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钡溑c福也是相對的,所謂惹禍上身,比如上面撿錢的那個人,正高興的時候,卻不知跳進了騙子的陷阱,騙子用一百塊騙走了他一千塊。而那個得了急病的人,因為一場病明白了保養身體的重要性,以后得以長壽。這就是禍福相依的道理。
人生是這樣,企業經營也是如此,繁榮的時候隱藏著失敗,蕭條的時候孕育著成功。
?
有一種智慧,叫終于明白了“禍福”。
稻盛和夫說過,在波瀾壯闊的一生中,我們在遭遇和應對各種境況的過程中不斷提升心性,磨煉自己的人格,這才是人生的目的。
不管是人生還是事業,我們最關鍵的就是洞察禍福的轉化,以獲得成就和幸福。而這需要磨煉人格、提升心性才行啊。
古人說,“禍福無門,惟人自召,善惡之報,如影隨形;口腹不節,致疾之因,念慮不正,殺身之本。”
事實就是這樣,從某種意義上,人的禍福主要是取決于自己的起心動念和言行。
?
人心起一念,天地俱皆知。世界如水,心念如漣漪,禍福無偏,善惡相連,無論好的還是壞的,根腳都是在自己。
所以說,禍福的背后是因果,這是宇宙的定律。
“惟忘機可以消眾機,惟懵懂可以祓不祥。居心平,然后可歷世路之險。和可消人怨,忍足退災星?!?/span>
機是“機巧、機關和權術”的意思,天道忌巧,人若是喜好玩弄人心,則因果繁復糾纏,多心多事多是非恩怨,那必然會種下禍因,遺禍無窮。而仁者無憂,人若心平而忘機,不驕不躁,謙卑謹慎,以淳樸堪忍待人,則自然能遠離災禍,后福無盡。
所以說,福莫福于少事,禍莫禍于多心。
?
然而,禍福終究不可避,從某種角度來說,我們的人生修行也離不開經歷和感受福禍。因為只有經歷和感受過之后,我們才能應對和轉化。
“福不可徼,養喜神以為招福之本而已;禍不可避,去殺機以為遠禍之方而已?!?/span>
這是《菜根譚》里的一句話,“徼”是強求的意思,百年三萬六千日,不在愁中即病中。王陽明說??旎罹褪钦婀Ψ颍疤斓夭豢梢蝗諢o和氣,人心不可一日無喜神”,人若內心喜悅平和,則福氣不來而來?!靶捏w光明,暗室中有青天;念頭暗昧,白日下有厲鬼”,禍不可避,人若祛除內心不好的念頭,則是遠禍之方。
其實不僅是中國人,就是西方人也明白心地是禍福之本。比如羅曼·羅蘭就說過,“人生是一場無休、無歇、無情的戰斗,凡是要做個夠得上稱為人的人,都得時時刻刻向無形的敵人作戰。本能中那些致人死命的力量,亂人心意的欲望,曖昧的念頭,使你墮落使你自行毀滅的念頭,都是這一類的頑敵?!?/span>
?
看到現在,相信諸位都能明白反求諸己的重要性,歸根到底,人生不是一場欲望和物質的盛宴,而是一場盛大的自我修行。
一個人如果管理不好自己,那他就往往是在逆境蹉跎;一個企業如果內部管理不好,他它就有敗亡之禍。
“人必求其勝己,言不畏乎逆心,恒自反其才之所不及”,生命不息,奮斗不止,這個奮斗不但是努力向前的奮發和努力,更是向著自己進攻的修煉。
要知道,三省吾身,不加檢點的生活是不值得過的。
最后,不管禍與福,還是因與果,都是我們修行的資糧。當它們過去之后,我們不牽掛不糾結;當它們正在身邊的時候,我們洞悉轉化,從容周旋;當它們要來的時候,我們無憂無懼,坦然面對。
想了解更多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