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所能夠賺到的錢,只能是認知范圍內的錢。
——遇言姐
去年年底,福布斯發布的全球富豪排行榜,數字貨幣交易平臺幣安創始人,加拿大籍華人趙長鵬,以650億美元名列第20,成為新晉華人首富。
張一鳴和馬化騰都排在他身后。
▲趙長鵬對成為華人首富這事兒不以為然,他表示外界按照股權來評估資產,沒有流動性的估值沒有多大意義
問鼎華人首富,李嘉誠用了50年,馬云用了24年,鐘睒睒用了27年,而趙長鵬從創業到登頂僅僅用了4年。
遇言姐這篇文章絕非鼓動大家炒幣,數字貨幣交易在我國已被定為非法。
我只是感慨互聯網時代的造富是如此之迅速,舊霸主一夜讓位于新驕子,玩電腦的后浪們輕松flip掉實業起家的富豪。
可以想象的是,在未來,科技與互聯網仍是最易誕生富豪的產業,首富這個名號會更迭得更加頻繁和迅猛。
以及,趙長鵬真是個狠人,認準機會一把梭哈,上海的房子都不要了。
說到這兒,你可能會覺得趙長鵬是個投機的,他的成功不過是幸存者偏差啥的。
但是,在遇言姐看完趙長鵬的采訪和報道后,我真的蠻佩服他。
這個人不僅有豐富的專業背景,還有著超強的敏銳性和行動力,
技術過硬,膽識過人,談吐也符合區塊鏈精神。
遇言姐不知道趙長鵬的首富之位能坐多久,但我覺得他的確值得在這一波中凸顯出來。
1977年,趙長鵬出生在江蘇連云港的農村。
他的母親是中學老師,父親是一名大學教授,曾經在農村下放過一段時間。
80年代中期,趙長鵬的父親被加拿大UBC大學錄取攻讀博士,畢業后做了一名程序員。
幾年后,12歲的趙長鵬和姐姐一起到溫哥華與父母團聚。
有報道說趙長鵬到溫哥華后才第一次喝到鮮牛奶。
遇言姐對這個事兒表示困惑,趙長鵬移民加拿大時已經是80年代末了,怎么可能一直沒喝過鮮牛奶?
不管怎么說吧,早年的移民生涯是艱苦的。
趙長鵬從很小年紀就開始打工補貼家用。
他在麥當勞炸過薯條,在加油站上過夜班,小時工資是3.5美元。
他還當過排球裁判,這個活兒工資高些,每小時12.6美元。
幸運的是,像大多華人家庭一樣,雖然一家人日子過得節儉,但很舍得投資孩子的教育。
1990年,趙長鵬13歲,他的父親花5570美元為他買了一臺286電腦。
這筆錢對當時的趙長鵬家來說是一筆龐大的數字,幾乎花掉了父親所有的積蓄。
后來,趙長鵬的父親還一直回憶說,這是自己買過的最貴的電腦。
那時候,由于父親會在Fortran、Pascal上編寫程序,耳濡目染的趙長鵬很早就對編程感興趣,盡管如此,他大多數時間都是用電腦玩游戲。
高中時,趙長鵬選了兩門編程課,上完之后感到非常享受,心中覺得這是自己本命。報考大學時,他選了麥吉爾大學計算機系。
趙長鵬讀大學期間,正值第一波互聯網泡沫成型之際,實習工作非常好找。
他先是去了一家編寫HTML語言的軟件公司實習,大三時又去了一家做證券交易系統的日本公司打工。
當時的趙長鵬對金融交易一無所知,當他看到巨額資金流向交易系統時,心中十分震撼。
這段實習生涯種下了他日后從事貨幣交易平臺工作的種子。
大學畢業后,趙長鵬先是在東京證券交易所,開發用于匹配交易訂單的系統,后來又去了位于紐約的金融服務商彭博,開發用于期貨交易的軟件。
不得不說,趙長鵬既是技術人才也是管理人才。
27歲時,他已經負責領導位于新澤西、倫敦、東京的跨國技術團隊。
這些,都是他后來創業成功的特質。
▲趙長鵬說,自己是一個標準的世界公民,平均每五年換一個城市生活
2005年,28歲的趙長鵬辭掉工作,從紐約移居上海開始創業。
那時候他還不知道區塊鏈,創業做的是老本行,為券商開發高頻交易系統。
2012年,在和幾位朋友玩撲克時,一位投資人提起比特幣,他建議趙長鵬把10%的資產置換成比特幣,因為這是一個難得的財富指數型增長機會。
一直在尋找機會的趙長鵬立刻表示出強烈好奇。
▲趙長鵬說,自己之所以被數字貨幣吸引,是因為自己在很多國家生活過,比特幣可以解決換匯的繁瑣
當時,網上對區塊鏈的討論還很少。
趙長鵬把中本聰撰寫的白皮書來回讀了幾遍。
憑著扎實的數學基礎和經濟學知識,趙長鵬很快就明白了比特幣的理論。
他先是買了幾個幣深入琢磨了一番,之后他做出了一個非常大膽的決定——賣掉上海的房子,那也是趙長鵬當時唯一的資產,價值100萬美元。
原本朋友的建議是用10%的資產試水,沒想到琢磨明白了的趙長鵬直接all in。
當時是2014年,趙長鵬以600美元一枚的價格購入比特幣,大概可以買1600枚。
