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武漢頭條】
何思尋,95后,安徽人。2020年從湖北美術學院油畫系畢業后,他選擇留這座無論是城市底蘊還是煙火氣都吸引著他駐足的城市,并用自己最擅長的繪畫記錄著這里。
從2020年底到今天,他堅持把自己畫完的武漢城市建筑上傳到社交媒體平臺,一位看過他的畫的網友表示,”畫的太形象了,在武漢生活了幾十年,也經常路過這些建筑,了解他們的歷史,就是畫不出來,你幫我實現心愿了。”也有不少網友,詢問他的繪畫經驗,“怎么把這些建筑畫的既活潑生動、煙火氣足又有年代感。”他們也想給自己居住的城市畫上這樣一些畫。
何思尋表示,自己會按照比例把建筑等比縮小,柱子、窗戶這些細節也要照顧到,要畫得像建筑設計圖但又不能完全像,有一些部分是要簡潔概括的,不能太死板生硬。建筑周圍何思尋也會適當地搭配一些植物在旁邊,這樣會讓畫看起來不那么嚴肅。顏色選擇方面上,為了不讓畫看起來沉悶但又有歲月的感覺,他會選擇一些比較樸素不暗黑的顏色。
何思尋還記得自己產生用畫筆記錄武漢的想法是在一次和女朋友出去玩的時候,他突然對眼前的這些建筑產生了興趣。加上之前他讀過新海誠插畫師烏爾巴諾維斯的《東京老鋪》,這本插畫集里描繪的東京老建筑非常有生活氣息,顏色也很清新亮麗,富有溫度感。何思尋想著武漢這座城市的很多老建筑背后也有著非常深厚的歷史底蘊,許多新建筑又能反映武漢的城市發展。自己又是學畫畫的,不妨像烏爾巴諾維斯那樣用繪畫語言記錄下城市的風貌,讓更多人通過自己的畫看到一座城市完整的發展脈絡。
從2020年底到2022年9月,何思尋前后共計畫了十幾幅武漢建筑。談起繪畫過程,何思尋告訴記者,“每次具體畫哪個建筑全憑主觀意愿,我有空的時候就會帶著相機出門去拍攝建筑的細節,拍過照片之后,我會拿回家在電腦上放大這些照片仔細觀看研究后進行繪畫。”
因為自己已經上班了,無法抽出大量的時間專門進行武漢建筑繪畫,原本三天就能完成一幅作品,有時可能會拖到一兩個月才能畫完。過程雖然緩慢,但他也從最開始的建筑、歷史小白轉變成了一個有著更深入了解的達人。
眼下何思尋打算先把黃鶴樓、歸元寺這些武漢老建筑畫完,之后就會轉向能反映武漢城市發展的新建筑。“等到我把武漢的代表性建筑都畫完,我會出一本插畫集,讓更多人看到我用繪畫視角講述的武漢。”何思尋說。
以下摘錄了他在社交媒體上寫下的創作日記:
2021.03 《江漢關》
很喜歡烏爾巴諾維斯的作品,受到他的啟發準備創作一系列關于武漢的水彩。這是我的第一幅作品--江漢關大樓。它位于武漢市漢口沿江大道與江漢路交會處,由英資思九生洋行設計,上海魏清記營造廠承建,1922年動工,1924年落成,是中國現存最早的三座海關大樓之一。
2021.04 《漢口東方匯理銀行》
這里是東方匯理銀行漢口支行舊址。很高興我的第二幅作品和第一幅作品風格一致,畫面中每一株植物都是我獨特安排的,建筑表面的磚塊都有畫到,不過也是點到為止,整幅作品沒有過分追求完美。
2021.10 《漢口水塔》
漢口水塔,老漢口地標之一,作為老漢口消防的瞭望臺,是漢口曾經最高的建筑物,承擔著消防和供水的雙重任務。水塔由英國工程師穆爾設計監制,廣榮興營造廠干1908年動工,1909年竣工。其整體設計借助《易經》八卦之形狀,又與周易八八六十四卦相對應。現在的水塔已變成了消防博物館,而它的旁邊也建成了一條小有名氣的美食街,今天的它承擔了宣傳消防知識和引領美食風尚的雙重任務。
2021.11 《大智門火車站》
隱藏在街巷盡頭的時代傳奇--京漢火車站。
那時已是傍晚,拍了一天的素材,疲憊不堪的我漫無目的地在友益街上閑逛,我想是時候該回家了,可就在這時,在這個路口,我發現了這個歷經百年歲月的老火車站。沒有計劃的旅行就是好,總能讓我體驗到意料之外的驚喜,在我興致低落之時碰見了它。
大智門火車站為張之洞任清末湖廣總督期間于1889年著手籌建的盧漢鐵路(后稱京漢鐵路)南端終點建筑。解放后改名為漢口火車站。法國工程師設計,為法式建筑風格。中國鐵路總公司承建。1896年破土動工,1903年建成。1906年4月1日盧漢鐵路全線建成在大智門火車站舉行了通車典禮。
老火車站的背后有太多我們民族辛酸的往事,如今的她隱藏在街巷的盡頭。這也證明著我們落后的過去走到了盡頭,先進自信的中國正在大家的奮斗努力下被重鑄!
2022.03 《漢口中國實業銀行》
這是江漢路上一抹優雅的勃艮第紅。中國實業銀行漢口支行舊址位于武漢市江岸區江漢路22號,建于1935年,由近代著名先鋒建筑師盧鏞標先生設計,李麗記營造廠承建。中國實業銀行大樓為現代主義建筑,鋼筋混凝土結構,立面簡潔而不乏精致,底層為黑色大理石外墻,中上層為紅色涂料粉飾直通頂尖,在當時滿是文藝復興主義或古典主義建筑的漢口,這座紅樓可謂是獨領風騷。這座紅樓開創了漢口建筑之新風,是武漢現代主義建筑的里程碑。
2022.06 《江漢村》
江漢村,始建于1934年,因臨近江漢路而得名,是漢口近代最高檔的里份式住宅之一。現如今的江漢村是和六也村合并之后的樣子,江漢村的主體建筑也是由我們自己的設計師盧鏞標先生設計的,其建筑設計堪稱近代民居里中西結合的典范,里份內有中式的石庫門、中西合璧的門樓、西式庭院式入口等。它們形式各異但和諧統一,相間排列形成主巷虛實結合的空間序列和豐富多彩的視覺效果。
不得不說,第一次來到江漢村的門口時,她給我一種破敗不堪的蕭條感,里份內應該再也沒有當年熱鬧非凡的感覺了,可能是隨著城市的變遷很多原住居民都已搬離。
2022.07 《漢口寶順洋行》
寶順洋行漢口支行舊址是一座古典主義風格的建筑、始建于1916年,磚混結構,三段式構圖,壁柱貫通三層,雕刻精美,不過由于歲月的變遷,很多建筑外立面的裝飾細節被破壞了,我通過自己粗劣且保守的設計將面向路口的拱門以及洞庭街一側的窗戶進行了還原,希望不會給大家帶來突兀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