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谷包括以下分類:稻類、麥類、豆類、雜糧類、薯類,同時也習慣地將米和面粉以外的糧食稱作雜糧,而五谷雜糧也泛指糧食作物,所以五谷也是糧食作物的統稱。
五谷雜糧六大好處
1. 補充消耗
2. 提供能量
3. 保證代謝順暢
4. 補益臟腑
5. 美容養顏
6. 調理臟腑偏頗
五谷雜糧可養五臟。早在古代就有“一谷補一臟”的說法。大豆重養腎、大米重潤肺、小米重養脾、高粱重養肝、小麥重養心。
小米能益腎和胃、除熱補虛、安神健胃。小米所含豐富的色氨酸,可輕松被人吸收,色氨酸會促使分泌五羥色氨酸促睡血清素,是很好的安眠健胃食品。
高粱能溫中澀腸、止霍亂、利小便、健脾益中、補氣清胃。高粱對小孩消化不良、大人脾胃氣虛現象有顯著的治療功效。
小兒消化不良,可取高粱入鍋炒香,去殼磨粉,每次取2—3克調服。但高粱性溫,含有具收斂止瀉作用的鞣酸,便秘者不宜食用。
薏米,其所含蛋白質遠比米、面高,易消化吸收,對減輕胃腸負擔、增強體質有益。薏米有清熱強身、健脾補肺、止瀉和胃、消浮腫,可緩和腸、胃輕度炎癥的作用,適合腳氣病、浮腫者食用,也可改善粉刺、淡化黑斑、雀斑與皮膚粗糙等現象。
現代研究證明,薏米有抗腫瘤、增強免疫力、降血糖等功效。將薏米與大米煮粥或加入適量冰糖食用,能使腫瘤患者食欲增加、減低放化療的毒副作用。此外,薏米中含有的薏苡素對橫紋肌有抑制作用,可減少皺紋,愛美的人不妨多吃。
芡實能補脾益腎、收斂止瀉、鎮痛鎮靜、緩和腹瀉、神經痛、風濕骨痛腰膝關節痛等癥狀。芡實也能健脾胃、補脾生血,使人耳聰目明,美化肌膚,防老抗衰。
蕎麥能益氣力、開胃寬腸、清熱解毒。蕎麥在醫學臨床上被使用于防治高血壓、腦中風、動脈硬化、腎炎等疾病。其中所含亞油酸,可降低膽固醇與體內血脂。
黃豆有“豆中之王”之稱,被人們叫做“植物肉”、“綠色的乳牛”,營養價值最豐富。黃豆能夠健脾開中、潤燥消水、寬中益氣、清熱散血,脾胃虛弱者宜常吃。黃豆能預防改善乳癌、前列腺癌及改善婦女更年期癥狀、骨質疏松等;保持血管軟化、改善缺鐵性貧血、神經衰弱。用黃豆制成的各種豆制品如豆腐、豆漿等,也具有藥性:豆腐可寬中益氣、清熱散血,尤其適宜痰熱咳喘、傷風外感、咽喉腫痛者食用。
燕麥能夠補脾益腎、止血消腫、補虛強體。燕麥所含的亞油酸對糖尿病、便秘有很好的改善,并抑止膽固醇、調理病后體弱、預防心血管疾病、維持身體血糖穩定。
糙米能幫助消化,比白米更容易消化吸收,能預防腳氣病和排除毒素。糙米保留了胚芽,胚芽只占米的百分之三,但所含的維生素和礦物質卻占到了百分之七十,特別是維生素B1。因此,更適合嬰兒和糖尿病以及想保持苗條身材的人食用。糙米保留了大量膳食纖維,可促進腸道有益菌增殖,加速腸道蠕動,軟化糞便,預防便秘和腸癌;膳食纖維還能與膽汁中膽固醇結合,促進膽固醇的排出,從而幫助高血脂癥患者降低血脂。
黑豆是一種清熱滋陰,補益腎精。適量食用黑豆,對糖尿病、視力下降、須發早白、濕疹腳氣、貧血,有很好的療效。每天吃些黑豆粉,拌上芝麻粉、核桃粉,能使頭發烏黑亮麗。現代人工作壓力大,易出現體虛乏力的狀況。要想增強活力和精力,按照祖國醫學的理論,補腎很重要。黑豆就是一種有效的補腎品。根據中醫理論,豆乃腎之谷,黑色屬水,水走腎,所以腎虛的人食用黑豆是有益處的。黑豆對年輕女性來說,還有美容養顏的功效。
