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汽車】全新電動品牌攜新車而來 Honda按下電動化加速鍵
2015年,作為日本第二大汽車制造商的Honda,在英國投放了一條圣誕節廣告。 畫面中,ASIMO機器人、CBR摩托車、轎車,SUV、跑車、F1賽車、HondaJet本田噴氣式客機、Honda Mean Mower除草機、Honda Riding Assist-e平衡系統、Honda Transcooter電動滑板車等等,先后登場。 再加上“Dare to do the thins other only dream of”這句直擊靈魂的文案,即便是普通消費者,也大概率會被Honda撩撥得熱血沸騰。 的確,Honda有很多讓人熱血沸騰的資本。“地球夢”發動機無論在業界還是在消費者中,都有著極高的地位,這其中,也包括中國消費者;如今,Honda的夢想在中國再下一城。 10月13日,本田技研工業(中國)投資有限公司與廣汽本田汽車有限公司、東風本田汽車有限公司共同舉辦了Honda中國電動化戰略發布會,Honda的一系列電動化舉措以及電動化時間表,正式展現在消費者面前。 Honda的發布會上,透露了幾個核心信息: 其將會在全球加速電動化進程。 在中國,Honda將進一步加快電動化車型的投放,快速完成面向電動化的品牌轉型升級,2030年之后Honda在中國推出的所有新車型均為純電動車和混合動力車等電動化車型,不再投放新的燃油車,并且Honda中國生產的純電動車還將出口海外市場。 早在2017年,Honda就發布了“2030愿景”,根據該愿景,Honda將于2030年實現低排放汽油混合動力車、插電式混合動力車、電動汽車和氫燃料電池車占Honda全球銷量三分之二。 除此之外,Honda還在去年推出了Honda SUV e: concept,被看做是Honda電動化投石問路的一筆。而這一次,在新政策的指引下,Honda的計劃則做了相應改變: 在包含中國在內的先進市場,Honda純電動車和燃料電池車的銷量占比規劃為2030年達到40%,2035年達到80%,2040年達到100%。 事實上,Honda在中國的電動化戰略,與其在全球范圍內的推進步履基本一致。作為全球汽車巨頭,Honda此前在電氣化轉型上的進展較為緩慢。然而各主要工業國加速達成碳達峰、碳中和的愿景,也在倒逼著傳統汽車巨頭的轉型。 2020年末,日本政府宣布“綠色增長計劃”,即在2050年前實現碳中和目標,并且每年產生近2萬億美元的綠色增長。在汽車工業領域,日本計劃到21世紀30年代中期停售燃油汽車,代之以混合動力汽車和燃料電池汽車,同時將電池成本降低至1萬日元(約合人民幣568元)每kWh或更低。在新的政策壓力下,今年4月,Honda原首席執行官(CEO)八鄉隆弘卸任,由研發總裁三部敏宏繼任CEO,后者在上任后即表示,Honda將在未來6年內為包括電氣化在內的研發計劃投資約5萬億日元,約合人民幣2840億元。 一個事實是,任何電氣化戰略的順利落實,都離不開中國這個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車市場的表現。 對此,Honda的打法是,先與本土供應鏈巨頭建立起基礎合作關系。 今年7月,寧德時代與Honda簽署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就電池供應、電池技術開發及電池回收等領域開展合作。此外,Honda中國認購寧德時代總股本的1%,并獲得新股優先權利,以及更優惠的電池供應保障。 這意味著,Honda的全新電動化戰略,已在中國正式開跑;而戰略落地的棋子,Honda也發布了全新純電動品牌:“e:N”。 根據Honda的解釋,它不僅承載著Honda與生俱來的精神,也彰顯著開創未來的決心。 “e”是energize(動力),也是electric(電能)。“N”是New(嶄新),也是Next(進化)。Honda將通過持續創新,提供獨具魅力的全新電動車駕乘體驗,全力實現面向電動化的品牌轉型。 更值得一提的是,“e:N”系列產品是以中國團隊為中心,從中國消費者的需求出發為他們量身打造的最佳純電動車。這說明這個系列是由中國團隊針對中國市場打造的純電動車型,而且根據Honda所說,“e:N”系列產品在中國生產的產品,也將出口全球,成為又一個中國制造,發往全球的品牌。 