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清王朝自從入主中原后,就下令漢人必須剃發留辮子,從此漢族人民開始了長達200多年的留辮子風俗,1912年清朝滅亡后,民國政府成立,全國掀起了一場轟轟烈烈的剪辮子運動,這對于漢人而言肯定是積極響應的,但是滿清遺老們肯定是強烈反對的,尤其是還住在皇宮的皇室成員,那么這些人最后是怎么下定決心剪辮子的呢?
民國政府讓大家剪辮子,主要是因為不僅不衛生影響健康,運動起來不方便,更重要的是這是新社會對古老舊社會的宣戰,是人民與腐朽的清王朝的決裂,是去除被清朝奴隸壓迫的標志,所以很多人都是積極去辮子,剪掉辮子后,大家還會放鞭炮慶祝一下,氣氛好不熱鬧。
不過根據當時清廷退位要求的條件,民國政府規定清皇室成員可以暫緩剪辮子還有換服裝等一類的事情,畢竟這是他們保留了300年的老祖宗的規定,而且為了盡早讓溥儀退位,避免產生不必要的動蕩局勢,所以才延緩他們剪辮子。但是問題來了,民國政府的官員中,有好多都是留著長辮子,這不僅和大家格格不入,而且嚴重影響了大總統袁世凱的威嚴,于是民國二年,內務部要求皇室成員必須得剪掉辮子,否則當官的不給發工資,于是在國外的一些王爺滿族官員剪掉了辮子,可是宮內以溥儀為首的還是不肯剪辮子,雙方就這樣僵持著。
時間到了1922年,清朝已經滅亡10年了,而住在故宮的溥儀和其他奴才們仍舊沒有剪掉辮子,溥儀此時其實也很糾結到底要不要剪掉辮子,因為他要見著名大文學家思想家胡適先生,這時的胡適已經是現代大學者,一副現代人的著裝,而溥儀還是清朝打扮,自己也覺得很落后很土,但是他還是下不了決心,于是便去問自己的老外老師莊士敦,溥儀和這位老師有著很深厚的師生情誼,非常尊敬莊士敦,莊士敦說“我不明白,留長辮子有什么好處呢,跟個豬尾巴一樣”。
聽到這句話后,溥儀無言以對,于是1922年春天的一天上午,溥儀讓身邊的專門負責剃頭的太監把自己的辮子剪了,太監以為聽錯了,不敢剪,而且嚇得面如土色,溥儀便自己拿起剪刀,咔擦一下把辮子剪掉了,不帶猶豫的。聽說溥儀把辮子剪了,宮里面的老太妃們痛哭流涕,溥儀的幾位師傅也是板著臉一言不語,不過幾天后,皇宮里面的人都跟著溥儀把辮子也剪掉了。其實早在很久之前,溥儀的老爹和叔叔們載灃以及載濤、載洵已經剪掉了自己的辮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