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時代在變化,我們也會老去,記住下面的一段話,如果有一天,即使我們停更了,但是大家碰到相同氣場,相同氣質的人,比如會念叨“人精算,天偶算,只要人還是戰爭的主導因素,一切都是有跡可循可測的......做有意義的事,無愧于祖輩父輩的浴血奮斗。我將無我,終不負腳下這片深愛的土地”等等的話語,不用說,肯定是我們的讀者,是我們自己人,甚至不排除是我們換了個馬甲在和大家聊天。
作者簡介:寞寒某部老兵,擅長炮兵及南亞方向,參與過汶川救災,某科目拿過全軍第一。老兵的汶川救災記憶——汶川,我們來了
從俄烏開戰至今,官方層面美、德等國一共向烏克蘭提供了2700枚“毒刺”單兵肩扛防空導彈,加上英國的100枚“星光”,前華約國家提供的“針”,以及烏克蘭自己的“針”,預計烏克蘭人一共擁有超過萬枚單兵肩扛式防空導彈。這是一個,嗯…恐怖的數字。相當于烏克蘭總共25萬兵力,每一個排都能分到將近兩發單兵防空導彈。
做為對比,1986—1989三年時間,美國向阿富汗反蘇游擊隊僅僅只提供了900—1200枚“毒刺”,這中間還有一部分被巴基斯坦半道截胡。而此次烏克蘭擁有的數量簡直就是一座軍火庫,也難怪俄羅斯會提醒北約,如果肩扛導彈流落黑市,會造成什么影響可就別怪俄羅斯沒有提醒了————阿富汗戰爭結束四年后的1993年,一枚“毒刺”落到分裂分子手中,最終在烏茲別克斯坦擊落一架軍用飛機。
由于烏克蘭空軍和遠程防空體系幾乎全滅,所以俄羅斯空天軍目前的損失除機械故障外,幾乎全部是近程/低空防空火力造成的損失,包括小口徑高炮和肩扛導彈。目前俄空天軍一共戰損2—4架戰斗機、7—11架攻擊機和一架運輸機,陸航方面損失也差不多,大概12—18架直升機。雖然烏克蘭方面吹的天花亂墜,但俄軍投入的總量只有這么多,全損失了也沒有烏方吹噓的那個數字。
值得一提的是,烏克蘭直到目前都沒有宣傳其空軍以及防空軍、高炮等部隊取得有確實的戰果,所以,俄國防部宣稱的完全壓制烏克蘭空軍及防空軍體系,是值得相信的。
上述損失的飛機,總數取上限也僅僅只有34架,下限更是只有22架,我們折中計算,大約是26—28架。(比如俄羅斯前期就公開了一架蘇—25遭受攻擊后帶著火花返航,還有一架米—28也是如此。所以在計算這種戰果,尤其是雙方還在戰時各種嚴格保密的階段,想要精確到個位數實在難為小寞。)這28架飛機要說全部是肩扛導彈打下來的,就是演員自己也不信。別的不說,就那唯一一架戰損的蘇—35,極有可能是因為自身機械或者操控原因墜毀,而不是被擊落。
如果要把這些戰果精確到哪種肩扛導彈,那么“毒刺”的臉會被打的啪啪響。目前,俄軍唯一損失的一架米—28是英國造的“星光”擊落的。其余烏克蘭所取得的戰果,極有可能大部分都是“針”獲得的,剩下的一小部分也是共同擊墜。“毒刺”僅僅取得一個單獨的戰果,那是頓涅茨克民兵用“毒刺”擊落了一架烏克蘭的米—8直升機,這是目前“毒刺”所取得的唯一一個確認戰果。
按照目前北約方面的情報總結,烏軍目前一天就可以消耗掉原本預計可以供烏軍使用整整一周的防空及反坦克導彈,這種打法極其耗費資源,畢竟這些導彈都是真金白銀買的,德國在提供所有2700枚封存的“針”時并沒有反對的聲音,但在提供區區幾百枚現役的“毒刺”時就對外宣布不再提供“毒刺”,因為消耗了三分之一的庫存后讓德國的天空變得不再安全。英國更是直白的表示在提供100套“星光”后極大的影響了本國的防空裝備更新換代。
造成這種局面的原因有兩個,其一是因為俄空天軍的空襲效率極高,有大量的援烏武器還在運輸過程中就被空襲摧毀,烏軍根本就沒來得及拆封。第二個原因是得到北約情報支持的烏軍太狠,舉個例子,俄軍第一天突襲安東諾夫機場,烏軍朝一架掩護突擊的卡—52接連發射了至少18枚肩扛導彈,在后來的戰斗中,烏軍繼續設伏,又使用了十幾枚肩扛導彈才將這架卡—52擊墜。
雖然說得到北約情報支持的烏軍能夠用提前設伏的方式攻擊俄軍的飛機,但要說按照上面這例,擊墜一架需要耗費掉至少30發肩扛導彈,這種效率還是辣眼睛,如此說來俄軍的戰損實在是不高。區區二三十架飛機,還遠遠不能讓俄軍傷筋動骨,隨著戰事的逐步推進,俄軍的戰略轟炸機、察打一體無人機等逐步投入戰場,空地火力逐步升級。甚至米—28等重型武裝直升機開始執行誘餌戰術,不斷獵殺烏軍的導彈操作手,不僅僅要消耗你的庫存彈藥,更要消滅你的有生力量。
這實在是讓曾經的抗蘇神器“毒刺”臉上無光。尤其是在能夠得到E—3、RC—135、全球鷹等全套電偵體系支援的情況下,別說指望“毒刺”能擔負起整個防空體系的戰略作用,甚至是從戰術上影響俄空天軍的預期都沒有實現。真是有夠丟臉,不知道當年在阿富汗是怎么吹上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