黑米是糯米中的珍貴品種,是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患者理想的膳食調養品,也是營養價值極高的滋補品,【紅樓夢】中稱之為“御田胭脂米”。紫米和黑米等紫黑色的雜糧一般都富含花青素,具有抗氧化作用,能預防脂肪氧化和維護眼部血管健康。
芝麻潤腸通便,而且活血養顏,生發黑發,更有健腦和增強記憶力以及延緩衰老的作用。芝麻中含有防止人體發胖的物質,在節食減肥的同時,配合芝麻食用,粗糙的皮膚可獲得改善。
小麥味甘,性平微寒,有健脾益腎、養心安神功效。心煩失眠者可用小麥與大米、大棗一起煮粥服食。此外,麥麩含高膳食纖維,對高脂蛋白血癥、糖尿病、動脈粥樣硬化、痔瘡、老年性便秘、結腸癌都有防治作用。
味甘性平,具有健脾利濕、開胃益智、寧心活血的作用。玉米油中的亞油酸能防止膽固醇向血管壁沉淀,對防止高血壓、冠心病有積極作用。此外,它還有利尿和降低血糖的功效,特別適合糖尿病患者食用。美國科學家還發現,吃玉米能刺激腦細胞,增強人的記憶力。玉米中所含的黃體素和玉米黃質可以預防老年人眼睛黃斑性病變的發生。
綠豆性寒涼,具有清熱解毒的功能。營養豐富,是防暑的佳品,可制成多種糕點、粉絲、粉皮,釀制綠豆大曲。
中醫認為紅豆清熱祛濕、消腫解毒、清心除煩、補血安神,還能為身體補充鉀、鎂、磷、鋅、硒等營養元素。李時珍稱紅豆為“心之谷”,紅豆既能清心火,也能補心血。另外,紅豆粗纖維物質豐富,有助降血脂、降血壓、改善心臟活動功能等。紅豆富含淀粉,因此又被人們稱為“飯豆”,它具有“行津液、利小便、消脹、除腫、止吐”的功能。赤小豆是人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高營養、多功能的雜糧。
花生是“十大長壽食品”之一,富含維生素、蛋白質、脂肪、核黃素、不飽和脂肪酸和鈣、磷等,其對脾胃失調、咳嗽氣喘、貧血、便秘、腸燥等都有很好的治療作用,是一種老少皆宜的食品。
紅薯可以補脾益胃,通便,益氣生津,潤肺滑腸。紅薯是低熱量、低脂肪的食品,還能阻止碳水化合物變成脂肪,在秋冬季食用能夠起到減肥的作用。而且紅薯富含鉀、β-胡蘿卜素、葉酸、維生素C和維生素B6,這5種成分均有助于預防心血管疾病。
蠶豆中含有調節大腦和神經組織的重要成分鈣、鋅、錳、磷脂等,并含有豐富的膽石堿,有增強記憶力的健腦作用。蠶豆中的鈣,有利于骨骼對鈣的吸收與鈣化,能促進人體骨骼的生長發育。
蕓豆具有溫中下氣,利腸胃,止呃逆,益腎補元,鎮靜等功效。對治療虛寒呃逆,胃寒嘔吐,跌打損傷,喘息咳嗽,腰痛,神經痛均有一定療效。蕓豆含有皂苷,尿毒酶和多種球蛋白,能有效提高免疫力,激活淋巴T細胞,而尿毒酶更是對肝昏迷患者有較好療效。蕓豆還是一種高鉀低鈉食品,很適合于心臟病,動脈硬化,高血脂和忌鹽患者食用。
小扁豆能益氣、化濕、消暑。小扁豆可以提供蛋白質,并能夠降低膽固醇的可溶纖維,它的含鐵量是其他豆類的兩倍。小扁豆中維生素B和葉酸的含量也較高,葉酸對女性非常重要,可以降低胎兒畸形率。
豇豆具有理中益氣、健胃補腎、和五臟、調顏養身、生精髓、止消渴、吐逆泄痢、解毒的功效。主治嘔吐、痢疾、尿頻等癥。
【食療師】取證課程精彩剪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