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中醫(yī)劉醫(yī)生。
糖尿病性周圍神經(jīng)病變歸根到底是由糖尿病引起的,現(xiàn)在中醫(yī)認為它是一種虛實夾雜的疾病,治療時需要標本兼治;今天就給大家介紹一下運用于糖尿病癥狀的中成藥,供大家參考選用。
1、十味玉泉膠囊
【藥物組成】地黃、茯苓、甘草、葛根、黃芪、麥冬、人參、天花粉、烏梅、五味子。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4粒,一日4次。
【功用主治】益氣養(yǎng)陰,清熱生津。用于氣陰兩虛之消渴病。癥見氣短乏力、口渴喜飲、易饑煩熱。可作為2型糖尿病的輔助治療藥。
【注意事項】個別患者用藥后出現(xiàn)胃部不適、惡心,停藥后即可緩解。
2、玉泉丸
【藥物組成】葛根、天花粉、地黃、麥冬、五味子、甘草。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6克,一日4次;7歲以上小兒一次3克,3~7歲小兒一次2克。
【功用主治】養(yǎng)陰生津,止渴除煩,益氣和中。用于治療因胰島功能減退而引起的物質(zhì)代謝、糖代謝紊亂,血糖升高之糖尿病(亦稱消渴癥)。
【注意事項】孕婦忌用。
3、金芪降糖片
【藥物組成】黃連、黃芪、金銀花。
【用法用量】口服,飯前半小時服用,一次2~3片,一日3次,3個月為一個療程;或遵醫(yī)囑。
【功用主治】清熱益氣。用于消渴病氣虛內(nèi)熱癥,癥見口渴喜飲、易饑多食、氣短乏力。也適用于輕、中度2型糖尿病見上述證候者。
【注意事項】非氣虛內(nèi)熱者慎用。
4、降糖舒膠囊
【藥物組成】人參、枸杞子、黃芪、刺五加、黃精、益智、蠣、地黃、葛根、丹參、荔枝核、知母、生石膏、芡實、藥、玄參、五味子、麥冬、烏藥、天花粉、枳殼。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4~6粒,一日3次。
【功用主治】滋陰補腎,生津止渴。用于糖尿病及糖尿病引起的全身綜合征。
【注意事項】忌食辛辣。
5、參芪降糖顆粒
【藥物組成】人參莖葉、五味子、黃芪、山藥、地黃、枸杞子等。
【用法用量】一次1克,一日3次,1個月為一個療程,效果不顯著或治療前癥狀較重者,一次用量可達3克,一日3次。
【功用主治】益氣養(yǎng)陰,滋脾補腎。主治消渴癥,用于2型糖尿病。
【注意事項】有實熱證者禁用,待實熱證退后可以用。
6、養(yǎng)陰降糖片
【藥物組成】黃芪、黨參、葛根、枸杞子、玄參、玉竹、地黃、知母、牡丹皮、川芎、虎杖、五味子。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4片,一日3次。
【功用主治】養(yǎng)陰益氣,清熱活血。用于糖尿病。
【注意事項】服藥期間必須配合飲食調(diào)節(jié);請將此藥品放在兒童不能接觸的地方。
7、消渴丸
【藥物組成】葛根、地黃、黃芪、天花粉、玉米須、南五味子、山藥、格列本脲。
【用法用量】口服,飯前用溫開水送服,一次5~10丸,一日2~3次;或遵醫(yī)囑。
【功用主治】滋腎養(yǎng)陰,益氣生津。用于氣陰兩虛所致的消渴病,癥見多飲、多尿、多食、消瘦、體倦乏力、眠差、腰痛;也適用于2型糖尿病見上述證候者。
【注意事項】服用本品時嚴禁加服降血糖化學類藥物;嚴重腎功能不全、兒童糖尿病、酮體糖尿、妊娠期糖尿病、糖尿性昏迷等患者不宜使用;肝炎患者慎服;如有發(fā)熱、皮疹,需停藥;如出現(xiàn)低血糖時應(yīng)減藥或停藥。
8、消渴靈片
【藥物組成】地黃、麥冬、黃芪、天花粉、枸杞子、石膏、茯苓、牡丹皮、五味子、黃連、紅參。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8片,一日3次。
【功用主治】益氣養(yǎng)陰,清熱瀉火,生津止渴。用于氣陰兩虛所致的消渴病,癥見多飲、多食、多尿、消瘦、氣短乏力;也適用于輕、中度2型糖尿病見上述證候者。
【注意事項】孕婦忌服;服藥期間忌食辛辣。
9、降糖甲片
【藥物組成】黃芪、酒黃精、地黃、太子參、天花粉。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6片,一日3次。
【功用主治】補中益氣,養(yǎng)陰生津。用于氣陰兩虛型消渴癥(2型糖尿病)。
【注意事項】服用本藥時忌食辛辣、肥甘之品。
10、芪蛭降糖膠囊
【藥物組成】黃芪、地黃、黃精、水蛭。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5粒,一日3次。3個月為一個療程。
【功用主治】益氣養(yǎng)陰,活血化瘀。用于氣陰兩虛兼血瘀所致的消渴癥、2型糖尿病,癥見口渴多飲、多尿易饑、倦怠乏力、自汗盜汗、面色晦暗、肢體麻木。
【注意事項】孕婦禁服;有凝血機制障礙、出血傾向者慎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