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經營分析VS開車導航
每個人開車,都習慣看導航,聽導航發出的提示音來調整自己的開車路徑與速度,
這是每個人的固定習慣和常態,
出發前,設定好起點和終點,選擇合適的路徑,出發!
一路上,儀表盤會實時顯示當前的駕駛速度數據,
導航軟件會提示道路當前的擁堵狀況,紅燈,攝像頭,轉彎燈,限速等路況信息,
一旦路徑出現偏差、速度超速,路況異常,導航軟件就會及時進行提醒。
基于這些提醒,駕駛人務必及時進行調整,確保車輛始終處于正確的道路上,始終朝著目的地在開進。
企業經營也是如此。
戰略目標,是我們設置的目的地。
戰略路徑,是我們選擇的行駛路線。
經營分析,就是我們行駛過程中,經常看導航的那一眼,或者類似導航一樣,一旦經營偏離正確的目標和路徑,就發出的提示預警音。提示我們回到的正確的軌跡上,始終朝著正確目標在前進。
我們還處在正確戰略路徑上嗎?
企業有什么潛在風險?組織,人才,產品,市場,客群,我們發現了嗎?
營收、利潤出現問題,及時檢討了嗎?原因找到了嗎?
我們的對策,是明年規劃?還是下月動作?
不做經營分析的企業,就相當于只憑經驗和感覺開車的司機。
通往戰略目標的路,必定不是一帆風順,我們沒有理由,在通往戰略目標的路上,放棄或者不重視經營分析這個有效的導航工具。
02
經營分析的鐵三角與3個導向
要想做好經營分析,離不開三個部門:財務、經管、業務。
財務:負責年度預算制定,財務預算和實際對比,異常提醒,
經管:負責數據指標與分析體系搭建,指標監控和過程管控,異常提醒(備注,有的也叫運營管理),
業務:負責原因分析和改善對策,落地執行,
在這個鐵三角中,最容易被忽略的角色是“經管”。
因為,財務和業務的角色很容易分辨,財務專注于財務數據的整理分析,業務專注于問題的分析改善。
經營管理專注業務數據的深挖分析,經營結論的提煉,在數據和改善、財務和業務之間,起到了很重要的組織與橋梁的作用,承擔著連接、推動的管理職能。是幕后的組織方,現場的控場人,改善的跟進者,往大了說就是全面操盤手。
為提高分析質量,需要把握3個導向:
● 數據導向:定量分析為主,定性分析為輔。
● 問題導向:問題分析為主,工作匯報為輔。
● 結果導向:結果分析為主,過程描述為輔。
數據導向:用數據說話,通過實際數據和預算,KPI數據的對比,是好是壞,是快了還是慢了,要得出明確結論,
問題導向:基于數據導向,定位問題,分析并鎖定問題原因,
結果導向:緊扣目標,思考如何調整才能達成目標,
這三個導向,說起來很容易理解,但在實際中,大多數情況下的經營分析會,開成匯報會、研討會、工作總結會,述職會,只講成績不講問題,刷存在感,每次會議的資料都一樣,就更新了一下數據,最后會議開下來什么問題也沒解決。
結合3個導向和鐵三角,經營分析邏輯框架就出來了。
財務:從財務經營結果出發,通過數據分析,揭示經營問題所在,
運營:從運營指標(即過程類、效率類、質量類等)結果出發,通過指標分析,揭示運營問題所在,
業務:根據財務和運營揭示的問題,進行原因分析和尋找對策。
經營分析會議時間比較短,為確保會議產出,提前要做好三個工作。
1、財務月結時間提前,確保上月一結束,財務數據就出來,確保時效性
2、經營管理提前收集好相關數據,結合財務,業務數據,明確問題點,輸出初步結論
3、業務針對問題,分析原因,形成解決方案,會議上溝通和達成共識
當然也有財務和經管直接融合,經管作為企業統一的財務+業務數據中心,統一輸出數據,定位問題,效率會更高,但對經管要求相對就高很多,既要懂財務,也要懂業務,但這一定是未來企業方向。
03
經營分析的10大路徑
