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大象視界】孤品重器!這樣兩件奇特銅爐您見過嗎?

中貿圣佳秋拍的銅器陣容,或許堪稱是整個內陸秋拍最為強大的,其中,有兩件堪稱孤品級的銅爐重器,體量巨大,紋飾特殊,其背后或許承載著極為重要的歷史意義,即便在全球各大博物館,我們都難以看到這樣的藏品!今天,就讓我們來一一解讀一番!


康熙六十大壽慶典的重器

LOT 697

清康熙 御制銅鎏金百壽蓮紋朝冠耳象足爐

H:63cm,D:56.2cm

RMB:8,000,000-12,000,000

大象的身高約有180cm,但站在這件巨爐邊,還是顯得矮小了不少,而如果您近距離欣賞這件巨爐,其渾身上下所散發出的皇家富貴氣息,絕非一般明清銅爐可比。整件爐子精銅鑄就,高63公分,撇口深腹,至底收為束腰,承蓮臺座,下放為象首狀三足。三足作象首卷鼻狀,象額披掛瓔珞,雙目綿長似鳳目,眼角及卷鼻上刻百褶,更兼在碩大的蒲耳上細刻紋脈,栩栩如生間愈顯精巧之極。爐身兩側置一對朝冠耳,與爐身以太極圖案相連接,線條端莊大氣。

整件巨爐的裝飾可謂華麗之極,施燒古鎏金工藝,腹部以鏨胎技法滿飾仰蓮紋,蓮瓣層疊密布,尖端回卷并飾云紋,向上突起,甚具層次感。束腰處的蓮臺同樣制作得極具立體感,瓣尖裝飾三朵突起的卷云紋,紋樣立體生動,可見其工藝追求到了極致,這樣的制式,為宮廷御制無疑!

2019年中國嘉德秋拍

清 康熙宮廷御制銅鎏金釋迦牟尼佛 

成交價:6325萬元

這種細節的裝飾讓大象聯想起剛剛在中國嘉德秋拍拍出6325萬元的這尊存世罕有的大體量康熙宮廷釋迦牟尼,其蓮座的鑄造也同樣極具層次感,瓣尖也裝飾三朵突起的卷云紋,這種便是代表著康熙宮廷最為高級和精致的做法了,也足可以想見這件銅爐的級別之高。這和后來乾隆宮廷的制作有著顯著不同。

而最為引人注目之處當屬其腹部每枚蓮瓣皆陽刻一篆文“壽”字,爐耳也滿施壽字紋,全器計刻壽字279枚,通體壽字無一寫法相同者,而且都以鎏金裝飾,足見作器者之匠心。

如此巨大的尺寸,仍在裝飾上一絲不茍,所耗金料、工時之多,即便在清代宮廷也屬奢侈之物。而且我們查閱公私收藏,還未見與本品相同的器物,從其紋飾上推斷,應該是皇帝壽典上的進獻之禮。

清 康熙 青花萬壽字大尊 故宮博物院藏 

單純以“壽”字作為紋樣裝飾器物,是康熙朝宮廷作器所獨創的裝飾手法。目前所見者,以瓷器最為多見,最為知名的應屬青花萬壽字大尊。其通體以青花書寫一萬個“壽”字,萬壽尊上的10,000個字是由1,000個不同的字或字形構成,每個字或字形按一定規律書寫10遍。

清康熙 釉里紅百壽字筆筒 故宮博物院藏 

清 康熙 青花百壽字碗 故宮博物院藏 

除此以外,故宮博物院藏品中可見一件釉里紅百壽字筆筒,及一件青花“壽”字碗,皆滿書“壽”字,為康熙年間為皇帝特制的壽禮。

《萬壽盛典初集》·卷四十二:《萬壽盛典圖》

有關康熙皇帝六十歲大壽的盛況,歷史上的記載眾多,甚至還繪圖記錄,皇室、宗親、藩王、文武百官、甚至市井小民,都在朝廷所主導的安排中參與其中,為慶?;顒哟钪玫牟逝?,從西直門一直延伸到暢春園,長達20里,展開了一項史上未曾有過的大規模的祝壽活動,也就是“康熙萬壽盛典”。

