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院院士、清華大學黨委書記邱勇曾說,“清華大學正是因為文科的發展,才成為真正意義上的綜合性大學。”
多年來,文科似乎成為大學里最不受重視的學科之一。隨著社會化日程加快,越來越多的高校認識到,無論是在創建“雙一流”的征程上,還是在實現大學最根本的育人使命上,人文社會科學所提供的滋養都必不可少。
文科振興之勢已經到來。
高校行動,振興文科!
近期,多所高校對文科院系進行調整,發力文科建設。
據廈門大學人文學院官網11月15日消息稱,為進一步適應時代發展需求、建設一流學科,廈門大學黨委經研究決定對人文學院進行調整,將原人文學院下設的中國語言文學系、哲學系調整為學校直屬教學科研單位,在原歷史系的基礎上成立歷史與文化遺產學院,撤銷人文學院。
廈門大學黨委書記張榮表示,人文學院調整優化是新時代廈門大學謀劃人文學科繁榮發展的需要,是學校人文學科邁入新發展階段的起點,將為人文學科發展提供更廣闊的舞臺。他希望中國語言文學系、歷史與文化遺產學院、哲學系抓住人文學科發展的契機,堅持以一流為目標,按照學校十四五規劃關于大力發展哲學社會科學的戰略部署,瞄準學術前沿,突出時代特色,樹立國際視野,推進新文科建設,打造一流學科,積極構建具有一流特色、廈大風格的人文社會科學理論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
10月27日,重慶大學博雅學院&人文社會科學高等研究院宣布,決定撤銷原有的文學與文化研究中心、歷史學研究中心和哲學研究中心,正式成立中國語言文學系、歷史學系、哲學系。文史哲三系的成立,成為重慶大學基礎文科發展的又一階段性標志。
9月1日,吉林大學哲學社會科學工作會議召開,會上不僅為學校人文社科單位主要負責人頒發“十四五”期間科研工作任務書,以及“中國式現代化道路與人類文明新形態”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創新團隊立項書,同時成立吉林大學社會科學研究院,黨委書記姜治瑩表示,接下來吉林大學將全力推進“文科振興計劃”,把文科振興的使命擔當扛起來,為建設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發出吉大聲音、作出吉大貢獻。
高校紛紛走上“文科振興”之路。
國家重視,新文科來了!
在2020年11月的教育部新文科建設工作會議上,《新文科建設宣言》重磅發布,對新文科建設作出了全面部署,教育部高教司司長吳巖在會議上表示,文科建設不僅影響文科本身、影響理工農醫教育,更影響高等教育全局。
2022年以來,中共中央連發兩份重要文件,積極推動哲學社會科學穩步發展。4月27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印發《國家“十四五”時期哲學社會科學發展規劃》,作為第一部國家層面的哲學社會科學發展規劃,該文件對“十四五”時期哲學社會科學發展作出總體性規劃;5月27日,中共中央宣傳部、教育部聯合印發《面向2035高校哲學社會科學高質量發展行動計劃》,對高校哲學社會科學事業高質量發展作出中長期規劃。
立時代之潮頭,通古今之變化,發思想之先聲,新時代需要繁榮發展人文社科。而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學術,新文科的提出,是在當下為“振興文科”尋找到的一個新方法。新的概念和方法,全面融入人文社會學科的教學、研究之中,幫助文科更好地與其他學科進行交叉融合,推動傳統文科更新升級,更好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相信有了大環境的積極推動和高校的全力建設,會讓以往稍有“暗淡”的文科再次充滿生機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