雖然經營分析可以比作成看導航的那一眼,或者導航發出的提示音,但要想讓“那一眼”發揮作用,僅僅盯著導航是不夠的,還需要把包括經營分析在內,前前后后的幾項工作,都做到位才可以。
經營分析的閉環管理,要形成如圖中顯示的“年度大循環、月度小閉環”,才能推動企業螺旋上升,而不是原地打轉。
年度大循環,包括1-10最為完整的10個路徑。
月度小閉環,是其中6-10相對完整的5個路徑。
1、企業發展戰略
戰略是基于對企業內外部環境分析,找到最適合企業自身發展的未來方向和生存之道,然后通過對資源和能力進行有效配置和組合,來實現企業的長期目標。
簡言之,戰略就是企業的未來方向和生存之道。
戰略規劃一般在每年3季度展開,以3年為一個周期制定并每年復盤做動態優化,并以此為依據制定下年的經營計劃,主要包括戰略方向與戰略目標兩個點。
---戰略方向:賽道和路徑選擇,品牌/客群/產品定位,商業模式設計,資源配置等
---經營目標:財務目標,市場目標,客群目標,社會責任目標,綠色目標,員工共同富裕目標等
2、年度經營管理重點與計劃
基于中長期發展略,拆解生成年度經營管理計劃
經營方面。是沖規模,還是要利潤;是強化老業務,還是發展新業務;是搶市場,還是練內功;
管理方面。是做組織建設與優化,還是數字化建設,還是人才梯隊建設。
有人說,我都想要。可以,但也要有側重。
市場,不會保持勻速,企業的資源,也不應平均用力。
不能每一年都是,既要“熊掌”,也要“魚”,要有戰略聚焦。
基于經營管理重點,列出重點工作清單,形成工作計劃持續跟進
戰略、經營、管理的區別主要如下
3、編制預算與KPI指標
預算是將戰略,經營用財務語言進行解碼的過程,預算數據要和戰略方向關聯,相互邏輯自洽,比如下一年度大的方向是拓展市場與研發投入,那么與之相關的預算就要提高,
編制預算一般是在戰略與經營方向大致清晰,目標明確后進行的動作,
各模塊在參考近3年數據基礎上,結合下年度的經營重點形成初稿,最后和公司財務,高層溝通后形成終稿,以此作為全年預算對比分析的基礎。
預算編制一般在每年3季度9月底前啟動完畢,預算是對下年度經營情況的數據模擬,由財務主導,全公司都參與,重點關注3個點。
---預算變化點:在營收、毛利、成本、銷售結構、費用、利潤等,財務指標上有什么變化,哪些提高了,哪些下降了,那些保持不變,背后的原因是;
---目標的分解:公司大的銷售目標?,按渠道,按品牌,按產品,按客戶,按店鋪;
---資源的投入:在市場在拓展、研發,產品投入,人員、數字化系統等的投入變化情況;
---金流的變化。回款目標,現金采購支出,人工支出,店鋪租金支出的每月變化,每月金流變化趨勢,是否穩定;
---戰略投資項目預算。為支持未來長遠發展,有哪些新的投資預算規劃。
同時要明確指標體系,根據戰略經營管理方向,年度經營管理工作重點,明確衡量具體業務運營效率的指標
經營性指標,是根據財務預算,選取的各項財務指標,
運營性指標,是根據戰略方向,重點工作項目規劃,分解出來的各項業務運營指標,
管理類指標,結合第1,第2點,在組織,人才等方面選取出來的指標。
明確指標體系后,結合近3年數據,并考慮下年度的戰略方向,預算,確定每個指標的目標值,并同公司簽署KPI指標及責任狀。
4、制定激勵考核政策
要確保經營目標,業務運營KPI指標的達成,制定適合企業的激勵考核政策非常關鍵,激勵大家積極去完成指標,同時設定考核約束紅線,蘿卜與大棒并行(具體這里不再細說,后面單獨展開)
5、組織架構優化
阿里等互聯網企業,戰略一調整,同步就會調整組織架構,以確保戰略和目標的達成。企業在每年年底,無論戰略是否調整都要去做組織架構復盤,優化或者調整,以確保組織的活力和對市場的適應度。
未來組織形態演變趨勢
前臺逐步精干化,特種部隊化,協同作戰化;
中臺逐步標準化,數據化,模塊化;
