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越成熟,越能發現一個道理:
現實中的事物往往不是非黑即白/非對即錯,現實中的人也并不是非善即惡/非敵即友,對的極致就是錯,錯的極致就是對;黑的極致就是白,白的極致就是黑。善惡是非都遵循這個邏輯,世事沒有絕對,一直在循環與轉化!
所以,如果我們單純用“對”和“錯”去判斷事情,總是會有失偏頗的。而把握好“尺度”,遠遠比分清是非對錯要重要的多!
很多之所以能成功,并不僅僅在于他們分的清是非黑白,而是在于他們懂得什么叫恰如其、不偏不倚,時刻都能找到那個平衡點!
為人處世的精髓在于對"度"的把握。
善于把握分寸,才是人生最重要的藝術。
1
先看看中國智慧的發源:
雖然,中國人很講究陰與陽的對立,但是八卦圖告訴我們:陰里有陽,陽里也有陰。
很多人和事往往是黑中有白,白中有黑;黑隨時可以變成白,白液隨時可以變成黑。
也就是說:沒有完全的“對”,也沒有完全的“”錯“”。現實里的事情,往往是對里有錯,錯里有對的。
中國人懂的“是中有非,非中有是”的道理。所以,真正有大智慧多人,從來不單純用“對”和“錯”去判斷事情,而是在不斷的去平衡那個“度”,“度”把握好了,大局就不會亂。
再換一個角度看問題:
西方社會里只有一和二,所以一切事情都是對立的:要么的對,要么是錯。
而中國是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因為我們有了一個三,所以很多事物不是對立的,而是并存的。
因此,西方人做事總是求個對錯,而中國人做事求的是分寸!
記住這一句話,能讓你瞬間明白很多你之前想不通的事。
2
事情并沒有絕對的對或者錯,也沒有絕對的真或假。正所謂:真到假處真亦假,假到真時假亦真。
中國人講究的是分寸,一個“度”字體現了中國人最大的智慧,萬事須講“度”,淺嘗輒止、隔靴搔癢,意思是程度太淺,無法使事物發生根本改變。
但是物極必反,樂極生悲、否極泰來,這又在教導我們:凡事過了那個度,就會朝對立的方向發展。
所以才有了急流勇退、凡事只求八分圓的說法。
這個“度”其實就是“分寸”,也是人生當中最難把握的兩個字。它才是人生最重要的藝術,能讓你輕松把握了命運。
有的人之所以能成功,能一路順風順水,并不僅僅在于他們多么聰明、勤奮,而是在于他們對人性的洞察,他們懂得什么叫恰如其、不偏不倚,懂得見好就收的道理。
一句話,他們能夠把握住分寸。恰如才是做事的最高境界,而不是非要做到絕對的“正確”。
3
曾仕強曾以吵架為例來說明這件事:西方人吵架,對錯會分得很清楚。中國人要是吵架了,是不能分誰對誰錯的。比如兩兄弟吵架,要是被分了對和錯以后,結果是明朗了,但是兄弟兩人的心也散了。
即便是分了對錯,即便你贏了結果,又有什么意義呢?
所以在中國,大人處理兄弟吵架、老師處理同學打架、領導批評員工爭執,一定要說兩個都有錯,兩個都該罵,然后還要告訴他們,互相反省,互相道歉,互相承認錯誤。
所以,中國人講究的是分寸,大家都不要太過分,都給彼此留一步,都能主動讓一步。有什么事大家好好商量。夫妻之間,兄弟之間,同事之間,同學之間,如果一定要分和誰對誰錯,分到最后離心離德,盡管天天住在一起,但是有時候還不如路人。
即便你有理,即便你是對的,即便你有功,你依然不能得理不饒人。你必須時刻檢討自己還有哪里不足,人無完人嘛。你應該看看自己該如何進步,甚至你要讓對方能和你一起進步,這才是大格局。
中國真正受歡迎的是這種懂的分寸的人,而不是一心做對事的人。
西方人更注重過程的公平,而中國人則講究結果的公平。把握好尺度,就說為了結果的公平,所以我們可以在過程中要允許別人犯錯誤,對別人要求不能太苛求,對眼皮底下發生的很多事情可以視而不見,只要結果是符合人心所向,就可以適度放開。
4
比如,有很多人就認為自己做的是對的,然后鉆到牛角尖里去了,對人寸步不讓,一副有理走遍天下的風范,咄咄逼人。
但是到了最后,往往殺敵一千自損八百,這是一種雙輸,只不過看雙方哪一個輸的更慘而已。甚至這樣還能對方逼得要和你同歸于盡,何苦呢?
還有很多人因為一點小成就就居功自傲,讓周圍的人都很不愉快,然后非要把自己的對和別人的錯劃清界限,自恃功高,這種人一定會遭到別人的嫉恨和算計,古往今來,栽在這個事上的人太多了。
所以,如果不懂得分寸,你做的越對,反而得罪的人就越多。因為你總認為自己是對的,你不肯讓人半分,所以你被周圍孤立了。我們生活里經常見到這種人,她們就是不依不饒,不放下身姿,變通一點。非要分出個是非對錯,到最后親人也能成路人,甚至成了仇人。
如果為了對錯而較量,結局一定是雙方都會輸掉,只是看誰輸的更慘而已。
所以啊,有句話說:得理不饒人,理直氣壯。但是我奉勸大家:得理也要饒人,理直也氣要和。
還有的人喜歡把這句話掛在嘴邊:“我這人就是性子直,有什么就說什么,你別介意啊!”然后開始口無遮攔,當著眾人面滔滔不絕的論述起來。
5
性子直和不懂得分寸完全是兩碼事。這樣的人很容易讓別人下不來臺,雖然別人表面上不說,但是內心對你有了芥蒂。
再好的建議也好適可而止,要懂得旁敲側擊,或者迂回的表達,要讓對方發自內心的接納,而不只是表面上應付點頭。
千萬不要以為你一心為了別人好,就可以得到換回別人的真心。要知道:自古深情留不住,唯有套路得人心。
忠言都太逆耳,會遭人記恨的,這就叫人性!
在中國,懂人性遠比懂做事的技巧要重要的多。
恰如其分、花好月圓,和諧,圓滿,才是我們追求的極致!
最后來回味一句話:
檢驗一個人能力的標準,就是看他能不能在頭腦中同時存在兩種相反的想法,還維持正常行事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