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外海:數十艘天然氣船排隊,卻無法卸貨,原因是什么?
根據英國路透社的報道,本周,至少有35艘裝滿天然氣的運輸船停留在西班牙的附近海域。它們正在排隊,但遲遲無法卸貨。西班牙電網運營商警告稱,他們可能不得不暫停卸貨,以應對這種“特殊情況”。當前,受到俄烏沖突的持續影響,歐洲各國的能源危機已經很嚴重了。過不了多久的時間,隨著冬天的來臨,氣溫會降得更低,能源缺口會更大。那么,為什么這數十艘的天然氣船已經到“家門口”了,卻沒有辦法卸貨呢?沒有能力
報道指出,西班牙全國只能提供6個泊位,用于接收天然氣運輸船,但是排隊的運輸船卻多達35艘,并且還有運輸船源源不斷地抵達西班牙。簡單來說,西班牙的接收能力有限,即使“火力全開”,也沒有辦法完成所有運輸船的卸貨工作。西班牙是歐洲最大的天然氣接收中心,擁有歐洲約33%的接收能力,以及約44%的儲存能力。
我們知道,天然氣運輸船的天然氣是以液態形式儲存的。一艘運輸船可以容納15萬立方米左右的液態天然氣。在零下163攝氏度的低溫下,將氣態天然氣壓縮為液態,體積可以縮小600倍左右,以節省運輸的空間。到達目的地后,需要通過港口的專用泊位,將運輸船的液體天然氣卸貨,然后轉化為氣態的天然氣,也就是所謂的“再氣化”。然后,再通過管道,運輸到每家每戶。更讓人擔憂的是,西班牙通向歐洲其他地區的天然氣管道,運輸能力也是比較有限的。所以,即使這幾十艘天然氣運輸船完成了卸貨,歐洲其他地區的民眾也只能“看得到,卻摸不著”。
有辦法解決嗎?
路透社指出,隨著中國經濟的復蘇,對天然氣的需求日益增加,中國已經在本周暫停向外國買家出售液化天然氣,以確保國內的供應。市場人士表示,這可能會促使更多船只駛向亞洲。當然,這對于歐洲來說,是非常不好的消息。如果無法滿足民眾的冬季供暖需求,歐洲各國政府會面臨非常大的社會壓力。
此前,美國多次表態,會滿足歐洲的天然氣需求,以填補俄羅斯的供應空白。雖然,美國擁有足夠的天然氣產量,但美國與歐洲隔著茫茫的大西洋,需要耗費高額的運輸成本。即使我們不考慮成本,若想從美國運送天然氣到歐洲,還要考慮接收效率的問題。也就是說,歐洲有沒有足夠的天然氣接收泊位?有沒有足夠的天然氣管道,向各國配送天然氣?顯然,在短時間內,歐洲沒有辦法提高自己的天然氣接收效率。所以,至少在這個冬天,很多底層的歐洲民眾就只有挨凍了。
我們知道,在俄烏沖突以前,歐洲的能源供給主要依靠北邊的俄羅斯。但在美國的強大壓力下,歐洲選擇讓自己“斷氣”、“斷油”的方式,去制裁俄羅斯的經濟發展。原本,歐洲有可能在今年冬天來臨之前,與俄羅斯恢復能源領域的合作。讓人意想不到的是,俄羅斯向歐洲輸送天然氣的“北溪”管道遭到破壞,徹底斷送了歐洲與俄羅斯在今年恢復合作的可能性。至于是誰破壞了“北溪”管道,現在還無法知道。當然,這個問題已經不重要了。重要的是,有人想讓歐洲與美國的天然氣合作,死死地綁定在一起。為了達到這個目的,這個人會不惜一切的代價。即使“北溪”管道修復了,也可能被再次炸毀。
或許,通過未來數年的建設,歐洲可以新增更多的港口泊位,以及天然氣管道,提高接收美國天然氣船的運輸效率,滿足歐洲民眾的日常需求。但是,誰也無法填平大西洋,無法縮減美國天然氣的運輸成本。這個超出的費用,就只能由歐洲民眾買單了。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