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基建時代,以5G、物聯網、AI 為代表的新技術為千行百業的轉型升級注入了無窮的力量,同時也是“新基建”數字底座中的重要組成角色。如果說5G是新基建的壓艙石,那么AI+IoT網則是其張開的兩翼。“AI+IoT”,指的是人工智能技術與物聯網在實際應用中的落地融合,這對組合帶給了我們充滿魔幻的力量,業內人士曾這樣形容:“缺少 AI 的 IoT會變為'雞肋’,缺少 IoT 的 AI 會成為'傻瓜’”。可以說,二者在某種程度上形成了“互哺”關系。AI是IoT的大腦,它讓設備的簡單連接上升為智能連接,讓萬物互聯進化到萬物智聯;IoT則讓 AI 成為具備行動能力的身體。如同人類用眼、耳、口、鼻、身感知我們周圍的世界一樣,IoT以數十億計的傳感器和攝像頭采集周圍環境的數據,并將這些數據發送給AI進行分析和處理。這些數據也是AI進行深度學習必不可少的素材,大量的數據使得AI變得越來越聰明,做出的決策也越來越明智。二者以“1+X”的模式讓人們在萬象新天的科技迷宮里展開充滿想象的翅膀,在萬物皆可連接的美好愿景中成就一番新天地。“從輪胎到牙刷、從房屋到紙巾,世界上所有物體,都可以通過因特網主動進行信息交換。”在2005年信息社會世界峰會上,國際電信聯盟正式提出“物聯網”概念。15年后,萬物互聯的智能世界正逐步成為現實。從IoT到更加智能化的AIoT,技術不斷下沉具體場景,AIoT產業正在迎來歷史性發展時刻,技術、政策、市場、資本四重機遇疊加,使得AIoT產業進入迅猛發展階段。 AIoT智能化設備隨著移動互聯網時代的“通用型產品”發展到現在人工智能時代的“定制化設備”,在未來,隨著產業人工智能的推進,AIoT智能化設備將進化至“智能化量產產品”階段。去年,小米在十周年慶的當天,以“手機×AIoT”展開了小米新十年的想象力。今年年初高調宣布造車的小米與一直宣稱“不造車”的華為和悄然布局的滴滴讓智能汽車這支活水變得更加波濤洶涌了。這說明AIoT在智能家居領域初展宏圖之后,眾多科技巨頭又開始了新一輪的角逐。最顯著的不同之處在于,布局的重心從相對靜態的智能家居遷移到了動態的智能出行這一領域,而這“由靜到動”的變化的深層原因在于,概念中的AIoT市場已經逐步變成了現實的AIoT市場。 當前世界處于光速創新變化之中,技術的應用場景也在快速更迭,舊有的應用場景還方興未艾,新生的場景便已悄然崛起,這些新的場景有著更為復雜的技術要求與更為新穎的場景訴求,這一切都給AIoT在應用場景端帶來了更大的挑戰,而成為市場選擇的必然趨勢。AIoT將成為未來二十年全球最重要的科技,并成為工業機器人、無人機、無人駕駛、智能陪伴、智慧建筑及智慧城市等新興產業的重要基礎,在AIoT的浪潮之下,政府也加快了布局。麥肯錫全球研究所的數據顯示,每一秒都有127個新的IoT設備聯網,2020年消費類電子設備數為所有已安裝的IoT設備的63%,到2024年全球的聯網設備將達到400億個。萬億級的市場呼之欲出。以HBAT為首的科技巨頭捷足先登的同時,海爾智家、海康威視、京東方等企業都紛紛布局,與此同時以極飛科技、瑞為技術、力維智能等為代表的的獨角獸企業都深度低參與其中。十四五規劃再次強調產業升級,未來將更加強調發展質量與效益,尤其注重發展數字經濟,推動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在此背景下,各行業對新技術保持強勁的需求,助推數字經濟發展的同時,也會為行業帶來創新活力。以人工智能、物聯網為核心的創新技術,驅動著各行業智能化轉型,相信越來越多的企業會將數字化、智能化轉型作為核心戰略之一,以此實現快速創新,形成未來核心競爭力。對于積極推進物聯網方向轉型的企業來說,會迎來新一輪發展機遇。可以說,AI+IoT已成為傳統行業智能化升級的最佳通道,也是未來物聯網發展的重要方向。破浪前行的AI+IoT真正做到了“技術上天,應用落地”,并通過“驚世之作”讓這個時代變得更加意氣風發。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