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歷史上,蒙古族有著十分輝煌、燦爛的歷史。12世紀末,蒙古是鐵木真所領導的一個部落。在其迅速崛起后,統一了漠北各部落,蒙古一詞也就成為各部的共同名稱。
1206年春,鐵木真正式建立起了大蒙古國,諸王和群臣為他獻上了“成吉思汗”的尊號。如下圖所示,在此后數十年的時間里,鐵木真的子孫們南征北戰,開創了一個橫跨亞歐大陸的龐大帝國。
1368年,漢人朱元璋建立明朝后,蒙古勢力只能退居到漠北。清朝時期,按照歸附朝廷的先后順序,將蒙古分為了“內札薩克蒙古”和“外札薩克蒙古”。在蒙語中,札薩克是執政官的意思,也有政府的含義。
內札薩克蒙古是康熙初年前歸附的蒙古部落,隨清軍征伐各地,因此享有較高的政治地位,還保留了一定的兵權。到了乾隆時期,內札薩克蒙古分為二十四部,四十九旗,相當于今天的內蒙古地區。
外札薩克蒙古是康熙中期以后歸附的各部落,雖然也有很高的爵位,但是基本上沒有了兵權。狹義的外札薩克蒙古只有四部,即土謝圖汗部、賽音諾顏部、車臣汗部與札薩克圖汗部,也就是今天的外蒙古地區(蒙古國)。
到了清朝末年,由于中國持續衰弱,地區形勢不斷變化,導致外蒙獨立成為一個主權國家,而內蒙則繼續留在了中國的版圖內。
對于一個民族來說,語言和文字是傳承文化的重要載體。但是,自從獨立以后,蒙古國在蘇聯的影響下,廢除了流傳數百年的傳統蒙古文字,改用西里爾字母來書寫蒙古語。
我們知道,傳統的蒙古文字是回鶻式蒙古文,共有29個字母,其中5個表示元音,24個表示輔音。字母在一個字的不同位置都有不同的形狀,一般按照從左到右,從上到下的方式進行書寫。
西里爾字母則是斯拉夫民族所采用的書寫系統,大部分是希臘字母,包括一些格拉哥里字母和連字,多流行于俄羅斯、白俄羅斯、烏克蘭、保加利亞等國家。從歷史的角度來看,蒙古族與這些國家沒有血緣和文化上的聯系。
因為放棄了傳統文字,蒙古國的民族文化遭到了很大程度的破壞,蒙古人也意識到了這個問題。1990年,奧其爾巴特就任總統后,發布的第一道命令就是恢復傳統文字,但是失敗了。1992年,蒙古國家大呼拉爾(國會)通過決議,要求政府單位恢復傳統文字,也失敗了。
此后,歷屆政府都有相關的命令、決議,均沒有得到有效的落實。2020年3月,蒙古國發布《蒙古文字國家大綱》,決定從2025年起全面恢復使用傳統蒙古文,不知道會不會有效果。
相較之下,內蒙一直在全力保護蒙古族的傳統文化,是蒙古文化、歷史的真正繼承者。此外,新中國成立以后,內蒙的經濟社會得到了快速、全面的發展。我們可以從幾個數據簡單對比一下:
第一,人口。內蒙擁有約422萬的蒙古族,蒙古國僅有約310萬。
第二,人均壽命。內蒙的人均壽命為77歲,蒙古國為68.5歲,少了近10歲。
第三,國民生產總值GDP。內蒙的GDP為2671億美元,蒙古國僅有137億美元;前者是后者的19倍。
第四,人均GDP。內蒙的人均GDP為1.1萬美元,蒙古國僅有4100美元,相差2倍多。
第五,人類發展指數HDI。這是聯合國從1990年開始,用來衡量各個國家和地區發展程度的標準指數。內蒙的HDI為0.774,蒙古國則為0.737,也是前者更高。
顯然,在數十年的時間里,中國境內的蒙古族實現了更好的發展,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極大地提高,生態環境也有了大幅度的改善。未來,內蒙也會比外蒙更加有希望,有活力,有沖勁,草原上的雄鷹會飛得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