而據清代宮俗,皇帝壽辰時,皇子王公及要員大臣皆須呈進貢物,自壽佛、金玉、珠寶,至鼎彝、字畫,盡取所藏之精粹進獻皇帝。尤其在康熙帝六旬壽辰上,諸位欲袒忠心的皇子們更是極盡珍奇罕貴之能事。

《萬壽盛典初集》·卷五十四

據《萬壽盛典初集》(清康熙五十六年武英殿刻本),一觀康熙五十二年之盛況,書中記載的皇子禮單中,常有各類壽紋金玉珍器。而尤應提及的是,當時為雍親王的胤禛(即后來的雍正皇帝),即進獻有“萬壽鎏金鑲嵌集錦寶鼎”一尊。此條記載與中貿圣佳本次秋拍中的“御制銅鎏金百壽蓮紋朝冠耳象足爐”相對照,在“萬壽”、“鎏金”等關鍵詞上頗有相似之處,足以令人聯想了。

康熙皇帝(1654-1722)

康熙帝篤信佛教,宮中除多鑄佛像外,作器也常用佛教紋飾。此尊百壽爐投其所好,器身裝飾無不暗含佛教吉寓。如器身蓮瓣環繞7層,有七級浮屠,功德圓滿之意;每層飾蓮瓣33片,借喻佛教'三十三天'之說,器耳上端正反各飾一壽字,與耳飾的太極圖相呼應,寓意陰陽和諧,國泰民安;雙耳側面各飾11個壽字,與佛教“十一力”之說相合,謂大慈悲力、大誓愿力、大智慧力、大三昧力、大威神力、大摧邪力、大降魔力、天眼遠見力、天耳遙聞力、他心徹鑒力、光明遍照攝取眾生力,此十一力可盡除邪魔,普度眾生;爐底象足與覆蓮亦是佛教中普賢菩薩的象征,為大乘佛教中大愿大行之代表,寓意大乘佛教之精神。

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的賀壽曠日持久,從三月十八日開始,歷時數十天盛況持續未減,而直到四月初八日這天,也是我國佛教之中最大的節日之一“佛誕節”,康熙六十大壽又逢佛誕,而這件孤品巨爐也正是將賀壽與尊佛有機結合,既滿足了賀壽之意,又弘揚了佛法之心,無疑是宮廷造辦處為康熙皇帝賀壽器中的極品!


孤品龍紋爐背后的重大歷史含義

接著我們再來看第二件重器,如果說第一件重器巨爐的制作背景和年代相對明確,那么這第二件重器值得研究和探討的地方,就更多了,而其背后或許同樣承載著極為不平凡的歷史背景,一起來看看基本信息:

LOT0699 

清康熙 浮雕云龍沖天耳三足爐

款識:大明宣德年制

尺寸:L: 27cm, H: 16.7cm, W: 5450g

著錄:《 異 云 —— 明 清 宣 德 爐 集 珍》第 52 頁,2016 年 Art Media

Resources 出版

來源:臺灣清翫雅集成員蔡辰男舊藏,臺灣翦淞閣黃玄龍舊藏

RMB  5,000,000-8,000,000

和上一件的宮廷御制銅爐的年份明確指向康熙所不同的是,現在我們所看到的這一件,盡管同樣的確鑿無疑的官造銅爐,同樣體量巨大,直徑達到近30公分,5.45公斤重,上手的感覺極其壓手,同時,高浮雕的龍紋工藝,精細打磨,這樣大體量、做工極為考究的銅爐,為宮廷官造無疑。

但接下來的問題就出現了,這件體量巨大而又罕見的爐子,究竟是清代官造還是明代官造呢?

我們平臺介紹銅爐的次數很多,也曾經多次講過,宣德朝之后的歷朝歷代,無論是官造還是民造,銅爐上經常都會落“大明宣德年制”款,這對于銅爐的斷代增添了不小的麻煩,而即便是清代宮廷官造銅爐,也常常會落“大明宣德年制”款。但事實上,如果深入的比對研究,明清銅爐的斷代還是有著許多突破口,而研究越深入,我們越能夠挖掘到藏品非凡的歷史價值和文化價值。本月稍早我們曾經專門為朋友們報道了匯集眾多業內精英的宣德爐研討會:

