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學人民醫院 孫寧玲
與2017年AHA/ACC美國高血壓指南將高血壓定義為≥130/80 mmHg不同,新版2018歐洲指南保持了高血壓的定義標準≥140/90mmHg,仍推薦根據診室血壓,將血壓分為理想血壓、正常血壓、正常高值和1~3級高血壓。另外還給出了診室外血壓測量診斷高血壓的定義(動態血壓和家庭血壓測量)。
新版指南推薦血壓測量更廣泛使用診室外血壓,如ABPM和/或HBPM,HBPM和ABPM的臨床適用癥如:
關于高血壓的篩查和診斷,推薦根據患者多次就診、重復測量的診室血壓診斷高血壓(但重度高血壓患者,如3級高血壓或高危患者除外),或根據ABPM和(或)HBPM等診室外血壓診斷高血壓,特別推薦使用后兩者鑒別白大衣性高血壓和隱匿性高血壓。
影響高血壓患者的心血管風險的因素很多,有些是在以往指南中提及的危險因素,如性別、年齡、吸煙、總膽固醇升高、糖尿病等;有些危險因素是本次指南新增加的,包括如尿酸、心率(靜息狀態>80次/分)、早發更年期、心理因素和社會經濟因素等。值得重視的新增的危險因素尿酸從病理生理機制上來看是一把“雙刃劍”。生理濃度的血尿酸是細胞外環境中有效的抗氧化劑,清除人體中達60%的自由基。但高血尿酸卻是細胞內的促氧化劑,通過誘導細胞的氧化應激、線粒體功能失調、炎癥反應和腎素-血管緊張素系統(RAS)的活化等機制導致內皮功能障礙、血管平滑肌細胞增殖、間質炎癥浸潤等,引發CKD和心血管疾病的發生和進展。氯沙坦是一種血管緊張素Ⅱ受體拮抗劑,具有心腎保護作用。氯沙坦通過抑制URAT1活性促進尿酸排泄,可以明顯降低患者的血尿酸水平,并延緩心腎臟病進展。
血壓介導的靶器官損害(HMOD)則包括動脈僵硬度、心電圖或超聲檢測的左心室肥厚(LVH)、微量白蛋白尿、中/重度慢性腎病(CKD)、踝肱指數(ABI)<0.9,嚴重的視網膜病變等。亞洲高血壓患者lvh發生率不斷上升;高血壓合并lvh所導致的心臟舒張功能不全及發展為癥狀性心力衰竭的比例也在不斷增加。日本的研究顯示,高血壓患者lvh患病率>50%,并伴隨心血管事件顯著增加。我國社區采用心電圖評估左室肥厚對未經治療年齡>60歲高血壓患者LVH的發生率男性為26.9%、女性為47.1%。大量研究顯示預防/逆轉心電圖診斷的LVH可顯著降低心血管事件發病率和死亡率。ARB逆轉LVH 的作用已經得到大量臨床研究和薈萃分析結果確認。氯沙坦是目前循證醫學證據最明確具有逆轉LVH并改善心血管硬終點證據的ARB。
2018ESH/ESC高血壓指南采用了基于SCORE系統的10年心血管風險分層。推薦對未因發生心血管疾病、腎病、糖尿病、高血壓性LVH或單個危險因素顯著升高而處于高危或很高危的高血壓患者,使用SCORE系統進行心血管風險評估。對于高血壓患者,推薦使用他汀類藥物及抗血小板治療,但不推薦抗血小板治療用于一級預防。
對于正常高值血壓、1級到3級高血壓患者,都要一直強調改善生活方式。正常高值血壓合并有心腦血管病,尤其是合并冠心病的極高危患者,可以考慮在改善生活方式的基礎上啟動藥物治療。1級高血壓合并有心腦血管病、腎臟病或靶器官損害的高危和極高危患者應立即進行藥物治療;未合并心腦血管病、腎臟病和靶器官損害的低中危患者,如果生活方式干預3-6月后血壓不能達標,也應該進行藥物治療。2級和3級高血壓患者,無論心血管風險水平如何,都應立即啟動藥物治療加生活方式干預,爭取3個月內血壓達標。
基于診室血壓的推薦降壓目標:所有患者的首要治療目標應為將患者血壓降到<140>140><>
對于高血壓伴不同合并癥的患者,推薦糖尿病患者的收縮壓目標為≤130 mmHg,但前提是患者能耐受,另外要密切監測不良事件。CKD患者的收縮壓目標是130~ <140 mmhg。腦卒中/tia后患者的收縮壓目標是120~="">140><130>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