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間認識上的差異:對疾病的診治,患者總是報著一種治愈的美好愿望,同時期望得到像在商店購物那樣熱情周到的服務,可是醫務人員并不這樣認為,一種情況是,疾病產生的原因是復雜的,其診治須按一定的操作規程進行。一些危重癥患者,在大家看來,情況相當危急,而醫務人員往往表現出不緊不慢的樣子,不嚴肅,搶救病人還在說笑,沒有同情心;另一種情況是,部分醫務人員不認為自己所從事的工作是為患者服務,“服務”意識不強,認為患者有求于他們,“專家”“權威”思想太重,沒有擺正自己的位置,對患者熱情不起來,工作不精心,久而久之成為一種“職業病”,這種認識上的差異是目前社會轉型,特別是醫療體制改革進程中的一種必然現象,是產生醫療糾紛的原因之一。
不重視病人的主訴,三級查房流于形式:查房走過場,不查體,病人的事無小事,有些人自以為是,過分相信自己,思路狹窄,不仔細查病人,不認真思考,不耐心仔細地解釋病情和回答病人的疑問,常常出現誤診,或出現新的情況而束手無策。
交代病情無記載:病歷中反映不出上級醫生的水平,對疾病的分析如診斷、診斷依據、鑒別診斷、處理原則、預后判斷、及可能出現的嚴重結果,家屬的要求和意見在病歷中不能體現,不能很好的保護自己。
對病人缺少愛心,不能設身處地為病人著想、
基礎知識、專業知識、基本技能不扎實:對疾病的認識不足。病情判斷失誤,貽誤治療詢問病史不詳,檢查簡單、粗糙,過分相信儀器或實驗檢查,沒有自己認真分析病情,,對病情沒有作出正確的判斷,使病情繼續發展,貽誤疾病的診治,最后出現問題手足無措,或把問題推給其他科室,造成問題擴大或糾紛。要勇于承擔責任。
違反技術操作規程:例如:注射操作失誤、內窺鏡檢查粗暴、手術違章操作,給患方造成了一定的不良后果。
10、違反規章制度:錯用藥物、錯誤輸血、錯報病情、擅離職守等,都是沒有很好地執行醫療中的各項規章制度的結果。
11、術前準備不充分,急于手術,對疑難、復雜手術不進行術前討論,對術中可能出現的情況估計不充分。沒有嚴格執行告知制度。醫務人員對手術患者都能進行術前談話,但在手術過程中出現了一些術前沒有考慮到且有可能影響手術效果的問題時,部分醫務人員抱有僥幸的心理,沒有及時將病情變化告知家屬,從而留下隱患或在手術臺上爭論,而患者有時是清楚的,容易造成誤會,部分有創檢查時,醫務人員也沒能及時將檢查可能造成的并發癥告知家屬而引起糾紛。倉促安排手術。病人未到位,手術通知單已到手術室,不要以病人的意志為轉移,在掌握原則的前提下做好充分的準備,按手術日程安排手術
12、醫德醫風差:不能否認,目前在我院的一小部分醫務人員中仍然存在收受紅包的現象。患方之所以要送紅包,主要就是想要得到更好的治療,對治療效果的期望值也更高。一旦治療效果沒有達到患方理想的要求,醫療糾紛就有可能發生
13、轉院應向科主任或專科醫生請示報告,不能自作主張。尤其是急診醫生,自己拿不準的一定要請示匯報,不允許隨便轉診病人。
搶收病人,但應該專病專治,及時會診,會診無申請單或無記錄,會診后不關心會診結果或處理情況。院內會診要有記錄,要求詳細認真。
各醫療組、或各科室間不能相互協作:出現問題事不關己高高掛起,或互相推委,不做必要的解釋,甚至看笑話,有時有些事只要稍做解釋就能把問題解決。遇到問題不要怕,只要你是對的,就理直氣壯地向病人解釋。不要貶低別人,抬高自己,或說不應該這樣用藥或這個藥怎么不用,或不做聲、或笑笑,這樣會引起病人的誤解,有些糾紛是由于病人對醫學知識的不理解而引起的,只要耐心解釋一下就可以了,一般的病人還是通情達理的。
外科清創:病歷一定和病人一起走,誰清創、誰記錄,不得推委,記錄應詳細認真,并注明注意事項,殘留。
強調交接班制度。床頭交班
嚴禁私自外出會診。
三、針對上述情況采取以下措施:
明確各級各類醫師職責,實行科主任、醫療組長負責制:一級對一級負責,科主任、醫療組長為醫療安全的第一責任人。要求各位醫護人員認真負責地對待每一位病人,