【大象視界】開眼界!一線藏家聯手呈現崇禎時期宣德爐特展

中貿圣佳這件銅爐在華人收藏圈很有名,其最早為臺灣清翫雅集成員蔡辰男收藏,后則經臺灣翦淞閣黃玄龍先生經手,現藏家也是業內有名的銅爐藏家,可謂歷經多位名家的遞藏,不過一直以來,對于它的斷代,卻一直都有著不同的說法,當時蔡辰男先生和黃玄龍先生都將其定為明代萬歷時期,其大致理由為,三足乳足為柱狀,較長且直,偏向于明中晚期風格,同時,其龍紋的某些特征和萬歷時期的官窯瓷器或者是官造漆器比較類似。

左圖:中貿本品龍紋  

中圖:萬歷龍紋  

右圖:康熙龍紋

這件的龍爪皆為三爪,而持萬歷觀點的認為,這件銅爐的龍紋背上,每隔三片低龍鰭,即有一高起者,這和萬歷朝官造瓷器和漆器的龍紋特點都十分接近,而康熙時期,云龍紋龍身成“弓”形,龍的動感較強,氣魄威武。從整體氣勢上看,中貿的這件龍身較為粗壯,其前后足之間的身體呈“弓形”,腹部的下墜也非常明顯和明晚期相對纖細的龍身有所不同,似乎又更接近康熙一朝龍紋的氣息。

但事實上,明清官造銅爐帶有浮雕龍紋的器物存世極少,因此,很難提供足夠多的標準件進行比對,而僅僅從龍紋上比對,似乎很難成為斷代最具信服力的證據。而且光從龍紋上看,和萬歷和康熙時期的龍紋都有某些相似之處。

而從其款識來看,大象個人認為,或許更加符合清代官造的風格。明代銅爐的款識,更加注重書法的筆意,字口相對也比較輕淺,總體感覺更靈動。而清代的爐款更注重字口的深峻整齊,筆畫勻稱有力,追求榜書的效果,總體感覺更規矩,而且在布局上撐的更滿。

同時,研究經驗表明,明代銅爐“大明宣德年制”的“德”字往往右邊的“心”上沒有一橫,而清代的銅爐則往往會多一橫,這種說法雖然不絕對,但也不無道理,我們在市場上找出大象印象中僅有的兩只龍紋銅爐進行比對:

2015年中國嘉德春拍

15世紀 銅浮雕云龍紋象首簋式爐 高11cm;直徑13.4cm

成交價:218.5萬元

2016年香港佳士得春拍

明宣德 御制銅云龍紋簋式爐  寬20.5cm

成交價:424萬港元

以上兩件銅爐,體量都要明顯小于中貿的這一件,但也都帶有浮雕龍紋,一件出現在2015年嘉德牧心齋專場上,當時斷代為15世紀,另一件則是在2016年香港佳士得,佳士得直接斷代“明宣德”(斷代可以商榷)。

左圖:中貿圣佳本品款識 

右圖:2016年香港佳士得春拍款識

我們如果仔細觀察其款識,“德”字右邊都沒有一橫,無論這兩件銅爐到不到宣德,它們的年代為明代是業內的普遍共識。

2016年北京保利春拍

清康熙 蚰耳簋式爐連座

成交價:270.25萬人民幣

反觀2016年北京保利春拍“吉金”專場上有一件蚰耳爐,十分符合清早期官造銅爐的特點,其落款“大明宣德年制”的“德”字右邊便有一橫,而且從落款風格上來看,和中貿的這件也更加的接近。

而從浮雕的云紋來看,中貿的這件和前文中所提到的兩件明代銅爐,更是有著顯著的不同,銅爐收藏家何朝陽先生最近對于這件銅爐的云紋進行了深入的研究,有了十分值得關注的新發現!中貿這件的云紋布局十分的規整,而且云紋如花瓣裝一圈圈向外發散,形成了多瓣的層次,刻畫精深,打磨精細,而右圖上斷代為明代的云紋成單片靈芝裝,云紋的刻畫顯得更加的寫意,兩者呈現出了顯著的不同。

但正如前文中我們所提到的,中貿這件浮雕云龍紋銅爐堪稱是存世的孤品,我們從來沒有在公私所藏的任何意見銅爐中看到有這樣的云紋!而何朝陽先生經過深入的研究,終于找到了極為可靠的比對標準件,這便是北京古觀象臺!我們在里面發現了類似的康熙云龍紋!

