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飲食結構的改變,飲食中高嘌呤、高脂肪、高蛋白成分的比重增大,使得痛風和高尿酸血癥的患病率逐年增長,且呈年輕化的趨勢,嚴重威脅身體健康。
值“全民關注痛風日”來臨之際,4月19日,清遠市人民醫院風濕免疫科舉行義診活動,免費為前來義診的市民提供快速血尿酸檢測和骨密度檢測,多名專科醫生為患者進行義診和健康咨詢解答,發放各類健康宣傳資料。本次活動,共有388位市民接受了專家義診。
要注意藥物對血尿酸的影響
“很多人都低估了高尿酸血癥的危害,我們要引起重視,盡早發現高尿酸血癥的損害。”該院風濕免疫科主任、主任醫師、博士彭翔介紹說,高尿酸血癥是痛風發作的代謝基礎,痛風正是由于血尿酸的過飽和導致尿酸鈉晶體在關節等軟組織沉積導致的急性炎癥反應,最常見的就是急性關節炎。
彭翔提醒,千萬不要因為沒痛風就認為高尿酸沒有危害,控制高尿酸要趁早。高尿酸血癥的危害不僅僅在關節,更會引起血管硬化、高血壓、冠心病、腎結石等,嚴重的會引起腎功能破壞,甚至腎衰竭和尿毒癥。
高尿酸會加重心血管疾病。研究顯示,高尿酸血癥患者急性心肌梗死的發病率比正常人高26%,高尿酸也是心血管疾病的高危因素。研究發現當人體出現高尿酸血癥時,血液中易析出尿酸結晶,尿酸結晶析出后附著在血管壁上,損害血管內膜及血管內皮功能,而尿酸結晶會激活血小板,致血小板凝聚,易導致血栓。彭翔還提到,“在臨床上,常常能遇到來治療痛風的患者,已經患上冠心病,需植入心臟支架了。”
另一方面,高尿酸對血管內皮功能的損傷,使血管舒張功能失調,血管阻力升高;刺激血管平滑肌細胞增生,致使血管硬化,這又會導致血壓升高。高尿酸也會加速心衰的發生、發展,致心肌能量代謝異常,心臟泵血功能減弱,從而加重心衰。
痛風常見的一種危害還有損傷腎臟。因為在痛風發作的時候,往往也會伴隨著高尿酸血癥。高尿酸對身體帶來的危害還不止于此,高尿酸會對腎臟健康造成影響,引起腎臟血管的硬化以及腎臟尿酸性結石等多方面問題,最終也會逐漸影響腎臟功能。
高尿酸血癥作為痛風發生的基礎,大部分患者在痛風發作前會有一定誘因。高嘌呤飲食是最為常見的誘因,其他常見的誘因包括疲勞、飲酒、關節局部勞損、過度運動、受涼等。
“除了上述幾種誘因,藥物也會導致尿酸升高,平時要注意藥物對尿酸的影響。”彭翔介紹說,利尿劑、阿司匹林、抗結核藥、腫瘤化療藥和糖皮質激素等藥物都可能引起血尿酸的增高。她提醒,如果是需要長期大量服用這些藥物,很容易引起痛風的發作,所以在患有相應的疾病以后,在治療相應疾病的同時,也應該咨詢風濕免疫科專科醫生,指導用藥。
針刀鏡有助關節恢復,降低致殘率
痛風的治療主要以藥物為主,但在藥物緩解不理想或者使用消炎鎮痛藥有禁忌癥的情況下,可選用針刀鏡輔助治療。
彭翔介紹,針刀鏡是在可視化條件下進行操作,在無損傷組織正常解剖結構的情況下,對病變關節及軟組織在微創、可視條件下,解除卡壓、粘連和阻滯,消減骨贅對軟組織的壓迫和刺激,灌洗排出炎性組織滲出液,清除痛風石等,從而有效消除關節內外紅腫熱痛,減少關節破壞,恢復關節功能。
針刀鏡治療還有切口小、可視化、極簡化等特點。針刀鏡治療切口小于0.3厘米,最多開通2個操作通道,術后不需要縫針,術后當天即可進行日常行走,第二天進行功能鍛煉。微創針刀鏡診療技術在計算機輔助下進行可視化操作,提高治療安全性和臨床顯效率,剝離和疏松、灌洗更徹底。針刀鏡治療采用局部麻醉,在一個操作微細通道內可以迅速完成剝離松解、灌洗等,將復雜操作簡單化。
“起效快、治療副作用小、恢復快,出血量少,治療過程對正常組織無明顯損傷,在治療后12~24小時后臨床癥狀出現緩解,24小時后即可進行功能恢復性活動。”彭翔說。
通過針刀鏡對關節進行關節腔清理,對附著在軟骨、滑膜及軟組織中的痛風石進行剝離、刮除、清除。同時清除沉積在關節內其他結構表面的痛石等,修整退變的組織,有助于關節功能恢復及尿酸控制,阻止病情進展,大大縮短降尿酸藥溶解痛風石的時間,有助關節恢復,降低致殘率,對藥物治療不耐受的患者多一種治療的選擇。
據介紹,清遠市人民醫院風濕免疫科計劃于今年6月開展針刀鏡治療技術,屆時該科室可以為清遠地區廣大痛風患者提供更加多樣化的治療方式。
【撰文】陳之瑜
【通訊員】彭可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