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是全球糖尿病患者第一大國,2015 年病患人數高達1.096 億人,130 萬人死于糖尿病及其并發癥。
今天,小師妹整理了江蘇省名中醫汪履秋老先生治療糖尿病醫案三則。
學習自己所不知的,學習比自己優秀的。
5分鐘看名醫經驗,用到臨床實踐,提升臨床療效。
汪履秋老先生
中醫教授、主任醫師
汪履秋老先生曾任江蘇省中醫院大內科主任、江蘇省衛生廳科學技術委員會委員、江蘇省衛生廳藥品審評委員會委員、江蘇省中醫學會急癥研究會主任委員等職。
為政府特殊津貼專家,首批500師承工作指導教師之一。
醫案一
吳某,女,44歲。
初診:1989年5月10日。
主訴及病史:患者病起年余,口渴欲飲,飲不解渴,日飲量達3000ml以上;消谷善饑,日主食量近1kg;小溲頻數量多,形體日漸消瘦。
查體:形體消瘦,舌苔黃燥,脈象弦數。
查尿糖(+++)~(++++)
空腹血糖為:15.5mmol/L。
辨證:肺腎陰傷,胃火內熾。
治法:清胃潤肺,養陰增液,參以驗方降糖之品。
處方:
石膏30g(先煎),黃連3g,天花粉20g
蘆根20g,生地黃15g,地骨皮15g
地錦草15g,苦參10g,澤瀉15g
青黛6g(沖服),僵蠶10g
知母10g,麥冬10g,玄參10g
二診:6月12日。
藥進30劑,諸癥有減。日飲量降為1000ml,進主食量控制在300~350g,小便量亦明顯減少。疲乏無力,舌苔花剝。
血糖降為10.8mmol/L
尿糖(+)~(++)
轉以養肺益腎為主,原方去石膏、黃連,加玉竹10g、枸杞子10g、懷山藥15g。
三診:8月10日。
上方再進五十余劑,“三消”癥狀基本消失,尿糖轉陰,空腹血糖控制在7.2mmol/L左右。原方再進,以資鞏固。
1年后隨訪,患者停藥已半年余,病情穩定,未見反復。
醫案二
劉某,男,58歲。
初診:1989年9月13日。
主訴及病史:患消渴病3載,“三消”癥狀雖不顯著,但血糖高達17.2mmol/L,尿糖(++++),西醫用胰島素每日20U。
刻診:口渴欲飲小溲頻多,消谷不著,形體疲倦,大便溏薄。
診查:舌質淡胖,邊有齒印,脈象細緩。
辨證:中焦脾傷,脾精不攝。
治法:健脾益氣,攝氣生津,方選參苓白術散化裁。
處方:
太子參15g,白術10g,懷山藥12g
天花粉15g,炒苡仁15g,炒扁豆12g
地骨皮12g,地骨皮12g,石斛10g
麥冬10g,烏梅6g,僵蠶10g
藥進三十余劑,體倦乏力顯著減輕,大便轉實,血糖降為6.38mmol/L,尿糖轉陰,停用胰島素。
上方藥續進,加用消渴丸15粒,每日3次。再進2月,諸癥漸消,血糖正常,尿糖轉陰。
停用消渴丸,原方略增強,繼續鞏固治療。
醫案三
姜某,女,52歲。
初診:1981年12月12日。
主訴及病史:小便頻頻數年,未予重視,近日體格檢查發現血糖增高,空腹血糖高達16.1mmol/L,西醫給用降糖靈治療,每日75mg,血糖降至10.5mmol/L。
但臨床癥狀改善不著,小溲依然頻數,混濁如膏,同時伴見神疲乏力、形寒怕冷、腰膝酸軟。
診查:面色黧黑,舌質淡,苔白滑,脈沉細無力。
辨證:腎氣虧虛,陽不化氣,水不蒸騰。
治療:溫補腎陽,引火歸原。八味腎氣丸加減。
處方:
熟附子5g,肉桂心3g,懷山藥15g
生熟地黃各15g,澤瀉20g
云茯苓12g,仙靈脾10g
菟絲子10g,補骨脂10g
五味子5g,炙僵蠶10g
二診:12月26日。
藥進14劑,小便頻數有所減輕,稍有口干,脈象較前有力,腎陽似有來復之漸治守原意。
原方熟附子減為3g,肉桂心減為1.5g,另加山萸肉10g,以期陰中求陽,同時可監制它藥溫燥之性。
三診:1982年1月23日。
上藥又進服二十余劑,小便基本正常,余癥亦明顯減輕。
復查空腹血糖7.1mmol/L,尿糖陰性。后改用丸劑續服年余,病情一直穩定。
按語
消渴病主要與西醫學中的糖尿病相類似,基本病理變化以陰虛為本、燥熱為標,治療以養陰增液、潤燥清熱為大法。
養陰增液以滋養肺腎為主,潤燥清熱主要是潤肺清胃。
故例一案以麥冬、玄參、生地黃等滋陰增液治其本,以石膏、黃連、知母、天花粉、蘆根、地骨皮等清肺瀉胃治其標。胃火減輕,諸癥好轉,去石膏、黃連等寒涼之品,加玉竹、枸杞子等加強滋陰養液。
另外,參以驗方降糖,藥如地錦草、苦參、青黛、澤瀉等,據藥理與臨床觀察,這類藥物均有一定的降血糖作用。
脾主運化,為氣血津液生化之源,若脾胃虛弱,脾氣不能散精上輸于肺,肺津無以輸布,亦可致口渴欲飲;
而水谷精微下輸膀胱,又可引起小便頻多而味甘;同時,脾虛不能為胃行其津液,可致燥熱內盛,消殺水谷,而見消谷善饑。
就臨床所見,本病病程中每見氣短、乏力、便溏等脾虛見癥。
因此,健脾益氣也是臨床常用治法。故例二病案用參苓白術散加減治療,取得滿意的療效。
又消渴病以陰虛者為多見,而陽虛者也不乏其例,尤其是腎陽不足、命門火衰,不能蒸騰水氣所致。
故例三案采用金匱腎氣丸為主溫補腎陽。
當然,消渴陰虛十居八九,陽虛者僅十之一二,并且大多是陰損及陽,須慎用溫補法。
總之,消渴病機較為復雜,臨證必須詳加診察,隨證變法,不可拘泥于一方一法,始能收效卓著。
據IDF 預測,如果不加干預,2040 年全球糖尿病患者將達6.42 億,糖尿病前期人群4.81 億,我國患者數量將上升至1.54 億。
正如劉志龍教授說的,糖尿病已經不是一個醫療問題,而是一個社會問題。
學會診治糖尿病,迫在眉睫!如果你想學習更多糖尿病的診療——
2019年9月19—22日,來第二期“糖尿病”精修班將在湖南長沙站。屆時
廣州中醫藥大學李賽美教授
北京中醫藥大學東直門醫院趙進喜教授
珠海市中西醫結合醫院院長劉志龍教授
3位大師親臨,傳授多年臨床經驗,公開糖尿病臨床治驗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