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公元969年,伴隨著遼國奚族小公主蕭綽兒,人生最后一聲“景哥哥救我”,歷史上最為出名的北宋名將楊六郎,毫不猶豫的跳進了北漢太原城下的護城河,因為趙匡胤派人掘開了汾水,水淹太原城兩個多月,在北宋軍隊撤走以后,太原城多數城墻轟然倒塌。這里頭剛巧有六郎楊延景的紅粉知己,遼國奚族小公主蕭綽兒。
少女蕭綽兒
這是什么梗?
堂堂的北宋大將軍楊六郎,怎么會是遼國后
來的蕭太后的情人?作者大大,你不能瞎編亂造吧?
今天我們就按住這個虛擬的故事,來指出《宋史》里諸多內容的不靠譜。
首先有一個事實,我們需要明白,截止公元979年,北漢被宋太宗趙光義滅亡,楊家將不是北宋下屬的軍隊。同時從公元956年后周世宗柴榮,征伐北漢開始,人家金刀令公楊業,從來都是后周和北宋的敵人。沒有如果,沒有不可能。
公元968年深秋時分,就在萬山紅遍太原西山時,北宋趙匡胤的嫡系部隊,已經全面包圍了太原城。然而他們僅僅只是為北宋開國皇帝趙匡胤御駕親征,來打打前站,提前清理一下北漢太原城外的小股部隊。
很可惜這里就有老令公楊業的兒子。
老令公大概出生在公元930年左右,在公元945年,他娶了陜西府谷地方豪強,折家軍統帥的女兒,這個女人就是后來天波楊府的折老太君,這里讀作she,后人為了方便把這個字寫成佘,從公元946年開始,老太君以每兩年生一個的速度,給楊業生了7個兒子,和1個女兒。所以楊六郎出生于公元958年。
《宋史》中有意模糊了一個概念,就是楊家的兒子多數都不會練武,只有楊六郎從小從軍。可是很明顯,《宋史》是在糊弄老百姓,首先在楊業大兒子七八歲開始,當時的楊業并不知道,未來自己的兒子都會擔任什么狗屁承奉郎,以武出身的他也不知道,北漢會堅持多少年,這個時候,他不可能讓他的兒子們不練武,全部待家里當書呆子。因為亂世中,想要自保,有一身好功夫是一個基礎。
可是《宋史》為什么要隱瞞楊業的兒子,全部都是武人的真事,原因就一個。
楊業他們都控制不住,要是楊業的孩子,全都是文武雙全,那社會上對北宋朝廷就會有很多不利影響。
《宋史》也是半真半假,因為即使是久經沙場的楊六郎,他的職位一直很低。很顯然,北宋朝堂包括皇帝和文人,都在有意抑制楊家將的興起。這種情況下,對于他們的東西能省則省。
很多人跟我討論,《楊家將》的真假,我認為,楊家將的傳聞,最早是從老令公楊業開始的,宋朝百姓不認識大將軍潘美,如果楊業將軍活著,沒有人給他著書立說。只要他死了,大家注意到沒有,楊業將軍,岳飛將軍,都被人民所敬仰和傳頌千年。但是活著的人,比如韓世忠將軍,比如潘美將軍,人們會選擇性遺忘他們。
楊家將的七郎八虎,全都是廢物,一點點功夫也不會,除了楊六郎以外?你自己信嗎?但是《宋史》偏偏就敢這樣寫。個中苦澀,恐怕只有當時被壓制的楊家將子弟才知道。
二、
公元969年的12歲的少年楊六郎,到底能不能上戰場?他有沒有可能和遼國蕭綽兒,發生直接聯系?
少年楊六郎
宋仁宗時期發布過一個天圣令,鑒于當時西夏嚴重威脅北宋的邊境安全,宋仁宗將全國的衛戍部隊提高到了130萬,當時他規定,在宋朝男子15歲為成年,而女子15歲為成年。
這里必須提到史書記載,蕭綽兒進宮后,兩年多才生下孩子,也就是說,她一直都沒有懷孕,但是她可不一定是在等遼國皇帝,她還有自己真正的愛人楊六郎,到公元970年,少年將軍楊六郎勉強成年。
《宋史》中提到,在趙匡胤圍城時,北漢大將軍楊業,率數百突騎,秘密出太原城,準備趁宋軍立足未穩,殺宋軍一個措手不及,但是他失敗了。
楊家將打仗,從來都是打虎親兄弟,上陣父子兵。所以我在近期的文章里面,有提到12歲的少年楊六郎,是完全有可能讓宋軍打散的。但是很明顯,他身邊應該有親兵保護。
既然楊六郎能在宋軍圍城時,逃出太原城,那么比他大的哥哥們,會是一個個手無縛雞之力的文弱書生?顯然我的小說,寫有幾位少年楊家將的兒郎,一起出太原城,是有這種可能的。
很多人質疑我寫作是胡編亂造,但是楊家將從來都是存在的,只是《宋史》不想讓人知道那么多真相!
