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行合一 嘉靖六年五月,王守仁在天泉橋上,對其弟子錢德洪和王畿兩人傳下了“心學四訣”。是時,天地寂靜,微風輕拂,守仁長袖飄飄,弟子躬身肅立。“無善無惡心之體,
有善有惡意之動。 知善知惡是良知, 為善去惡是格物。”
是為心學四訣。
? 在知與行的關系上,王守仁從
“天地萬物本吾一體”出發,他反對朱熹的“先知后行”之說。王守仁認為既然知道這個道理,就要去實行這個道理。如果只是自稱為知道,而不去實行,那就不能稱之為真正的知道,真正的知識是離不開實踐的。比如,當知道孝順這個道理的時候,就已經對父母非常的孝順和關心;知道仁愛的時候,就已經采用仁愛的方式對待周圍的朋友,真正的知行合一在于確實的按照所知在行動,知和行是同時發生的。他的目的在于“發動處有不善,就將這不善的念克倒了,需要徹根徹底,不使那一念不善潛伏在胸中”。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