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好的設計作品,不只是要效果好看、功能好用,更應該能夠讓人感受到幸福,本案面積雖小,但是細節(jié)設計處處體現(xiàn)以人為本。
項目位于臺北市郊,小區(qū)環(huán)境清幽,靠山、有綠意也有蟲鳴,屋主買下一樓,因此還擁有自己的庭院,空間整體狹長、挑高。
業(yè)主在家里幸福生活的場景,是每個設計師期盼看到的畫面。
在僅僅50㎡的微型空間中,不因空間限制而壓縮生活品質。不僅滿足屋主太太與小孩的所有生活需求,并創(chuàng)造了每個空間之間的互動性,是一個麻雀雖小、五臟俱全,舒適溫馨的居住空間。
因空調設備、管線等配置,而壓低的入口玄關,反而在回家的瞬間,制造出一種引人遐想的氣氛,穿越略帶奇幻感的暗調玄關,進入豁然開朗的挑高客廳,能緩解一天的工作壓力。
玄關旁的衛(wèi)生間,不僅方便業(yè)主一家人洗手清潔,也扮演著次衛(wèi)的角色。
從比較低矮的玄關,進入豁然開朗的挑高客廳。
客廳沙發(fā)背景墻的漸變色,在接近天花的那側,除了暗示高度、平衡挑高空間的冷清感,更讓空間顯得溫馨,也同時提高了空間在視覺與舒適上的感受。
多功能平臺除了串連各個空間,提供休憩、玩耍、健身場所,平臺下方還提供了收納空間。
多功能區(qū)除了與餐廚,也能與二樓的小孩房互動。
將活動區(qū)集中于窗邊,不但可與客廳、餐廚、二樓的兒童房窗口產生互動及聯(lián)系,還可與戶外庭院產生對話。
充分利用樓梯下的空間,樓梯下方有料理區(qū)、用餐區(qū),還有一個紅酒柜,每一寸空間都利用的很到位。
用餐區(qū)雖位在閣樓下方,但高度不會讓人感覺壓迫,非常的舒適。餐桌旁的漸變畫作,呼應客廳的墻面,是來自同一個臺灣噴漆藝術家「丁秋月」的作品。
在用餐區(qū)能看見孩子在多功能平臺玩耍,也能同時與客廳產生互動。
在木皮門的后方,除了收納柜體,還有兩個隱藏式的冰箱。
兩個嵌入式的冰箱,完全足夠一家人使用。
廚房在做飯的時候,可以拉門來阻擋油煙,尺寸全都是標準配備。
電動升降柜,平時隱藏于天花內,使用時才遙控下降,非常方便,也不占空間。
樓梯也是標準尺寸,整個家不會因為其他功能的加入,而去壓縮任何一個功能空間的尺寸。
二樓走道以特殊膠合玻璃做圍欄,除了讓視覺開闊之外,也讓光源能彼此穿透。
二樓的高度,屋主一家都能舒適行走,包含180公分的男主人。
主臥中,運用風琴簾當作開放式衣柜的門使用,相較于正式的柜門,視覺上顯得輕盈、可透光,使用上也更為靈活。床頭后方整面柜體也都是收納空間。
與燈光的搭配,創(chuàng)造出漸變的視覺感,與特別挑選的床組合一起呼應一樓的主墻設計。
除了側面的開放式衣柜、床頭的隱藏式收納空間,床尾還有女主人的梳妝區(qū)。
小孩房的收納柜,深度除了可多收納大型玩具之外,也是小朋友的另一個秘密基地。
小孩房以平臺式設計,讓小朋友在幼齡階段,可靈活使用。
從二樓望一樓的視野。屋主希望這個家每個角落都能互動,透過設計,設計師確實達成了!
主衛(wèi)浴間包含淋浴區(qū)及泡澡浴缸,一個家的所有需求與功能,在這個小戶型中,一樣也沒少。
庭院簡單鋪設木棧道,保留大量的原有草皮,讓屋主一家能夠貼近自然。一個好的設計一定是當人使用時能帶來美好感受的設計,不只是單純的好看,而是更好用。
關于項目平面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