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所事事飽食終日 會導致棄用型大腦癡呆
21日是“世界老年癡呆癥日”,記者獲知,老年癡呆現已成為僅次于心臟病、癌癥、中風之后,導致老人死亡的“第四大殺手”!
如何預防?唱歌、繪畫等訓練右腦;讀書、寫文章等訓練左腦;交友、下棋、逛街、買菜等,也可刺激腦細胞,提高腦網絡效率;散步、跳舞等運動可以增加腦部的血流量,誘導新的腦細胞的生長······
而無所事事,飽食終日,可導致棄用型大腦癡呆!
采訪專家:江蘇省省級機關醫院神經科主任 徐俊教授
本版采寫:李蘭陵
1、人老了會腦萎縮而記憶減退
老年癡呆分阿爾茨海默癡呆和血管性癡呆等幾類。
很多人五六十歲后,記憶力減退了,于是驚恐:我是不是老年癡呆了?
若發現CT結果有“腦萎縮”,更恐慌了,以為自己患上“老年性癡呆”了,于是四處求醫,亂服藥物。
其實,人到老年,體內各器官組織都有不同程度的老化性萎縮改變,人腦尤其明顯。科學研究證明,人到40歲以后腦細胞數目逐漸減少,50歲可減少20%,70歲以后減少20%~30%;隨著年齡增長,腦的重量也減輕,80歲老人的腦重量比成人減少6.6%~11%,此外,大腦皮層變薄,腦室也擴大。
這種因生理性老化過程所引起的腦萎縮是老人的正常現象,年齡越高這種萎縮程度越明顯,但其萎縮到一定程度后就會自然終止。
當然,這種正常的生理性腦萎縮也影響老年人的記憶力功能。多數老人感覺自己的記憶力沒有以前好,如記不起熟悉人的名字、遺忘性大等,但往往程度較輕,不會進行性加重,而且由于存活的腦細胞功能代償死亡腦細胞的作用,老人仍能維持正常精神活動,不會出現癡呆癥狀。
2、“剛發生的事忘了”是早期癡呆癥狀
提起阿爾茨海默癡呆,人們會想起美國前總統里根。
如果記憶減退持續加重,就需要格外警惕阿爾茨海默病了。因 “記憶力明顯減退”是其重要早期癥狀。
此病患者早期的“健忘”,主要表現是“情景記憶明顯減退”,“情景記憶”,是對個人親身經歷的、發生在一定時間和地點的事件(情景)的記憶。例如,對昨天在公園里會見一位朋友的記憶就是情景記憶。
再就是“短期記憶”的減退,即剛剛發生過的事情或剛記住的事物的名稱很快就忘記了。如,一位老人問一位老同事的名字,同事告訴他了,但很快他又會問:“你叫什么名字?”幾分鐘的時間,他又將同事的名字給忘記了,而且還不記得自己剛才已經問過了。早期病人對久遠的記憶,即十幾年、二十年前的事情仍然能夠記憶猶新。
早期階段的另一個常有的癥狀,是病人性格和心理產生明顯變化,最多見的是喪失做事情(包括愛好)的興趣,對家人缺乏關心,甚至情緒低落、抑郁;有的變得挑剔、暴躁,難以與人相處。同時,思維分析、判斷能力、視空間辨別功能、計算能力等也有所降低,極少數還可以保持過去熟悉的工作或技能。
再則,老年癡呆的“腦萎縮”程度比正常老人嚴重,尤以與記憶功能有關的腦部位如海馬回更加明顯。
阿爾茨海默病的早期,稱為“輕度認知障礙”階段。
3、高血壓是癡呆的重要病因之一
提起血管性癡呆,人們會想起英國前首相撒切爾夫人。
由于中國持續30多年的經濟增長導致營養過剩,健康生活方式退化等,高血壓人群多達2億。長期高血壓造成各類腦血管病(如腦梗塞或腦出血等)人群也有2千萬。
對于腦血管病導致的癡呆,多數患者也有一個“非癡呆的輕度認知障礙時期”。
腦血管病高危人群的早期表現,主要有頭痛眩暈、肢體麻木、睡眠障礙 、耳鳴等,可有近期記憶力輕度受損、注意力不集中和一些情緒變化,但無明顯的癡呆,此時的表現,通俗稱為“腦衰弱綜合征”,專科醫生則稱之為“血管性認知障礙非癡呆”階段。