嚴格執行各項關鍵性醫療制度:如首診負責制度、三級醫師查房制度、疑難病例討論制度、會診制度、危重患者搶救制度、手術分級制度、術前討論制度、死亡病例討論制度、分級護理制度、查對制度、病歷書寫基本規范與管理制度、交接班制度、臨床用血審核制度等,有效防范、控制醫療風險,及時發現醫療質量和安全隱患。
要有良好的職業道德,誠實守信。
加強業務學習,提高醫務人員的業務水平,使各科室的整體水平有一個大的提高,全院形成良好的學習氛圍。
加強醫患溝通,使病人對疾病的診斷、治療、預后有大概的了解,不能盲目的治療,你自己心里有數而病人不理解,一旦出現效果不好,就會導致糾紛的發生
實行手術分級管理制度,重大手術報告、審批制度。嚴格執行大、中型手術術前討論制度,重點是:術前診斷、手術適應證、術式、麻醉與輸血選擇、預防性應用抗菌藥物等。必要時可以請醫技科室一起參加。圍手術期管理措施到位。術前:診斷、手術適應證明確,術式選擇合理,患者準備充分,與患者簽署手術和麻醉同意書、輸血同意書等。手術查對無誤;術中:意外處理措施果斷、合理,術中改變術式等及時告知家屬或代理人等;術后:術前診斷與病理診斷相符,并發癥預防措施科學,術后觀察及時、嚴密,早期發現并發癥并妥善處理。
7、麻醉安全管理:麻醉工作程序規范,術前麻醉準備充分,麻醉意外處理及時、正確,輸血正確,麻醉復蘇實施全程觀察等。
8、認真貫徹落實衛生部頒布《醫師外出會診管理暫行規定》,加強各類醫師外出會診的管理,杜絕醫師私自外出會診的行為。如私自外出會診,屬非法行醫。出現問題由當事人自己負責。
9、認真執行“合理檢查、合理用藥、合理治療”三合理規范。嚴格按照《抗生素藥物臨床應用指導原則》,堅持抗生素藥物分級使用。
10、強化法制觀念,提高自我保護意識:有人說醫務人員一只腳在醫院,一只腳在法院。我很崇尚一句名言,做醫生要有一種“如臨深淵,如履薄冰”的感覺,此話毫不夸張。因為醫務人員的醫療文書、治療情況都有著法律作用。尤其是2002年9月1日新的《醫療事故處理條例》實施后,醫院必須舉證倒置,這樣對醫務人員法律意識的要求就更高了。因此,必須加強法律學習,提高自我保護意識。否則,稍有不慎就會引發醫療糾紛。
11、按照《病歷書寫規范》(第四版)的要求,書寫醫療文件:病歷內容要真實、完整、重點突出、條理清晰,不得隨意涂改。醫院定期對住院病歷質量進行檢查外,將不定期地對門、急診病歷進行抽查。同時建立病歷質量管理責任制,明確各科室病歷質量管理責任人。認真落實好病歷保管統計、借閱等相關管理制度。新的《醫療事故處理條例》出臺,舉證倒置對我們很不利,這就要求我們認真書寫病歷資料,給自己提供證據,從而更好地保護自己。不能手懶,病情交代了一定要在病歷上簽字,或注明。努力提高病歷書寫質量。
12、加強醫德醫風建設,樹立良好的為患者服務思想,提高醫療水平:由于醫療事故使患者的生命和健康受到的侵害往往是無法補救的,并給社會、醫療單位及當事諸方面帶來不良后果及沉重的經濟負擔。我們要在醫德、醫風上下功人,教育全體醫務人員要樹立良好的醫德醫風,愛崗敬業、樂于奉獻,切實維護患者的利益,全心全意為患者服務;特別是要培養醫務人員的“慎獨”精神,增強其單獨工作時的自律性、養成單獨工作與合作工作時一樣認真、無人監督和有人監督時一樣負責的好習慣。同時,要加強醫務人員考核評估,及時淘汰不合格、不稱職醫務人員,盡量減少因過失或差錯等技術原因而導致的不應有的人身傷害或損失;加強對醫務人員關于減少醫療糾紛事故、醫療事故處理原則和防范對策等內容培訓,加大對責任心不強,玩忽職守所造成的醫療事故的行政處罰力度,以儆效尤,從根本上杜絕醫療糾紛和醫療事故的發生。
13、重視人文、語言藝術的培養,上半年我們專門邀請市衛生局柯局長進行醫療安全講座,舉辦培訓班,讓醫務人員較系統地學習有關人文關系、醫用語言的知識。避免由于人文關系缺乏,語言不當引起的糾紛。如果我們能做到多從患者角度考慮,待患者如親人,急患者所急,使患者感到親切溫暖,如果這樣做了,即使在醫療工作中出現了某種失誤(沒有給患者造成不良后果),在一般情況下,也能得到患者及家屬的諒解,也可避免醫療糾紛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