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微企業執行力差的問題由來已久,導致這個問題的根源是什么呢?有什么好的對策呢?筆者根據所了解的小微企業的情況,談談造成小微企業執行力差的主要原因和解決對策。雖屬個例,但卻有一定的代表性,發個帖子,拋磚引玉,供討論。
1. 建立規章制度時缺乏系統性
在建立規章制度時,沒有系統的分析企業的具體情況,對企業經營活動進行全面梳理,而是采取頭疼醫頭、腳疼醫腳、“打補丁"的做法建立制度。如有一家企業,已經有《采購程序》,在運行中,發現未包含所有需要受控的采購活動,又編制了《采購計劃管理辦法》、《合同管理制度》、《緊急采購管理辦法》、《供應物項分類管理辦法》;已經建立了《倉庫管理工作流程》,又增加了《安全庫存管理制度》、《易制毒化學品管理規定》……,這些制度中,有的的內容重疊、交叉,給人的感覺就是一個字”亂“。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在此就不一一例舉了。
2 .缺乏規章制度
而真正需要有制度的,卻遲遲拿不出來,如員工《崗位說明書》,貫徹標準已好幾年了,一直沒有這方面的規定。招聘新員工需要什么樣的任職條件,員工的工作內容和目標、責任范圍、工作權限、薪酬方式等內容,該崗位員工每天、每周、每月應該做什么,以及工作負責到什么程度,勞動報酬是多少……等等,只是口頭說,沒有書面規定。
3.文件制訂得不切合實際
在建立制度時,沒有從上到下、從下到上進行充分討論,試運行,文件是否可行沒有經過驗證。事實證明,沒有經過試運行的文件,存在很多不確定性,寫的和做的是有差距的。寫文件的人不執行文件,執行文件的人不參與討論文件。導致文件與實際不符,令執行者執行困難,引起文件與人的矛盾,這種情況很多,造成文件不具備可操作性,無形增大了運營成本。
4.培訓、學習不到位
中小企業的員工,大多素質低、流動性大,對制度、流程的內涵缺乏基本的理解。在制度貫徹執行方面,應先組織員工培訓、學習,這一步不是可有可無,是必須要開展的重要的一步。這一步做的好了,制度執行起來會少走彎路;否則仍然是”寫做兩張皮“。
要解決這樣的問題,筆者認為企業必須要對員工開展深入細致的制度、流程培訓,甚至把某些難以理解的制度條款、流程交于員工討論,在員工對制度、流程有了一定理解的基礎上,執行起來才會有效。
5.考核到位,強化執行
然而,想要提升執行力并非如此簡單。即使企業制訂了完善的制度、流程,員工對其有較全面了解,培訓效果也較好,仍不一定能有效提升執行力。那么,企業要針對制度的執行情況進行考核,管理學大師彼得德魯克曾經說過“你如果無法度量它,就無法管理它”。要想有效管理,就難以繞開度量的問題。對制度的執行也是同樣,要指定專門部門負責考核工作,違反制度多少次,應給予什么樣的懲罰;執行制度好的給予什么樣的獎勵等等,強化制度的有效執行,使制度落地生根。
6 持續改進,不斷完善
任何一項制度,不可能窮盡所有要求,所以,企業要根據實際情況不斷進行修訂和完善,增強制度的適宜性,持續適合企業實際,持續可操作,這一點很重要,保持制度的適宜性,會使管理持續規范化,不會因為外部環境變化而使管理退步或滑坡,持續滿足要求。
總之,規范管理企業,制度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實現內部控制目標的重要手段。還是以前經常說的那句話:寫你應該做的,做你所寫的,記錄你所做的,改進我們的不足。并且通過持續改進,加以不斷完善,增強制度的可執行性,這樣,形成一個良性循環,提升執行力,使制度得到有效貫徹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