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彈好古琴?什么才是古琴修習之道?近來眾說紛紜。學習古琴,究竟是學什么?對于許多初學者來說,這個問題也十分重要。有的人好像沒認真想過,只是喜歡就報名學了。也有人會說:學習古琴,當然就是學習彈奏古琴的技術。我想這是大部分愛好者的答案,這個答案其實只答對了一半。要想學好古琴,并非是簡單的學會演奏技術就能解決的,技術只是一個前題。
古琴是傳統(tǒng)雅樂,有其完整的技術及文化支撐,學好他不僅需要技術,還需要有文化與理論方面的參悟。如果你僅僅是掌握了演奏古琴的技術,那么你的琴藝將永遠在低層次徘徊。真正的學習古琴,是一個從心靈到雙手的全方位塑造,從技術到美學再到哲學的層層攀登。當你全面的融入其中時,你才會領略到古琴世界里的更多美景。古琴修習之道,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認真實踐。
技術學習
任何一門樂器的學習,技術是前題,那種忽視技術的空談,一種是欺騙,一種是忽悠。有人說古琴是文人音樂,技術不重要,意境最重要。這種論調,真的是一種匪夷所思的歪理。古琴是靠音樂演奏來表達的,沒有技術怎么能如意的表達?就算是寫文章表達一種觀點,也需要有文法與寫作技巧,要不豈不成了胡言亂語。沒有彈琴技術的支撐,你的琴音永遠也沒有意境,更成不了文化,只是一堆噪音。
古琴的演奏技術主要是由兩部分組成,一種是單純的指法技術,另一種是音樂表現技術。在業(yè)余的古琴學習中,指法基本功的訓練是最容易被輕視的。很多琴友只是簡單的練了一下古琴八法,就急著上路了,最后彈出來的琴聲是慘不忍聽。古琴的八法加上一些基本的指法,必須要達到力度、速度、音色的有效控制,才能進行琴曲的學習。按音要清晰、結實,泛音須透明、圓潤,散音沉穩(wěn)有力。吟猱能持續(xù)不斷,掐掩須干凈且保持余音,輪指要均勻、清晰,走手音須準確從容,綽注能緩急隨意,左右手能協調一致。這些技術若沒有至少半年的苦練,是無法達到的。
學習以上技術的同時,我們還需要一些音樂技術的基本訓練。這些音樂技術除了視譜、唱譜、打拍子、斷句、音準等等基本技術之外,最重要的就是旋律感的訓練。古琴音樂基本上是單聲部的藝術,旋律的演繹及其重要,把每一句的旋律完整的彈出,彈出一定的歌唱性與美感是首要的。只有當音樂技術與指法技術都能基本掌握后,才能進入傳統(tǒng)曲子的學習。而學習傳統(tǒng)琴曲,也伴隨著新的指法與音樂技術練習,只不過學習的內容更豐富了。
文史學習
古琴是靠音樂來表達一定的情感與意境,而傳統(tǒng)的古琴音樂表達的主題大多與傳統(tǒng)文化有關。如果不了解這些文化,光有熟練的技術,是無法彈好傳統(tǒng)琴曲的。所以傳統(tǒng)文化學習是彈好古琴的必由之路,離開文化上的理解,彈出來的古琴只能是一堆空洞的音符。雖然彈古琴不需要你一定是個文化大家,但基本的傳統(tǒng)文化是必須要掌握的。
傳統(tǒng)文化典籍簡單的說就是“經、史、子、集”四部。琴人需要選取其中的部分精華來閱讀,久而既通。經部是傳統(tǒng)文化的核心系統(tǒng),其思想內涵與許多的琴曲會發(fā)生聯系,了解其精義,我們才能理解這些琴曲的主旨與思想。學習歷史使我們明白很多琴曲的背景,從而更好的理解音樂,比如《楚歌》、《昭君怨》之類。學習諸子百家,尤其是道家諸子,方能明白先賢的諸多思想用其流變,明白諸多琴曲之來源。比如《墨子悲絲》、《逍遙游》之類。學習一些經典詩文,更能讓我們明白古人風雅吟詠之正,提高對琴曲的鑒賞力與理解力。
當然傳統(tǒng)文化是一個宏大的系統(tǒng),在時間有限的情況下,筆者覺得《詩經》、《四書》、《史記》、《道德經》、《文選》、《唐詩三百詩》、《詞綜》是必讀的,其他可以選讀。
審美學習
古琴是一門藝術,藝術是用美的方式來展現人類的思想與情感,也是對事物或人生的一種審美觀照。一個人如果不懂審美或審美能力低下,如何能搞好藝術?更不可能彈好古琴的。就如盲人畫畫,小學生做微積分一樣,會茫然無措。音樂不僅要悅耳,還要悅心、悅神。美不僅是形式美,還有內涵美、神韻美。古琴的境界美、情感美、音韻美、音色美等等,都需要有一定有審美水平去感受、表達。所以琴人想要彈好古琴,審美能力的培養(yǎng)是必須的。