北京古觀象臺,位于北京市東城區建國門立交橋的西南側,建于1442年,是世界上最古老、使用時間最長的國家天文臺之一,其以建筑完整、儀器精密優美、融合中西方天文學成就于一體而聞名于世。清康熙八年(1669 年)至十二年(1673 年),在皇帝旨意下,比利時傳教士南懷仁按西方天文學的度量制和儀器結構,親自設計、督造了黃道經緯儀、赤道經緯儀、地平經儀、象限儀(地平緯儀)、紀限儀(距度儀)、天體儀等大型鑄銅天文儀器,放置在觀象臺上。這批天文儀器的制作在清宮檔案中有著極為明確的記載!

赤道經緯儀

赤道經緯儀是康熙十二年制成安裝的古天文觀測儀器之一。該儀器主要用于測量恒星以及太陽、月球、行星等天體的位置,重達 2720 千克,至今仍完好地保存在北京古觀象臺的觀測平臺上。同期鑄造的黃道經緯儀和其他儀器也有同樣的云龍紋底座。對比不難發現,這些皇家天文儀上的龍和云紋與云龍紋沖天耳爐幾乎一模一樣!

首先是龍的氣度和神態一致,龍頭都做昂首張嘴咆哮狀,龍嘴短闊有力,眼睛略微突出,束裝頭發向后飄飛,所有的細節都如出一轍。龍周圍的云紋,也完全相同!并且,均為極精良的黃銅制品!據此我們已經可以斷定,這只龍紋沖天耳宣德爐確鑿無疑是康熙時期的皇家器物!

南懷仁(1623-1688)

順治到康熙早期,湯若望是其中最主要的傳教士,官至一品,擔任欽天監監正,負責預測天象、修訂大清歷法、鑄造新式大炮。他的助手南懷仁(Ferdinand Verbiest,1623-1688 年),曾擔任康熙的科學啟蒙老師,為更好地講授幾何學,特將《幾何原本》譯成滿文,還陪同皇帝出巡,沿途講解如何觀天測地。清宮檔案記載,古觀象臺上的這些巨大的皇家天文儀,正是按照南懷仁的設計圖紙所建造的,因此,這也解釋了為什么我們在其他明清銅爐上看不到類似的云龍紋圖案,因為,這件沖耳爐或許正是來自于南懷仁的設計!體現了當時宮廷藝術東西方藝術交流融合的面貌!

我們進一步的大膽進行分析猜想,觀象臺是明清皇家天文臺,觀測天象,制定歷法,指導農時,這些不但關系民生, 也是帝國穩固的基礎之一,而沖天耳爐顧名思義,為“敬天法人”之意,宣德爐譜上記載最早正是用來祭天的皇家禮器,而龍在傳說中是興云致雨的神物,也是“天”的物化形象,更是皇權的體現, 故而皇家觀象儀用云龍紋裝飾。

相傳,李自成攻占北京城之后,搜刮盡京城金銀銅器,將其熔餅,車載運回陜西,徐宗澤先生 1938 年著作《中國天主教傳教史概論》一書中也提到:“明崇禎時西士所制之測天儀器,俱被李自成入京時,毀壞幾無存者:圣祖乃命南懷仁另制新器,懷仁奉旨監造……” 天下初定,康熙皇帝添置大型天文儀器設備時,按儀器裝飾紋樣重新鑄造宣德爐,在安放新儀器時,在紫薇殿陳設新的禮器,隆重舉行祭天儀式,作為雄才大略的千古一帝,重新啟用天文臺,以安天下黎民蒼生,中貿圣佳的這件銅爐,便很有可能正是在當時為康熙皇帝敬天所御用!

晚清拍攝的古觀象臺

1900 年八國聯軍攻入北京后,德軍和法軍瓜分到了觀象臺上的大型天文儀,后來終于被我們追索了回來,但當時的很多小型設備和器物,可能就成了當年侵略者的私人戰利品,流傳海外,而幸而這件或許正是用于康熙皇家天文臺上祭天所用的沖天耳爐,歷經多位海外重要私人遞藏,在漂泊了一百多年后,終于回到了北京!