高血壓,是本病最主要的直接病因,尤其是慢性高血壓超過160/95mmHg時。其中舒張壓升高對本病的影響作用更明顯。
其他因素,有動脈硬化、糖尿病、高脂血癥、吸煙、飲酒和腦局部血流改變等。
上述危險因素累加起來,多導致50-60歲人群進入癡呆前期階段。這個階段的“腦保健”和“腦體檢”很可能會起到預防作用,但是只有不到10%的人群能夠做到。
4、早確診早治療可以控制病情
有些人數年前就抱怨記憶力減退、丟三落四,以為“年紀大了容易遺忘”是正常的,當出現迷路、不認識熟人、語言障礙、行為異常時,才去就診,此時腦結構的萎縮改變已經相當嚴重了。
還有些人認為阿爾茨海默病和血管性癡呆是不可逆的疾病,確診了消極處理,不好好治療。
上述人群均會錯過最佳治療期,實際上,相當部分患者的病情是“可逆的”。
研究顯示,阿爾茨海默病是神經系統退行性疾病,目前雖然原因和發病機制不完全清楚,但是通過健康生活方式、積極治療慢性病,是可以減少發病的。
而血管性癡呆的早期治療效果更明顯。研究表明,中風后系統規范的綜合康復治療可以改善50%以上的急性期有認知障礙患者的功能水平。
新近研究證實,阿爾茨海默病合并腦血管病損害是常見的老年腦病理改變,而阿爾茨海默病和血管性癡呆的主要危險因素具有重疊性:高血壓、糖尿病、吸煙、房顫、腦卒中、高膽固醇血癥等,而這些危險因素目前都有比較有效的干預措施。
歐美等國家進行的大樣本危險因素干預研究已經顯示,對于 “輕度認知障礙”患者的危險因素進行干預,可有效延緩認知障礙病情的發展,可以讓癡呆的患病率下降。
因此,早期識別阿爾茨海默病,早期干預腦血管病,可以顯著預防癡呆。
如何早發現?
如果容易遺忘,特別是遺忘近期的事情,學習新知識的能力減退,有時經過提醒也難以回憶。如果在處理一些以往能處理的相對復雜的事情時感到吃力,不知如何安排某項比較復雜的工作,雖然其他人還沒有發現,但自己已開始為這種變化苦惱等,就應該到正規醫院的神經專科就診了。
為了與良性的老年健忘癥鑒別,醫生會對您進行認知功能的評測。近年國際上更強調在測查記憶功能外,還要檢查患者是否有“執行功能”的障礙。
5、用腦和運動會刺激腦細胞新生
如何延緩老年大腦智力減退?如何預防老年癡呆?
用腦:
一般來說,人類的左腦負責處理工作、讀書等信息;右腦負責處理愛好、藝術、運動等信息,若在中年時忽略右腦的鍛煉,而退休后又遠離了工作學習。左、右腦活動不足,即容易產生老化、廢用型癡呆。
因此,防治老年癡呆的最好方法,是及早(退休前)開始右腦的鍛煉,如,培養工作以外的愛好,經常以玩游戲般的心情去從事有興趣的活動等。
退休后,仍經常給大腦以知識刺激和訓練,主動進行知識的攝取和記憶,使腦部繼續形成新的神經元。
研究發現,短暫并且持續的學習,可以有效減緩動脈硬化和細胞纏結(阿爾茨海默病的征兆)的形成。
另外,專心地從事自己的愛好和熱衷的事業也是保持腦力年輕的秘訣。
再則,參加社會活動,保持與人溝通,和朋友談天,逛街,買菜等,都可激蕩腦力,刺激神經細胞的活力。
研究表明,教育程度高,與外界交流和接觸多,生活習慣健康的老人在同等腦萎縮情況下,認知損害要輕得多。
哈佛大學的研究發現,感覺孤獨的人在晚年患老年癡呆的幾率是普通人的兩倍。
運動:
適當的鍛煉,如散步半小時、騎單車、游泳或跳舞等,以及體力勞動(如做家務),能使大腦和神經系統得到鍛煉,提高神經系統工作的強度、均衡性、靈活性和神經細胞工作的耐久力,刺激新的腦細胞的生長。還可以增加腦部的血流量,使神經細胞獲得更充足的能量物質和氧氣的供應。
對于已患上老年癡呆癥的人來說,這些運動也能減慢癡呆癥發展的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