三、
再就是關于少女蕭綽兒逃婚的可能,我文章里面指出,一開始蕭綽兒要逃婚的對象是38歲的“睡王”遼穆宗,即使作為被交易的女人,蕭綽兒也有自己的人身權利。她可以選擇不嫁給遼穆宗。
蕭太后父親,遼國奚族四軍大王蕭思溫
但是皇帝可以發征召令。這是國家有法律效力的條令,整個遼國所有人,都要遵守征召令。這里最出名的就是南北朝時期的,花木蘭替父從軍。阿爺無大兒,木蘭無長兄。
征召令的狠毒之處就在于,你不聽征召令的話,會有專門的人上你家門上去抓人。
《遼史》里記載,后來遼景宗上位,22歲的他上位幾天后,馬上就發布了對蕭綽兒的征召令。這個時候,奚王蕭思溫,迫不得已在一個月內,把三個女兒全部送給了遼國契丹皇族。最小的也是最優秀的蕭綽兒,被送到了21歲的少年遼景宗那里。征召令的可怕之處就在于此。
所以在遼穆宗時代,安排小女兒躲躲,是完全有可能的,這個時候,在太原戰場上負責支援北漢的奚軍將領那里最安全。
根據這點,我編寫了少年楊六郎在太原會戰時,遇到逃婚失敗,失落在古戰場的兩個少男少女相遇。
看多了宋史,你就會發現里頭真是破綻百出,前后矛盾之處數不勝數。就像北宋宋仁宗是貍貓換太子,換出來的,這應該是正史記載的范疇嗎?正史里哪有包公破獲貍貓換太子案件。所以大家看書,不要太拿他們當回事。
四、
公元989年以后,宋遼對峙段子頻出。最為出名的就是楊六郎“鐵遂城”綽號的來歷。然并卵,跟原來蕭太后斬首上萬宋軍的殘暴不仁比起來,后來蕭楊爭霸,純粹就是過家家。
楊家將里的七郎八虎
這都多少年了,很多凡是楊六郎經手的戰役,都透漏著一股清爽,比如尷尬的遂城之戰,他用冰水筑城,比如1003年他在保定徐水楊山,引遼軍騎兵進入埋伏圈,問題是遼軍真進去了,將領還被砍頭。
縱觀楊六郎31歲后的戰役,都是掙夠了名聲,但是對于遼軍的實力損耗,卻沒啥影響。說人話就是,楊六郎的功績,和遼軍動則擊殺上萬宋軍比較起來,差距太明顯。
不管后人如何評論楊家將,但是從《宋史》中看到的楊家將,走路不帶風,一點也不威風。然而從當時開始,楊家將在民間百姓那里,他們可是百戰必勝,這跟宋史記載的,完全是冰火兩重天。要么是當時的輿論在撒謊,要么就是當時的朝廷在撒謊。
五、
蕭太后有個兒子,他統共活了33歲,看起來年齡不大,但是他可以算中國歷史上,最受寵的王爺。首先他一生四次被封王,第二天他作為遼國王爺,居然不要打仗,他信道。第三,他修了100多座道塔,在100年后遼國因為這些道塔滅亡。
1055年登基的皇帝,耶律洪基篤信佛教,廣印佛經和建筑寺塔,勞民傷財,使社會矛盾激化,使遼國開始由強盛轉向衰落。其間被遼統治者壓迫的女真族開始興起,最終成為遼國的掘墓人。
然而這位皇帝,并不是修塔的創始人,創始人是公元1000年的,這位最受遼國蕭太后寵愛的王爺,有的人認為他躲避戰爭,篤信道教,其實更像是祈求宋遼和平。
然而即使這樣的愛好和平的王爺,《宋史》和《遼史》記載內容都大不相同,反正你只要記住,《宋史》里一提到遼國,就是各種黑,然而正史是黑客帝國嗎?正史都這么黑,你選擇相信誰?
六、
最近我寫了多篇文章,都是關于蕭太后的,雖然這十多篇閱讀量,總計有55萬左右,但是我卻收入了700多塊錢。從中我得到了一些比較直白的經驗。在文章的最后給大家分享出來,
A頭條讀者還是更喜歡浪漫和八卦男女,反而我寫的熱血廝殺,閱讀量剛剛過萬。這是輕小說受歡迎的重點體現,武俠小說已經沒落。人類更喜歡看出其不意的和節奏輕快的文章。
B 我嘗試了很多內容,比如我嘗試改寫亮劍,鏡花緣,聊齋,但是多數都撲街。這表明我的幾個月努力,多數還是形成了熟悉我寫作內容的讀者,我猛的轉換題材,讀者腰扭斷了。所以我會在這樣胡編亂造的基礎上,繼續走下去。
C最關鍵的一點,一個星期我寫了五天,掙了420塊錢,這讓我發現,頭條其實真是一個,能者上的平臺。然并卵,我的寫作水平一直很一般,每天都有100塊錢左右的寫作收入,而且完全不跟熱點,也不查閱資料,完全就是瞎雞寫。其實過的蠻開心,這讓我意識到,粉絲數量增長開始有好處的。
D我這里出現了一個問題,就是你的文章題目越撩人,你的閱讀量越高,但是這個經驗或者說,不算經驗,我自己總結了我寫的這些所謂文章,這題目都夠雷人的。我的寫作特點,就是我的文章標題,能夠短暫的刺激起讀者的欲望。當然看完了呢,大多數人會選擇用磚塊砸死我。我自己感覺,我的標題一直有點文不對題。怪不得我當年高考作文跑題。
如果你真有100萬粉絲,那么光靠寫作月入10萬不是夢。
諸位大佬加油。
楊六郎和蕭太后的女兒楊金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