挨星起星法(即替卦法)
選址依據(jù)山水形狀立向,玄空風水立坐向要與來龍同元,性質相同。
但是山川河流復雜,不能按八宮二十四山正向行走,甚至有時來龍的方向正好位于兩卦宮位之間的交界處,偏左偏右的情況很多。
此時,若要求得合理之氣,就需要用起星法求出飛星總盤。
總之,兼向作為正向的補充發(fā)揮作用。但是要想立兼向,也有困難,因為羅盤指針在不同的氣候條件下會受到磁場的干擾,所以真要求得兼向,需要下一番功夫的。
如果說下卦法用于二十四山向之正向,則起星法就用兼向。即:
二十四山向組成一個圓周,每個山向占15°,每一山宮或向宮從正中間分開,兩側每側為7.5°。如果放下羅盤,量的方向位于此宮15°的中間9°以內,則為正向,9°以外(包含9°)則為偏離正向,為兼向。
兼向就是具體的山向落入了每個山向兩側的3°以內。在三元羅盤上有120分針表格,每一個山向正好被分成五格,每格正好為確定是否兼向帶來方便,即量得的山向若落于該山向五格之最外側的格內,即為偏離正向而為兼向。
每格3°,如:坐山落在癸山的中間三格內即為癸山之正向,如果落入左側格內,則為癸山兼丑山;如果落入右側格內,則為癸山兼子山。
山向偏離一定程度要兼向時,卦氣就已經(jīng)不純了。玄空風水的關鍵即飛星需要根據(jù)二十四山向的陰陽來決定順飛逆飛,原則為陽順陰逆。
兼向會出現(xiàn)陰陽駁雜,如果是人元龍向左兼或地元龍向右兼,在兩個卦之間出現(xiàn)兼向,則不僅易出現(xiàn)陰陽駁雜,而且會出現(xiàn)卦氣與卦氣之間的駁雜。這時就需要調整駁雜之卦氣,采取替卦的方法。
在同一卦內,天元龍朝兩側會出現(xiàn)天元龍兼人元龍和天元龍兼地元龍;人元龍則會出現(xiàn)向右兼天元龍,地元龍會出現(xiàn)向左兼天元龍。在卦與卦之間,人元龍會出現(xiàn)向左兼另一卦的地元龍,地元龍會出現(xiàn)向右兼另一卦的人元龍。出卦相兼的兩種情況即人元龍與地元龍相兼,雖然是陰陽屬性相同,但卦氣駁雜;卦內相兼的四種情況為卦氣純然相同,天人互兼陰陽也相同,而天地互兼時則陰陽駁雜。
堪輿風水二十四山之挨星起星法——即替卦法的應用
故在兼卦中出現(xiàn)雜氣的兼法有:
出卦之人元龍兼地元龍與地元龍兼人元龍,
卦內之天元龍兼地元龍與地元龍兼天元龍。
卦內之天元龍兼人元龍與人元龍兼天元龍則無任何雜氣。
出現(xiàn)雜氣的兼法要尋找替卦,而沒有出現(xiàn)雜氣的兼法則沒必要尋找替卦。
因為大家普遍認為偏離正向就要尋找替卦。其實替卦的目的就在于消除雜氣,沒有雜氣當然不需尋找替卦。
如:子兼癸、癸兼子不用挨星,因為子與癸陰陽屬性相同,又屬于同一宮卦,雖兼而沒有雜氣。
癸兼丑用挨星起星是因為兼則出卦,卦氣相雜之故,子兼壬用挨星起星是因為此二山向陰陽屬性不同,出現(xiàn)陰陽相雜之故。
替卦的具體方法,即布好運盤之后,山向兩方落入運盤之星入中,然后二星排布九宮時,為消除雜氣,需要找別的星來代替此二星排布九宮。這便是替星訣。
替星訣只是簡單的幾句話:
子癸并甲申,貪狼一路行。
壬卯乙未坤,五位為巨門。
乾亥辰巽巳,連戌武曲名。
酉辛丑艮丙,天星說破軍。
寅午庚丁上,右弼四星臨。
口訣里寫明了二十四山向的替星,其實對照一下各卦宮之數(shù)與替星,就會發(fā)現(xiàn)二十四山向的替星里只有十三個山向有替星,其他十一個山向宮位沒有替星可尋。
如:乾卦三宮本來數(shù)就為六,替星仍是六,即無替星可尋。
用替卦時注意。替卦是對下卦的一種補充,若立正向即可獲得很好的格局,就沒有必要用起星方法,因它只是消除雜氣的手段。若立正向不能獲得好的格局的話,才可以考慮立兼向。
替卦有三種情況,分別為替山星,替向星和山向皆替,因二十四山向中只有十三個可替之故。尋替卦重在向星。如果山向兩星都沒有替星可尋,即便是在兼向的情況下取得旺山旺向也不吉,因為必然卦氣雜或陰陽之氣雜而招兇,不如考慮立正向為好。
在兼向時尋找替卦布盤方法:
1.布好元運盤,此與下卦法完全相同,然后看落入山方與落入向方之星,可將其寫入中宮,左上角為山飛星,右上角為向飛星。
2.查入中宮之山飛星與向飛星數(shù)所對應的宮卦,在該宮中找出與建筑同元的山龍,即可知道用何九星來替。
3.用替星替換掉入中宮的山飛星與向飛星。此時的陰陽順逆流布很關鍵,該陰陽的確定為原本山向對應的元龍性質為準。比如艮宮之艮為天元龍,數(shù)字為八,由于兼向而用七破軍代替之,此時七的陰陽仍然按艮宮的天元龍艮來定,艮為陽,則七入中后順行排布。又如巽宮的人元龍為巳,用武曲六替換之,此六入中后之陰陽仍然按巳山的陰陽斷,巳人元龍為陽,故此六入中之后順排。
4.五入中之后對應的中宮無替可尋,仍以建筑的元龍性質定陰陽,然后確定順排逆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