后臺及總部專業化,精簡化,市場化。
6、 搭建BI數據監控與分析體系
借助BI數據智能系統進行自動化數據輸出,持續監測指標的達成與健康度,并做預警,也可以下鉆進行深入專項分析,為問題定位和原因剖析提供支撐,而不需要人花大量時間去搜集整理數據,做表哥表姐。
7、分析數據問題
孤立的數據本身,是沒有意義的。
正所謂,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而做數據分析,就是要不斷的通過對比,找到問題。
數據是動態的,除了對比,還可以去看每個數據的趨勢,持續向好,持續下降,穩步上升,上下波動,
數據是可拆解,可以從不同維度進行拆解,直到定位到真正的問題,
簡而言之,就是做對比,看趨勢,拆結構。
8、剖析問題原因
根據財務數據和運營數據所揭示的問題,由相應的業務部門主導,進行原因剖析。
原因剖析除了可根據個人經驗判斷,現場還原,頭腦風暴外,還可以用魚骨圖、5W2H等方法,或者兩者的結合,關鍵是要由表入里,逐步深入找到根本原因
9、 制定解決對策
這一步,主要由業務主導,只要上面幾步做好了,到這個層面相對簡單,重點是執行與落實,根據實際反饋不斷調整。值得注意的是,對于復雜的問題,有時不能一步到位要由點到面,逐步推進解決,
10、評估整改結果
通過數據檢查結果,通過跟進檢查行動。
所有的改善,最后要體現在數據結果上。
這樣在月度閉環管理時,才能評估是否改善有效。
如果確實不能在短期數據上發生變化,但只要改善方向和措施,是堅定明確的,也要跟進檢查,以保證改善行動的持續性。
經營分析的10大路徑,關鍵還是在于年復一年、月復一月的循環與閉環,那種看上去明白、用了兩次發現“不過如此”的做法,根本不可能發揮出,經營分析的真正作用。
04
經營分析的5個常見問題
1、經營分析會定位
經營分析會不是述職會,不是邀功會,不是研討會,每個每個人都要上臺去講話。是基于年度規劃和預算,KPI,針對問題來展開。是每個月企業所有會議里最重要的會議,不能因為業務忙就隨意取消
2、 經營分析會,應該在每個月幾號開?
只要財務月結時間能配合的話,原則上,越早越好,一般每月5-10日召開比較好,及時根據上個月數據調整下月的策略。有些公司拖到每月下旬舉行,則失去了相應的意義了。
3、 經營分析會誰來主導?
一般由經營管理部門來組織和主導,財務和業務數據從BI導出來,形成固定模版,針對專題做深入分析,會議聚焦事先鎖定的議題來展開。
4. 財務和經營管理揭示的問題夠全面,夠準確嗎?
這主要和經營分析10大路徑中的第1-3步有關。
戰略規劃的準確性,財務全面預算的水平,經營管理的數據與業務理解度,也是常年積累形成的能力。
不能奢望,初學就百步穿楊,但要方法得當、勤修苦練。
另外,需要財務和經營管理人員,更加深入的了解業務,甚至從業務輪崗過來。
5. 問題提出來了,但整改總是沒效果,怎么辦?
這是一個常見問題,但卻不是經營分析本身能解決的問題,因為這是一個執行力的問題,直接說是績效管理問題,往深了說是企業文化問題。
我們可以對比一下,為什么同樣面對疫情,中國整改能到位,外國卻沒效果,想通這一點,應該會對我們提高執行力有幫助。
最后的話。
經營分析,是企業前進道路上,自我預警、自我改善的重要方法。
建好經營分析的鐵三角:財務、經管、業務。
把握住三個導向:數據導向、問題導向、結果導向。
經營分析的十大路徑,要做到年度大循環、月度小閉環。
想開好經營分析會,做好3個點非常關鍵
---會前,基于數據鎖定問題,提前分析問題,拿出解決方案
---會中,圍繞問題與初步解決方案,與會人員溝通達共識
---會后,解決方案落地執行。執行效果反饋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