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我們大多時候認為疾病是由細菌或病毒引起的,但當機體自身的防御系統攻擊自身組織時也會發生疾病,這類疾病被稱為自身免疫性疾病,是由于機體對自身抗原發生免疫反應而導致自身組織損害所引起。迄今為止,已有超過80種已知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受累組織遍布全身各個區域,最常見的包括類風濕性關節炎、多發性硬化癥等等。
近日,歐洲知名的生命科學網站(Labiotech.eu)盤點了7種比較少見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以及新藥研發進展。
1、格雷夫斯病(Grave’s disease)
格雷夫斯病(簡稱GD)又稱毒性彌漫性甲狀腺腫,是一種常見的自身免疫性甲狀腺病,也是臨床甲狀腺功能亢進癥的最常見病因,該病是由于免疫系統錯誤攻擊甲狀腺并使其變得過度活躍,導致甲狀腺激素過度分泌,導致各種癥狀,包括甲狀腺增大、肌肉無力和眼球突出,后者具有潛在的失明風險。
GD的一線治療方案包括減少甲狀腺激素生成的甲狀腺藥物和/或放射學碘療法。但許多患者接受目前的一線療法會經歷失敗,最后剩下的選擇是手術切除甲狀腺,導致需要終身的甲狀腺替代療法,并帶來潛在的并發癥,如瘢痕和聲帶損傷。因此,尋找新的治療GD的方法仍然是必要的。
目前,英國生物技術公司Apitope正在開發一款首創藥物ATX-GD-59,該藥是一種基于肽的療法(peptide therapy),模仿抗原表位滅活攻擊甲狀腺的白細胞,阻止抗促甲狀腺激素受體(TSHR)刺激性抗體的產生,該藥靶向GD的免疫學基礎,有望成為60年來首個治療GD的疾病修飾創新療法。今年1月,Apitope公司公布了I期臨床研究結果,數據顯示,ATX-GD-59治療GD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12例患者接受18周治療后,大部分患者甲狀腺功能正常,促甲狀腺激素受體(TSHR)抗體水平正常。
2、銀屑病(Psoriasis)
對銀屑病等皮膚病的一種常見誤解是,它們大多只是化妝品損傷和不適。然而,類似于燒傷受害者,皮膚損傷在疾病發作期間可以非常嚴重,使得患者不能正常地調節體溫,并容易受到危及生命的感染。
目前,股息護理以及一些生物制劑可用于治療銀屑病。然而,抗體療法可能被證明是一種更有效的方法。各大生物技術公司也正在爭先恐后地將各自產品推向市場。
丹麥制藥公司LEO Pharma抗體藥物Kyntheum(brodalumab)在歐洲率先獲得批準,之后德國生物技術公司MorphoSys的抗體藥物guselkumab也獲得了EMA的批準,該藥在多種罕見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中有望超過艾伯維最暢銷的藥物修美樂(Humira)。
目前,諾華正在2個III期臨床研究中將secukinumab與Humira進行對比。另一個競爭性抗體是來自比利時生物制藥公司優時比(UCB)的bimekizumab,該藥已在IIb期臨床獲得積極數據。
今年早些時候,荷蘭生物技術公司募集了1500萬歐元來開發銀屑病無針療法,該療法針對特定的激素受體來減少炎癥。同時,三星Bioepis公司也推出了強生Remicade(英夫利昔單抗)的生物仿制藥。活躍在該領域的其他公司包括Delenex Therapeutics,瑞典Affibody和德國的Switch Biotech。
3、葡萄膜炎(Uveitis)
葡萄膜炎是眼睛色素層(葡萄膜)炎癥的總稱,通常采用抗炎性類固醇滴眼劑治療,這會導致眼睛感染和疼痛。
與銀屑病一樣,目前有許多公司正在開發治療葡萄膜炎的抗體新藥,其中一些已經獲得成功。例如,去年,艾伯維Humira獲歐盟EMA批準,治療兒童葡萄膜炎。在美國,該藥于2016年獲批治療葡萄膜炎。此外,諾華也已經證明其抗體藥物secukinumab除了治療銀屑病之外也能有效治療葡萄膜炎。