在今年的瑞士闊樂拍賣會上,有一只體量巨大的牡丹紋裝飾的鎏金鳳耳簋式爐,也是落宣德款,業內同樣將其斷代為康熙,采用了具有同樣寫實風格的圓雕鳳凰和高浮雕牡丹紋表現手法,一派皇家的富麗堂皇。兩只宣德爐,一龍一鳳,有異曲同工之妙。同樣的宏大、飽滿、雄健,從設計、鑄造、打磨、燒色各方面都趨于完美,反映了清代康熙時期宮廷造宣德爐的藝術高度。而中貿這件堪稱是全球公私藏品中唯一的一件康熙御制浮雕云龍紋銅爐,傳承有序,精美碩大,其背后或許又承載著重要的歷史意義!其市場表現太值得期待了!

以下我們再簡單瀏覽一下本次中貿秋拍銅器部分的其他精彩藏品:


乾隆宮廷銅器專題

LOT660

清乾隆  螭虎繞蓮鈕銅鎮

H:5.2cm

RMB: 150,000-200,000

款識:乾隆年造

中貿圣佳主打的“璀璨夜場”呈現了一批乾隆宮廷銅器,門類齊全,質量整齊,能夠呈現這樣的一個拍賣專題,極其難得,如果收齊整個專題,乾隆朝的宮廷銅器算是打通關了。

如乾隆宮廷文房,整體構思頗為巧妙,并鑄有『乾隆年造』四字篆書橫款。既是一件實用器,也是隨手把玩的佳器。

LOT662

清乾隆  銅局部鎏金螭龍筆架

L:14.8cm

RMB: 400,000-500,000

款識:乾隆年制

這件筆架在富麗中蘊含著古韻的裝飾,也是乾隆宮廷銅器的一大特色。清代乾隆帝好仿古器,《文玩萃珍》156號,著錄一件鎏金青銅雙螭筆擱,與本品之器型、款識皆極相似,應為清宮同批作器,可作參照。

LOT664

清乾隆  海晏河清銅燭臺一對H:26.7cm

RMB: 400,000-500,000

款識:乾隆年制

整件燭臺意取海晏河清主題,寓意黃河水清、浪靜風平,天下太平之意。唐代薛逢《九日曲池游眺》詩:正當海晏河清日,便是修文偃武時。工藝精致,由此展現清乾隆時期祥和盛世風貌,極具匠心

LOT665

清乾隆

銅局部鎏金雙鶴松樹紋筆筒

D:7.1cm  H:11.2cm  WT:880g

RMB: 600,000-650,000

LOT666

清乾隆 交龍鈕云龍紋銅編鐘

H:21.2cm

RMB: 1,000,000-1,500,000

清代編鐘自康熙朝起統一形制,一虡十六枚,包括十二正率與四個倍律。與先秦編鐘以大小調節音律不同,清代宮廷編鐘造型尺寸皆相一致,作圓鼓式,僅以鐘壁的厚薄和重量來調節高低音調。清代宮廷每逢宴飲節典,皆須奏樂銘鐘,各宮殿內皆設編鐘。查清宮活計檔,鑄爐處常奉旨修補、熔鑄各宮室之編鐘。尤其對損耗殘破者,修補后須經專人調試音準后,方可陳列,足見此類編鐘在清代宮廷之重要地位。

LOT668

清乾隆  銅局部鎏金螭龍耳福壽瓶

H:17.7cm

RMB: 900,000-1,200,000

款識:乾隆年制

《禮記·禮器》云:『三牲魚臘,四海九州島島島島之美味,籩豆之薦,四時之和氣也,內金,示和也?!还赎愒O穩重端莊之精銅重器,在于表率天下,整肅人心,合眾之力,承其德政之意。此銅瓶為乾隆宮廷仿古青銅器陳設,長頸鼓腹,高圈足,兩側出兩片螭龍耳,頸部及脛部均裝飾青銅器蟬紋。器表以錦地開光內飾蝙蝠壽字紋。局部點金,點金為銅器裝飾的一種重要技法,《宣爐匯釋》稱此法為『滲金』:用赤金作屑,煉燎七次,水銀熏擦入骨,作雨雪點子,號曰『滲金』,十分華貴。器身上的點點金片如漫天雪花,分布自然,寶光內蘊,與銅胎器身的古銅之色相得益彰,頗為巧妙。

