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碗喝酒大塊吃肉是水滸好漢的特色,說句話酒能成事也能敗事。不過水滸里喝酒做大事的人不少,因為喝酒代表性格豪爽,能喝酒的人有以下幾個:
其一, 花和尚魯智深。魯智深喜歡喝酒,當了和尚以后也想喝酒。在寺中多日無酒,跑到半山亭子乘涼,遇到給寺中(伙夫雜工等人)送酒的人的時候,想喝酒,但是也不想輕易破戒,在這種矛盾心理的作用下問這個伙計:“兀那漢子,你那桶里甚么東西?”明知道是酒卻來一問,可見喝酒的念頭占了上風,只把潛意識中的戒酒念頭交給了“萬一不是”呢。想喝酒的時候并不是沒有理性,當那個伙計說“殺了我也不賣”的時候(老方丈不讓賣給和尚),魯智深又來了這么一句:“灑家也不殺你,只要問你買酒吃!”這個時候,心里還存在一點點理性的話,那么等把酒搶過來的時候卻是摁捺不住了。把那兩桶酒都提在亭子上,地下拾起碹子,開了桶蓋,只顧舀冷酒吃。無需多時,兩桶酒吃了一桶。--酒癮上來之后,何須用菜? 等到魯智深下山到小村落里買酒時,更是可以看出酒癮能逼出粗人的計謀來!山下的小酒店都是寺里的房產,早就被警告不能賣酒給和尚喝,這魯智深走了幾家碰壁之后,于是知道使使詭計。 走到最后一家酒店的時候,遠遠的就喊:“主人家,過往僧人買碗酒吃?!眳s是知道店主人也想賺錢,如果五臺山寺長老不知道的話,也會偷偷的賣。等到店家問他要多少酒時又見到他的豪爽之氣:“休問多少,大腕只顧篩來。”這個時候也是不用吃菜的,等到吃了十幾碗的時候,才想起來:“有甚肉?把一盤來吃?!?-真正的酒鬼作風。
其二,行者武松。武松的酒量路人皆知,此君在閑暇之余就是愛喝酒,一日最少要喝兩頓酒。武松雖然酒量驚人,但從不耽誤事,在陽谷縣當都頭時盡職盡責,早來晚走堪稱模范公務員,時常能得到領導的表揚。一般常人喝多不是睡覺就是鬧事,但武松要是喝多的時候就兩個字;“殺生”。先是把景陽岡的老虎給打死了,隨后把西門慶給法辦了,后來還醉打了蔣門神,差一點把老蔣給打殘廢。由此可見武松喝多并不耽誤事,常有驚天地泣鬼神之杰作,實乃為民除害,深得人們所敬仰。
其三,黑旋風李逵。這是一個異常勇猛的人,他性格豪爽,常常大口吃肉,大口飲酒;酒后吐真言,他不僅敢不避斧鉞劫法場,入京師重地,而且敢“扯詔謗徽宗”,當著宋江的面,一腳踢翻桌子罵道:“招什么鳥安!”正因為李逵這種酒后吐真言,才招致宋江的呵斥、限制飲酒及至最后將他毒死。換換人,哪有喝酒誤事罪名的?
如此,還是武松的酒量最大,不僅喝了酒,而且一點都不誤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