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的《意見稿》,也是繼2019年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品管理法》之后,再一次說明了處方藥網絡銷售的可行性。
【現狀】購買處方藥的主要方式:需憑借問診后的電子處方
關于處方藥和非處方藥,河南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心臟中心副主任醫師閆奎坡告訴河南商報記者,比較規范的說法,應該是OTC藥和處方藥。處方藥主要是用來真正治療一些疾病的藥物,處方藥的處方必須由醫生開具。非處方藥是指不需要執業醫師或執業醫師助理處方即可購買和使用的藥品,比如一些保健品。
那么,如今的處方藥是如何購買的呢?
“一般抗生素類的藥品會需要處方,比如阿莫西林、頭孢,但現在一些治療感冒咳嗽的藥品是需要登記的。”張仲景大藥房(未來路店)的一位工作人員這樣說。而對于一些沒有處方的顧客,河南商報記者探訪了線下幾家藥店發現,藥店通常會有藥師坐診進行詢問。或者是掃描二維碼,在上面填寫個人信息,通過類似問診的形式,形成電子處方再進行購買。
而對于線上平臺購買處方藥的方式,市民陳先生告訴河南商報記者,他在網絡上購買處方藥一般是兩種形式。一個是問診的形式,比如平安好醫生APP,平臺上有專業的醫生問診。問診之后醫生會開具電子處方,憑借這個處方可以在此平臺上的購買藥物。
另外一種就是在確認付款之前,會彈出一個界面,需要填寫用藥人信息以及上傳就診證明,平臺通過藥師來電詢問等方式進行驗證之后,方可收款發貨。
在《意見稿》發布之后,鑒別電子處方的真偽成了許多人熱議的焦點。《意見稿》當中的兩條信息,明確了網絡銷售處方藥的前提條件。首先,在確保電子處方來源真實、可靠的前提下,允許網絡銷售處方藥;其次,允許具備網絡銷售處方藥條件的藥品零售企業向公眾展示處方藥信息。由于互聯網自身的特性,審核監管難度較大,電子處方多次使用、隨意亂開的情況多有發生。南國都市報曾經曝光過部分藥店“遠程開處方”的服務,這項服務在實際應用時存在敷衍的情況。顧客登錄在線問診客戶端并填寫個人信息,與醫生視頻溝通不到一分鐘,就收到一條“處方已開好”信息。顧客憑借此條信息開具了電子處方,并沒有得到醫生對于病情的詳細詢問。與此同時,一些網絡售藥平臺對于電子處方的審核也存在漏洞,“傳圖即通過”的問題存在。除此之外,對于目前比較火熱“外賣送藥”模式,河南商報記者也做了嘗試。在某外賣平臺購買名為“頭孢克肟顆粒”的藥品,在付款前需要填寫姓名、手機號碼、身份證號等個人信息。互聯網醫院進行復診開方,在說出“嗓子疼”的癥狀之后,醫師迅速地開具了電子處方,并對過敏和不良反應例行詢問,之后再沒有其他的查驗舉動。這種模式,可操作的空間過大,存在一定的風險。
電子處方作為藥物流通的一環,在“互聯網+醫藥健康”高速發展的今天顯得尤為關鍵。有條件的網售處方藥,并不意味著可以濫用電子處方。對于這一點,《意見稿》第十條,明確了網絡銷售者的義務。處方藥的向個人銷售藥品的,還應當建立在線藥學服務制度,配備執業藥師,指導合理用藥。在網購藥物這種特殊品類時,很容易產生由于溝通不暢而帶來的醫藥安全隱患。一位余姓的藥店負責人認為,相比于網購,藥店人員當面告知顧客更加清楚,顧客容易記住。很多藥品比如羅紅霉素、阿奇霉素,上面的計量標注的是毫克,很多人不知道服用的劑量,過量食用會引發安全問題。除此之外,一些處方藥容易和其他藥品產生沖突,同時吃一大把藥,也很容易出現問題。對于是否建議網上購藥,河南省中醫院腎病科副主任陳小永認為,目前主要分兩種情況。如果說是慢性病的患者,長期吃一種藥,網上如果便宜的話可以在網上購買。但如果患者沒有找醫生判斷確診,只是自己看看藥品說明書,覺得說明書上的癥狀和自己的癥狀相符,對于這類患者,還是不建議在網上購買,最好去醫院讓大夫診斷。在購買處方藥時需要注意藥性,陳小永表示,在藥店購買非處方藥時,同樣也需要注意。為此,陳小永提出了幾點建議。第一點,要注意藥品的有效期、保質期以及生產日期;第二點,注意藥品的準字號。一些健字號、食字號標識,并不是藥品,購買的時候需要仔細了解;第三點,在服藥之前,有條件最好咨詢醫生之后再服用。河南商報記者從藥監相關人士處了解到,《藥品網絡銷售監督管理辦法》還在征求意見,相應地配套辦法還沒有出來。根據艾昆緯數據預測,隨著醫藥分家的推進,醫療機構的處方藥外流規模約為4000億元-5000億元,其中零售市場規模約3000億元。這對于一直較為拘謹的醫藥電商來說,將迎來一次重大的利好期。11月18日,2020年(第六屆)中國藥品交易年會在廣州舉行。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南方醫藥經濟研究所所長林建寧在會上作報告稱,疫情之下醫藥電商平臺迎來高峰。2020春節期間,受疫情影響,醫藥電商日活躍人數較一般時期多,日活人數高峰達到148.21萬人,同比增長率最高達10.11%。疫情期間,醫藥電商平臺成為消費者搶購防護用品的重要途徑。早已入局醫療電商的阿里和京東,活躍用戶與營收均有顯著的增長。日前,港交所官網披露京東健康股份有限公司通過聆訊后資料集,已獲準赴港上市。據聆訊后資料集顯示,截至2020年6月30日止六個月,京東健康交易總額達339億元,總收入87.77億元。截至2020年6月30日止十二個月,京東健康共擁有7250萬年活躍用戶。而和京東健康業務較為相似的阿里健康,5月底發布的2020財報顯示,截至2020年3月31日,在線自營店年度活躍消費者超過4800萬,較半年前增加1100萬。醫藥電商平臺業務收入為11.70億元,同比增長69.6%;醫藥自營業務的收入約為81.33億元 ,同比增長92.4%。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