LOT669

清乾隆 『大清乾隆年制』款沖天耳三足爐

D:10.7cm?H:6.2cm?WT:645g

RMB: 1,200,000-1,800,000

款識:大清乾隆年制

同樣是沖耳爐,這件便是帶有『大清乾隆年制』楷書本朝款,刀線圓潤,字形端正,可以作為乾隆宮廷造辦處的官造銅爐的標準器。這種本朝款官造銅爐市場上較為少見,值得珍視。

LOT672

清乾隆  如意足朝冠耳爐

L:27.3cm?H:26.1cm?WT:5885g

RMB: 800,000-1,200,000

款識:大清乾隆年制

文章開頭我們所看到的是康熙時期帶有朝冠耳的壽字爐,而這一件則是帶有乾隆本朝款的朝冠耳爐。這種朝冠耳爐在清宮有標準件實物可作比對,可參見壽安宮側殿的朝冠耳爐,與中貿這件器型極為相似,或為同批鑄造。另在寶華殿前亦有器型相同的大爐,可見這類朝冠耳爐在清代宮廷是等級頗高的禮供之器。


璀璨夜場名爐云集

LOT694

明晚期 『秋雪堂主人制』款蚰耳爐

款識:秋雪堂主人制

D:14.8cm  H:5.2cm  WT:1208.2g

RMB: 250,000-350,000

這種明晚期的文人私家款銅爐就和之前我們所看到的清三代官造銅爐有著截然不同的氣質,表面光潤如蘊灼灼光華,遠觀甚為古雅,有明代文人風韻。爐口兩側置一對蚰耳,環卷收于爐腹,線條婉轉,更與爐身線條相襯。“秋雪堂主人制”篆書方款,有金石銘文之意趣,根據考證,“秋雪堂主人”應為明代著名畫家沈春澤,沈春澤,字雨若,江蘇常熟人,擅作書畫詩文,尤善蘭竹,得趙孟頫遺意,有《雨若吟稿》。此爐有頗多使用痕跡,或為其畫案陳設,賞之甚得明代文人之風雅。

LOT696

明  『陳坤興置』款戟耳筒式爐

D:12.4cm  H:6.2cm  WT:1202.9g

RMB: 1,200,000-1,800,000

款識:陳坤興置

據《宣德彝器圖譜》記載,戟耳爐是宣德三年鑄爐時,仿宋代瓷器創制的銅爐器型,因其雙耳似戟而有安邦衛國,平準正義之寓意。明代戟耳爐甚為流行,其形制可分為簋式、筒式兩類,戟耳筒式爐往往于莊嚴中帶一絲文雅之氣,甚受文人藏家之喜愛。王世襄藏宣德爐中即有數例戟耳筒式爐,皆為先生所愛之物,其中私款精美者更是屢屢拍出大幾百萬級別的高價。

這件是十分小巧典雅的戟耳筒式爐,但用材精純,爐壁厚重堅實,持之墜手似金器。其皮色更是迷人,經多年火養使用,自爐口至底略顯由深到淺的漸變之色,在光照下隱透精光,并有金紋縱橫似流云,實在是美不勝收,堪比與王世襄先生舊藏的幾件相媲美。爐底正中剔地刻『陳坤興置』四字篆書款,刀法純熟流暢,可謂文雅之極。

LOT695

云間胡文明男光宇制(爐)

款識:胡文明制(盒、瓶)

尺寸不一

RMB: 1,500,000-2,000,000

此套爐、瓶、盒三器為標準的胡文明風格銅器,其中銅爐焚香、圓盒盛香、香瓶插香鏟,合為明清文人香事中的爐瓶三事。胡文明是明代制銅名匠,據《云間雜志》記載,其為明代萬歷云間人,擅制仿古銅器,尤以鎏金文房器見長,名盛一時。如今所見傳世品中,除胡文明親自作器外,僅有其子胡光宇繼承了父親的制銅工藝。本品集整套胡文明父子作器,名款清晰,工料亦精,便在清代宮廷收藏中也屬佳器。

LOT700

清早期 靜觀主人款沖天耳爐

D:19cm  H:10.9cm  WT:3330g

RMB: 1,500,000-2,000,000

款識:器寧而靜,質堅而文,鳥叚云上,吐納煙云,靜觀主人。

落“器寧而靜,質堅而文,鳥叚云上,吐納煙云,靜觀主人”十六字篆書方款,為鑄成后精心修磨而成,考此爐底款之“靜觀主人”,其“靜觀”或出自宋人程顥《秋日偶成》中“萬物靜觀皆自得,四時佳興與人同”一句,大有平心靜氣,從容自得的文人氣度,查閱明清典籍,未見靜觀主人之堂號,但知乾嘉年間有葉廷甲構靜觀樓,遍藏古籍五萬余卷,未知此爐是否為靜觀樓之藏器。

