琺瑯彩,將畫琺瑯技法移植到瓷胎上的一種釉上彩裝飾手法,正式名稱為“瓷胎畫琺瑯”,后人稱“古月軒”,國外稱“薔薇彩”。瓷胎琺瑯彩始創于清代康熙晚期,是引進國外琺瑯材料創制而成的,并一舉成為極名貴的宮廷御用瓷器。瓷胎琺瑯彩頂盛時為雍正期至乾隆期。但雍正期的琺瑯彩水平最高,工藝最美。乾隆時期慢慢轉向粉彩,故琺瑯彩終止于乾隆后期,同時還有一部分瓷器其釉料有琺瑯釉和粉彩共存。這是過渡時期的琺瑯彩器,你說它是琺瑯彩嗎,它有粉彩,你說它是粉彩嗎,它又有琺瑯釉,但瓷藝水平都很高。琺瑯彩的制作是由景德鎮燒制的上好素白瓷送進宮中再由宮中畫上琺瑯彩釉烘烤而成。畫工技藝特高,加工水平嚴格控制,如有缺陷即刻打碎處理。由于琺瑯彩器是專供宮廷皇室玩賞之用,不得向外流失,故而數量特少。收藏者很少人可見到此類珍稀品,故一般很難鑒別琺瑯的與粉彩的區別。在雍正時期出現了很多極其優秀的陶瓷作品,但瓷胎琺瑯彩在制作程序和用料上是其他眾多品種無法比擬的。畫工也不是一般的窯工,而是皇宮里面頂尖的專業畫師,所以這些器物可以代表當時最高的藝術水平,最高的工藝水準。
雍正年制玉壺春瓶
琺瑯彩瓷的特點是瓷質細潤,彩料凝重,色澤鮮艷靚麗,畫工精致。制作琺瑯彩瓷極度費工,乾隆以后就銷聲匿跡了。康熙的琺瑯彩瓷大多作規矩寫生的西番蓮和纏枝牡丹,有花無鳥,顯得單調。而雍正以花卉圖案居多,山水、人物也有。當時尤為突出的是畫面上配以相呼應的題詩。雍正時這些題詩的書法極佳,并于題詩的引首、句后配有朱文和白文的胭脂水或抹紅印章,其印面文字又往往與畫面及題詩內容相配合,如畫竹的用“彬然”、“君子”章;畫山水的用“山高”、“水長”章;畫梅花的用“先春章等。琺瑯彩瓷器可以說秉承了歷史上中國陶瓷發展以來的各種優點,從拉胚、成型、畫工、用料、施釉、色彩、燒制的技術上幾乎是最精湛的。在乾隆時期出現了很多極其優秀的陶瓷作品,但琺瑯彩在制作程序和用料上是其他眾多品種無法比擬的。畫工也不是一般的窯工,而是皇宮里面頂尖的專業畫師,所以這些器物可以代表當時最高的藝術水平,最高的工藝水準。
此件為雍正年制琺瑯彩玉壺春瓶,口徑5.1cm,底徑6.2cm, 高19.3cm, 瓷胎瓷胎細薄,胎質密集,修胎規則,完整無缺。此玉壺春瓶畫工精致靈動。,彩頭鮮艷。瓶身一對孔雀相伴于盛開的花樹下,活靈活現。宛若一副畫,十分喜人。這件玉壺春瓶圖案色彩明艷熱烈亦不失沉穩是其鮮明的特色,層次分明,畫工精細,釉面肥厚,器形獨特,胎腳包漿自然,整器看來,簡潔而不失優雅,繁復而不雜亂。色澤潤澤,如此大氣之作,必是出身高貴,底款書“雍正年制”。為雍正時期官窯。
雍正年御制琺瑯彩玉壺春瓶
此雍正年制琺瑯彩玉壺春瓶,瓶身為兩只孔雀相伴,外帶纏樹花卉紋。極為喜人。意為生生不息,萬代綿長,吉祥和諧之意,最為珍貴的還是碗底鑄有“雍正年制”款識。琺瑯彩器因用于觀賞和把玩,所以少有大器件,而且僅限于官窯。制作過程是先在景德鎮燒好素胎,運到紫禁城后,交內務府下的如意館,由畫師繪畫,再送到養心殿低溫焙燒制成。所以數量少,價值高。由于琺瑯彩器是專供宮廷皇室玩賞之用。故而數量特少。此件雍正玉壺春瓶描繪院畫風格的花鳥、花卉、竹石、山水等圖案,畫面空白處題以書法極精、內容文雅的相應詩句。乃雍正琺瑯彩瓷器真正成為制瓷工藝與詩、書、畫、印相結合的藝術珍品。可見其珍稀與寶貴。實乃難得一見的瓷器精品,一件非常上檔次的古玩收藏精品。極具收藏價值和投資價值。而本公司有幸征集到此精品藏品。將在7月-8月在新加坡拍賣。若對此藏品有收藏和投資意向的買家可以前去競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