這1600枚幣今日總值6400萬美元。
我不知道趙長鵬當年是如何判斷出數字貨幣是一個奇點,不惜賣掉房子全力以赴,但是我記得一位投資界前輩曾經對我說過這樣一句話——
“不要太聽信分散投資,當你的認知足夠強大時,是可以一把梭哈的,對年輕人尤其如此。”
把房子換成比特幣后,趙長鵬又一次辭職。
他成為另一家創業公司的3號員工,繼續做了1年的券商交易系統開發。
轉眼到了2017年,在這期間,比特幣漲到近萬美元。
當時存在的幾家加密貨幣交易所建設得不是很好,接口粗糙,系統很慢,隨著大量交易的涌入網站崩潰,還不斷在黑客的攻擊中弄丟幣。
即便是這樣的交易平臺,收取的手續費還特別貴。
而趙長鵬已經搭建了不少基于云的交易平臺,他自己又是中本聰的擁躉和比特幣的投資人。
方方面面里里外外決定了趙長鵬這次創業的水到渠成。
很快,趙長鵬推出數字貨幣交易平臺“幣安”,以及背靠這個交易平臺的數字貨幣,“幣安幣”。
由于技術硬、服務好、費用低,幣安在上線僅僅8個月后便成為全球交易量最大的加密貨幣交易平臺。
好景不長,同年夏天,中國對加密貨幣交易實施禁令,一時間本土的交易所紛紛關閉。
趙長鵬也帶著30多人的團隊去往日本。
在采訪中,被問及這段經歷,趙長鵬坦率表示,自己理解中國的擔憂,加密貨幣比較難監管,一個大國需要十分謹慎。
▲李笑來說幣安是不懂技術的騙子公司,也有人說趙長鵬出圈靠的是花邊新聞
遇言姐看了幾個趙長鵬的采訪。
他的英文帶有一點中式口音,但是反應靈敏,言談比較穩重,看起來確實想做一番事業,不像是孫某晨那樣的“狂徒”。
趙長鵬有著極客特質。
生活簡單,不嗜奢靡,沒有游艇、名表,甚至連汽車都沒有。
唯一“奢侈”之處是同時擁有3部手機,5、6個筆記本電腦。
“我擁有的物質少到可以忽略不計。”趙長鵬說。
去年年底,趙長鵬宣布將仿效自洛克菲勒以來的慈善巨頭,捐出90%以上的財富。
此外,他還承認,自己100%的資產都是加密貨幣。
“我只想保留我所有的數字貨幣,我不會使用數字貨幣購買房屋或類似的東西,我沒有計劃在未來將我的數字貨幣換成現金。”趙長鵬說。
▲2019年,幣安被黑客入侵,丟了7000多個幣,趙長鵬宣布平臺對用戶的損失完全負責,拉了一波信任
另一方面,由于監管困難,沒有國家愿意“收容”幣安,從中國到日本到新加坡到法國,幣安總部一直四處流亡。
趙長鵬“去歡迎我們的地方,用簡單的盈利模式,做合法的生意”這一心愿,一直未能達成。
▲趙長鵬在推特上跟馬斯克互嗆過。馬斯克嫌幣安的界面不好用,趙長鵬說交易停止不是平臺的問題
關于數字貨幣交易,既然國家禁止,咱們也就不講太多了。
關于區塊鏈技術,大家可以去看李永樂老師的講課視頻。
比特幣不一定能笑到最后,但區塊鏈技術是有價值的,其精妙的設計,顛覆性的內核,簡直令人擊節贊嘆。
最后,遇言姐想談一點關于認知的話題。
趙長鵬的成功讓我想起來兩句話。
第一句是羅胖說的——
“如果我想過得好一點兒,任何新東西出現的時候,在我還不了解的情況下,我先把它想成好的。”
懶于更新知識,對陌生事物心懷防備和抗拒,是我們的本能。
但是,我們生活在一個社會迅速變化的年代,你需要不斷學習才能把握更多的機會。
而且,就算你對新事物閉目掩耳也沒用,最后還是會被大潮推著被迫了解。
就像當年不肯學習用微信,后來發現不用手機支付連菜都買不了,車都打不到的大爺大媽們。
既然如此,我們何不主動地生活?
趙長鵬第一次聽到比特幣后,立刻通讀了中本聰的白皮書,把每一個邏輯搞得明明白白,這種學習力和求知欲令人佩服。
只有這樣的人才能抓到時代的機遇。
另一句令我印象深刻的話是一位投資界的前輩說的——
“賺錢是一件容易的事,當你明白了世界的運行法則,錢就相當于是附贈品。”
舉個例子,區塊鏈不僅僅是技術上的創新,它的本質是與當下社會不同的,另一種結構。
只有當你從更高層面理解了區塊鏈,只有你能回答出貨幣的本質是什么,才能對比特幣是不是騙局做出判斷。
以及,年輕、拮據、受過良好教育——聚集了這樣人群的地方,一定會是下個風口所在。
比如以前的灣區、現在的德州,剛開始時的幣市。
你可以不入幣圈,但還是需要了解這個世界正在發生些什么。
因為,在更迭越來越頻繁的現代社會,大的機遇每兩三年就會出現一次,理論上,我們每個人都有上車翻盤的機會,前提是你要去學習、去了解、去實踐,自己走出信息繭房。
一個人所能夠賺到的錢,只能是認知范圍內的錢。
而要想辨別出這些機遇,除了擴大認知別無它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