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自:千盟園景
意境是一個有著濃厚民族特色的審美范疇,古老的園林藝術清晰記載著時代的更迭與文化的嬗變。園林中處處蘊藏著詩情畫意,正如計成在《園冶》中所言,溶溶月色,瑟瑟風聲,靜擾一榻琴書,動涵半輪秋水。因而,意境營造成了古典園林設計、建造的重要內容。千盟園景帶您了解下?
用多種元素營造詩情畫意的意境
中國古典園林造景多從大自然中選取素材,將自然山水、花草樹木作為造景的基本元素,通過對自然景色的模擬、概括與藝術加工,實現“縮千里江山于方寸,一拳則太華千尋”的目的,創造出“雖由人作,宛自天開”的意境效果。在園林有限的空間內,通過人工造景讓人產生廣袤自然的意境,領略無限的空間。水體、山石、花木等是古典園林的基本構成要素。水體是古典園林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嫵媚而有靈性,常令人陶醉。園林中的山石不僅源于自然,還有著自然山石的形與神,古典園林也常常借助山石來抒發情懷,如在個園中就用不同的背景陪襯春、夏、秋、冬四種石頭,以顯示一年四季的景象。花木是古典園林空間環境建構的直接參與者,對園林景點的意境表達有著重要意義。如拙政園的雪香云蔚亭周圍有許多高大喬木與臘梅,在大雪紛飛的冬季,梅花與瑞雪交相輝映,成為欣賞冬景的絕佳之處。古典園林中的建筑物與周圍的山水、植物等相融合,能夠形成完美的意境,如拙政園中的香洲就是一座畫舫狀的建筑物,三面環水,水中長滿了荷花,能使人產生一種置身于畫的感覺。中國古典園林在追求自然美的同時,賦予自然更多的意境,使園林中的景物充滿了象征意義。
在暗示對比中營造意境
古典園林建造時講究“欲露先藏、欲顯故隱”,常用引導、暗示的表現手法,讓人們按照游廊、小路、曲橋等順序欣賞景色,使人產生一種空間縱深感。獅子林、拙政園、留園等都處于城市之中,空間面積較小,常用花墻、曲徑、游廊等來擴大園林的虛化空間,產生一種耐人尋味的意境美。當游人循徑而去時,會感到空間有曲有直、時放時收,猶如音樂中流動的音符。空間對比也是古典園林中常用的表現手法,如通過大小空間相連來以小襯大。留園的設計就用了空間對比的方法,入口部分空間狹窄、封閉,當走到園林之內就會有“柳暗花明、豁然開朗”的感覺。此外,對比還表現為情趣對比,如相鄰的、不同情趣的院落會給人不同的心理感受。
用情感空間來營造意境
中國有著文人造園的傳統,山水園林多為仕途坎坷的文人所建,這些園林的立意較高,表達著一種人格理想與審美情趣,有著借物言志的目的。如蘇州的耦園中“耦”就有著夫妻同耕、雙雙歸隱的含義;蘇州的拙政園就取名于潘岳《閑居賦》中的“是以拙者之為政也”,表現了園主仕途不順的宦海經歷與自命清高的性情;吳江的退思園則取自于《呂氏春秋》中的“進則盡忠,退則思過”,這與園林主人任蘭生的人生經歷有關,任蘭生因貪污而被罷免官職,回到故里之后建造了退思園,以表達自己的反思與懺悔。
園林風景題名也是營造園林感情空間的重要方法,匾額、題記等可以反映出園林主人高雅的情趣與景觀特色。承德避暑山莊的“萬壑松風”建筑群,就因遠處的巖壑、附近的古松而得名,當清風吹入松林時,就會發出瑟瑟的濤聲,正如康熙皇帝所言,“云卷千松色,泉如萬籟吟”。在拙政園的遠香堂上,環視四面景物定會有“香遠益清”的感覺;登上繡綺亭,則“綺繡相展轉,琳瑯衾青熒”的詩句定會涌上心頭。這些園林借題名點題意,產生的意境遠遠超越了自然空間本身,在情景交融中讓人浮想聯翩,感受那種詩情畫意的意境美。意境美是園林創作的靈魂,是主客觀相統一的藝術境界,沒有意境的園林只是景物的堆積而已。中國古典園林“詩情畫意”意境體現了人們對自然美的探索,有著陶冶情操、凈化思想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