經歷,也正面臨著道德層面上的嚴峻挑戰。因為從婚姻制度本身就留下穩定的種子,兩性結合受到地域因素影響,經濟條件限制;有些還是無意識類型,至少是不太認真地對待自己的婚姻;還有些人迫于某種壓力而委曲求全。另一方面,男女雙方過去的經歷和將來的發展變化,都存在著復雜的特征,無不隨著他們在權力結構中的位置和生活歷程變化而變化。凡此種種,都不住地挑戰現存的、看似牽強的婚姻制度,似乎傳統的道德觀念真的成為過去。正是這樣,當今大量選擇試驗型婚姻關系出現了,一些人熱衷于從傳統的封閉式婚姻走入入時的開放式婚姻,使得越來越多的男人和女人尋求新的變化,人們要求修正婚姻模式——傳統婚姻模式的修正。
在以往任何關系中,情與愛和忠貞都具有重要作用,而在開放性婚姻模式中,它們又不是什么原則了。不過,絕大多數人不贊成,也不愿加入開放性婚姻行列罷了。
在日益發展的科技文化的今天,在物質豐厚滿足的時代里,人們對自由包括性自由的要求也益高漲,傳統婚姻模式必然受到沖擊,享樂觀的擴大,物欲的追求,性泛濫都對婚姻觀念上構成直接影響。這些歷史變化因素,迎合了本來就有功利性婚姻和婚姻自身重重矛盾的現實,在婚姻問題上出現了摒棄原則,不顧傳統的發展趨勢。在現實婚姻中,似乎只是男人女人的事,一方得不到滿足的話,婚姻就面臨著考驗;雙方都覺得不對時,婚姻就面臨著崩潰。實際上,他們忘了一個這樣的事實,那就是第三方——子女的利益與感受,也淡忘了親惰的重要。當夫妻之間你爭我奪、明爭暗斗,或吵鬧不休之際,也正是他們的子女最壓抑與痛苦之時。對孩子來說,只要還有這個家,只要有父母的存在,不管他們的責任心如何,就有安全感,并能享受到要求不高的家庭穩定所帶來的快樂。如果婚姻走到了盡頭,孩子才是真正的受害者,也許在他們的一生中都無法抹去家庭解體造成的陰影。另一方面,拋開這種倫理關系來探討個人道德行為時我們會發現,如果以一個人的利益為中心的做法,忘記的是責任一對孩子的責任,淡化的是義務—一養育子女的義務,那么當今社會中許多家庭面臨著這樣的問題。不過,在東方古老文明的家庭中,人們多把家庭的穩定建立于孩子身上,一切為了孩子,親情讓家庭和諧,至少是穩定,這是人類贊頌的高尚品德與人性美好的體現。
無論婚姻如何變遷,婚姻的本質是不會變化的,婚姻一開始是激情燃燒,之后的日子里從愛情向親情傾斜,從如火如禁的性轉化為難以割舍的情,并一直延續到老。人們在這種看上去簡單,實際上包含著千百年來人類用經驗、用理智、用真情構建的婚姻,不管其觀念還是模式一樣傳承至今,是絕對不應受到本質上質疑的。
真實的婚姻其本質是愛——性愛、情愛,因愛而晦臺。而穩定并發展;兩性婚姻的結合都追求熱烈的愛,愛學芥’引入婚姻那神圣的殿堂,甜言蜜語愛在一生一世,海誓山盟永不變心。婚后又神圣地撫育下一代,這肘兩人高尚地、毫無怨言地將愛給予了孩子,父愛、母愛一樣崇高。婚姻是一種愛的歸宿,人類的愛在忘我、給予、奉獻、犧牲中才能得到詮釋,這無疑應該是永遠不會變遷的高尚的婚姻觀念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