根據Honda的規劃,“e:N”系列此次發布的五款全新車型包括了兩款量產車、三款概念車。 其中,兩款量產車分別是東風本田e:NS1和廣汽本田e:NP1,從發布的特裝版圖片來看,這兩款車采用激進的全新設計,將擁有e:N系列象征性的新車標。 這兩款新車在智能化方面也將有十分領先的表現,搭載“Heart beat心動交互燈語”、先進HMI系統、Honda CONNCET 3.0 純電動車專用版本等智能科技,并首次搭載DMC駕駛員狀態感知系統,配合車內15.2英寸高清超薄邊框中控屏+10.25英寸彩色全液晶數字儀表盤,帶來超科幻的未來感。 動力架構上,東風本田e:NS1和廣汽本田e:NP1都是基于智能高效純電架構“e:N Architecture”而打造,該架構整合了高效率?高功率驅動電機、大容量?高密度電池、純電動車專屬車架以及底盤平臺,提供“e:N Architecture F”(FWD)和“e:N Architecture W”(AWD、RWD)兩種不同驅動方式,將分別在中小型車、中大車型上搭載應用。而東風本田e:NS1和廣汽本田e:NP1均是搭載前驅的“e:N Architecture F”,最大續航里程將超過500公里,將擁有出眾的駕控體驗。 “e:N”上搭載的全棧智控生態系統“e:N OS“是其另一大亮點。 “e:N OS“標配真人級別的語音交互、超高清大尺寸車載顯示系統,通過先進的ADAS技術與下一代Honda CONNECT相結合,實現對交通狀況和行駛環境中潛在風險的遠程監測,使車輛可以做到自主推薦安全路線,為駕乘人員提供全方位安全保護。并可通過車載互聯技術不斷升級。 以“e:N”為開端,Honda在中國的電動化戰略變得清晰起來,相較其他合資品牌,Honda的起步不算早,那么,能否一騎絕塵,跑贏其他競爭對手呢? 事實上,在電動化的道路上,Honda遠遠不是第一個提出的。 在Honda之前,豐田、日產、通用、大眾等車企,都無一例外將電動化轉型的核心戰場選在中國市場。 TOYOTA bZ4X CONCEPT將于2022年初上市,大概率會與東風本田e:NS1、廣汽本田e:NP1撞期;與此同時,通用奧特能平臺首款量產車型凱迪拉克Lyriq同樣計劃在2022年初上市,可以預見,2022年開始,隨著幾大傳統大廠的入局,新能源汽車市場競爭格局將重塑。 從產品上來看,充滿未來感的設計和全新的電動化平臺,成為了合資品牌征戰純電市場的重要武器,另外,長續航以及科技感,也成為了必備選項。 具體看來,豐田的計劃是,到2025年,將在全球范圍內推出15款EV車型,其中包括7款TOYOTA bZ純電動專屬系列產品;通用計劃到2025年,將在全球推出超30多款純電動車,其中超20款將來到中國。日產計劃到2025年,將在中國推出9款電驅車型。大眾計劃到2030年,旗下的純電動車型占比將超過一半,2040年實現零排放,2050年達到碳中和。 作為經常被拿來對比的兩家車企,豐田和Honda紛紛在純電領域發力,而兩者的打法,也頗為相似。 一方面,豐田和Honda在混合動力、氫燃料電池技術等方面都有深厚的技術積淀,除了在“三電技術”方面的積淀外,Honda在車輛參數、輕量化等方面也積攢了很多經驗,因此,在即將到來的電動化時代也可以繼續保持本田品牌的優勢;而豐田的優勢同樣存在。從普銳斯開始,豐田就開始研發和生產電池,而且早在2010年,豐田曾經推出過續航里程超過1000公里的固態電池。 另一方面,盡管自身已經有很強的技術積淀,但豐田和Honda還在不斷擴大“朋友圈”。比如此次本田宣布與寧德時代的合作,豐田早在兩年前就與寧德時代接觸,同時還與比亞迪進行了合作。 相比較豐田EV產品在市場的反饋平平,Honda這一次的全新改變,如果能得到終端的積極反饋,或許Honda就獲得了在中國反超豐田的機會。 當自主品牌已經在國內新能源市場前行一步,合資品牌的動作雖遲但到。 對于他們來說,在傳統燃油車市場的優勢,將成為過去,而電動化則意味著重新的開始。這里需要的不僅是速度,還有勇氣。速度用來決定到達未來的時間,而勇氣則決定了到達哪里。 在這一點上,Honda與其他合資品牌一樣,正全副武裝,奔向電動化的未來。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