古人在審美方面,不像西方的美學那樣喜歡細致的分析,而是強調通感,注重神韻,往往是比類取象、點至為止,含蓄生動、意味深長。傳統(tǒng)的琴學中,探討審美的不多,也不太系統(tǒng)。比如《溪山琴況》、《琴聲十六法》之類,論述的比較粗糙,且偏重于音色的論述。真正的審美精華,大部分都在傳統(tǒng)的詩論與畫論中,比如《二十四詩品》、《滄浪詩話》、《林泉高致》、《歷代名畫記》、《書斷》等等。
通過審美的學習,我們才能逐漸的學會如何用古琴來表達美,從感性上升到理性。比如《流水》的激越,《高山》的博大,《平沙落雁》的靜遠深致,《滄海龍吟》的蒼茫雄渾,《文王操》的中正平和,《漁樵問答》的蕭散閑適……。這時你會發(fā)現古琴音樂的美超越于世俗之上,宏大幽深、美韻無窮。
音樂學習
古琴藝術是音樂的一個分支,具備一般音樂所共有的特性與規(guī)律。如果你彈古琴卻不懂音樂,那么你彈的只是聲音,永遠不是音樂,更談不上什么文化。就像是寫字卻不懂書法,寫的永遠只是漢字,卻不是書法藝術。畫畫若不懂美術,畫的只能算是圖案,無法上升為丹青。同樣明音樂才能懂古琴,不知樂,焉能擅琴?所以音樂學習是彈好古琴不可或缺的。
當然學習古琴不一定非要很精通音樂,但音樂的一般規(guī)律與常識是必須要懂的,比如音樂的表現手法,音樂的呼吸控制,音樂的旋律發(fā)展,音樂的風格語言,各類音樂的欣賞,音樂的節(jié)拍節(jié)奏等等。還有簡單的樂理,民族音樂的特點,專門探討古琴的琴學、琴律之類,只有學會了這些,你才會更好的、更全面的了解古琴、演奏古琴。
當你的技術、文化、音樂、審美都修到一定水平時,你的琴藝會水到渠成,在古琴中找到屬于你的天地。也有人會說:我只想彈個流行歌曲就夠了,不需要學得那么高深。那只是你個人的選擇,與真正的古琴修習無關。
生活學習
再向前走下去,漸漸你會發(fā)現,學會古琴,不僅是學會一種樂器,而是要學會一種生活方式,一種更為自然的生活、更為關注心靈的生活。這種生活我們可以稱之為慢生活,也可以稱之為雅生活。慢,讓生活留有余味;雅,讓生活充滿詩意。
人生本自匆匆,何必將有限的光陰追逐虛幻的浮事,慢慢走才能讓我們拉長人生的路程。惟慢才能讓我們品味人生、思考人生,惟慢才能讓我們流連風景、活在當下。而人生亦是煩惱居多,名、利的執(zhí)著時常侵擾我們的內心。所以我們要將生活注入審美,在美的流連中守護我們的心泉,最終將生活變成優(yōu)雅的時光旅行。
如此我們才能真正體會古琴之于人生的意義,不為世俗的夸贊,只為心靈的充實。閑來撫琴一曲,與圣賢溝通,與自然交融,在音樂時空里游歷四方。裊裊玄音,沖淡生活中的煩惱,洗去心中的塵滓,讓我們的生活充滿了文化的芬芳。
生命學習
當你的琴藝達到一定高峰時,回首來時路,一覽眾山小,這時你才會了悟古琴學習的真諦。原來技術的學習是一種心智的磨練,原來文化的學習是一場智慧的洗禮,原來審美的學習是一種善心的發(fā)現,原來音樂的學習是一次心靈的擴容。原來古琴的學習,不僅僅是一種技藝的訓練,而是一場生命的學習,包融眾美,吸納萬象。
學習古琴即是學習生命,體悟生命的精神,感受造物的恩典。梅花之傲雪、鴻雁之長飛、漁樵之閑逸、高士之幽隱,何處不是生命境界之展現!文王之大智、孔圣之清容、墨子之悲歌、莊周之逍遙,何處不見圣賢之智慧!白雪之清曠、鶴鳴之悠揚、高山之巍峨、流水之洋洋,是處皆見自然之美韻。在古琴的世界里,一切的物象皆是生命,洋溢著生命的韻律;鳶飛魚躍,生機無限。這樣的學習,真乃生命之盛典、靈魂之洗禮。
這時你也會明白,古琴已超越了普通樂器的范疇,而是你的人生導師。學習古琴,讓你領悟古圣先賢的啟迪,讓你一覽蒼穹高處的美景,讓你明白文化歷史之意義,讓你在古老的旋律中遇見最初的自己,你已經對生命有所了悟。你會知道,學習古琴是一場精神的游歷,更是一次生命的修煉,是對自我先天本性的一次追溯。如此抱琴歸去,隱逸在紅塵深處。
古琴已對你敞開大門,愿你能真正的進來。如果你想系統(tǒng)的學習古琴或了解更多,請參看本人的拙著《古琴自修入門》、《古琴自修進階》及后續(xù)的古琴系列書籍、文章。
胡思琴
2019年2月8日于合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