另外,也有一些生物技術公司正在開發細胞療法治療葡萄膜炎。法國TxCell公司的T細胞療法已被美國和歐洲授予治療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的孤兒藥資格,不過該療法尚未進入人體臨床。Apitope公司也正在測試一款T細胞免疫療法,治療葡萄膜炎和銀屑病。
另有其他公司在開發小分子療法。去年,Galapagos和吉利德開展了II期臨床,在非感染性葡萄膜炎中測試了filgotinib的潛力。
4、結節病(Sarcoidosis)
結節病是一種很難理解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中炎癥細胞在某些組織,特別是肺組織中形成肉芽腫,該病最常見的癥狀是呼吸問題和胸痛,盡管它們也可以發生在任何其他組織,包括大腦。
強生的Remicade已被證明能夠有效治療肺結節病。另一方面,該公司旗下公司Centocor在結節病II期臨床中未能證明抗體藥物ustekinumab和golimumab的療效。
艾伯維的Humira也能夠有效治療結節病,II期結果顯示該藥降低了該病患者的病灶大小。
5、阿狄森氏病(Addison'disease)
阿狄森氏病是當控制激素釋放的內分泌系統變得放松時發生的一種疾病。該病是由一種叫做21羥化酶的酶引起的,它攻擊腎上腺并損害其產生激素皮質醇和腎上腺素的能力。該病可能導致一系列癥狀,包括虛弱、疼痛、低血壓、皮膚區域色素沉著。當激素水平過低時,也會發生急性發作。
阿狄森氏病可通過常規的激素替代療法替代皮質醇。然而,這可能比較麻煩,因為像糖尿病患者,必須隨身攜帶皮質醇注射器以備緊急使用。
今年早些時候,倫敦大學瑪麗皇后學院的研究人員使用了從尿液中分離的細胞來產生人工腎上腺體,這可能通過補充身體的皮質醇水平來幫助治療疾病。
6、白癜風(Vitiligo)
白癜風常被誤認為是皮膚色素沉著過度,但實際上相反,這是一種皮膚色素流失。該病通常用皮質類固醇和光療治療,這可能導致皮膚過早老化并增加患皮膚癌的風險。長期使用糖皮質激素有一定的副作用,從骨質疏松癥到升高的感染和糖尿病風險。因此,該領域迫切需要尋找新的替代治療方案。
目前,丹麥生物技術公司Vilacta Bio正在開發可通過使用納米顆粒藥物遞送技術增強免疫系統的皮膚潤膚液。納瓦拉大學的一項I/II期研究表明,將患者來源的黑素細胞移植到患處皮膚可以治療白癜風。在歐洲之外,澳大利亞生物制藥公司Clinuvel Pharma也有一個藥物SCENESSE處于II期臨床。
7、肉芽腫病(Granulomatosis)
肉芽腫病是一類血管炎或血管炎癥,包括許多綜合征和罕見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中一些知之甚少。肉芽腫病可導致體重減輕、疲勞和呼吸急促。通常用皮質類固醇和免疫抑制劑治療,這會增加感染的風險。
荷蘭格羅寧根大學和美國生物技術公司Kineta正在研究一種來源于海葵的藥物,發現它對肉芽腫病的并發癥有積極的療效,該藥有望提供一種皮質類固醇替代療法。
后記:在全球范圍內,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發病率逐漸升高,越來越多的人被確診自身免疫性疾病。開發新的治療方法有助于減少這些疾病對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并減少其他療法帶來的副作用。目前,有許多生物技術公司正在致力于開發抗體療法,其他一些技術如免疫療法和細胞療法也在為自身免疫性疾病領域的新藥研發助力加油,正在為該領域帶來創新的治療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