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歷山大、漢武帝、唐太宗眼中的一帶一路分別是什么樣?兩千年的歐亞絲路,在三段不同的歷史時期又有怎樣的意義?
公元前323年的亞歷山大帝國是當時世界上領土面積最大的國家,亞歷山大大帝在短短的13年時間里創下了前無古人的輝煌業績,促進了希臘古文化的繁栄和發展、東西方文化的交流和經濟的發展。
說起絲綢之路,第一個繞不過去的人就是漢武帝。真正打通并經營絲綢之路,讓絲綢之路成為一段照耀世界歷史文明之路的,就是從漢武帝時期開始的。
張騫出使西域,歷經十三年的時間往返,打通了絲綢之路的主要干道,也讓西域各國見識了漢朝的繁榮富庶。
漢武帝于公元前111年設立了敦煌郡,之后敦煌成為絲路的海關、驛站、佛窟。
唐代開元盛世局面的出現,更是推動了中西方經濟文化上的交流,一時間西域的商人、佛教僧人和其他宗教的傳教士在絲綢之路上絡繹不絕,絲綢之路也進入了一個繁盛時期。唐代都城長安是當時世界上商業貿易中心。
中亞五國曾進入大唐帝國版圖約百年。撒馬爾罕古城大使廳壁畫描繪了武則天時代歐亞絲路的八國使臣,這與唐代敦煌壁畫上的各國王子使臣形成了有趣的對比。
玄奘是絲綢之路上千萬過客中的一員,他一路向西,從印度帶回佛經。絲綢之路留給人類的遺產,不僅是東西貿易的互通,更是文明的交匯。
本期興全基金中國國家地理大講堂,我們也將追隨學者的足跡,聆聽毛銘博士講述「亞歷山大、漢武帝、唐太宗眼中的一帶一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