LOT701

清早期  『讀書聲里是吾家』款獅耳爐

款識:讀書聲里是吾家

L:37.4cm  H:13.9cm  WT:13665g

RMB: 1,800,000-2,500,000

明清宣爐的收藏中,各類極富個性的私款素為藏家所鐘愛。此爐底款出自唐代詩人翁承贊的詩句“過客不須頻問姓,讀書聲里是吾家”。翁承贊中年辭高官回鄉,于福州設立四門學發展教育,其詩句頗能反映他歸鄉致學的文人心境。此爐主人將這句唐詩刻于爐底,也是是向往翁承贊的文人風骨,借之以明己志。

LOT1219

明  『松雪齋珍』款蚰龍耳爐

款識:松雪齋珍

L:17cm  H:5.5cm  WT:1176.6g

RMB: 230,000-280,000

松雪齋為元初書畫名家趙孟頫之齋號,趙孟頫尤以書法揚名,篆籀分隸真行草無不冠絕古今,有《松雪齋集》留于世。剛剛結束的嘉德秋拍,趙孟頫的兩封信以2.67億元成交,可見其市場魅力之大。元代以后,尤其明初時期,文人書畫常師效趙孟頫。此爐之款識,或為追慕趙孟頫風雅之人,放到今天,自然也特別適合那些追捧趙孟頫的藏家們。


“彝癖”專場的精品銅器

LOT1220

明  『藏云』款馬槽爐

款識:藏云

L:12.3cm  W:7.5cm  H:6cm  WT:1210g

RMB: 1,000,000-1,200,000

爐底正中刻“藏云”陽文篆書款。此爐底款與私款中常見的減地陽文書不同,款文突出爐底,是與爐身一體鑄就后,再精心修磨而成,應是當時的世家貴族定做此爐時,模鑄之私人款記,頗具收藏研究之價值。

LOT1242

清早期?銅弦紋鬲式三足爐

款識:大明宣德年制

D: 31.5cm H: 11cm WT: 7660g

RMB: 1,500,000-1,800,000

爐底落“大明宣德年制”六字年款,是與爐身一體鑄成后精心修磨而成。其書體方正嚴整,筆畫間架皆一絲不茍,大有館閣體之風格,顯出清初官鑄年款之特色。王世襄先生舊藏“玉堂清玩”款鬲式爐,其與本品形制相仿,唯尺寸較本品稍小。

LOT1244

清早期?銅沖天耳象足爐帶座

款識:大明宣德年制

L: 22cm  H: 26.2cm  WT: 5475g

RMB: 1,200,000-1,500,000

明清銅爐中,常以象為裝飾題材,借太平有象之吉寓。其中象耳簋式者最為常見,另在清宮藏器中偶見象足銅爐,但其數量較稀少,且造型往往更為新穎多變,少有器型相同者。

LOT1247

明永樂至宣德?鎏金云紋香盒

L: 8cm  W: 8cm  H: 6cm WT: 715g

RMB: 400,000-600,000

《宣德彝器圖譜》卷十九中記載“蟠螭云雷侈口鼎”,即以浮雕的立體云紋滿飾器身。清宮舊藏明代宣銅中,也可見以云紋為地的浮雕云龍裝飾。本品所刻云紋,起線疏朗深峻,層疊堆砌,立體感極強,具有鮮明的永宣裝飾風格,整器滿鋪云紋并施鎏金,所耗工料俱多,十分稀少難得。

LOT1256

錯金犧尊

H: 27cm  WT: 4470g

RMB: 700,000-900,000

《西清古鑒》中著錄有一件清宮舊藏西周銅犧尊,記載為金錯, 其造型與本品頗似,背上也馱一尊,可作參照。

LOT1263

清康熙?玄字十六號海棠式天雞耳爐

款識:大明宣德年制(底款) 

玄字十六號 宮式內用(內壁)

L: 28.3cm  H: 14.3cm WT: 7200g

RMB: 400,000-600,000

天雞耳爐在《宣德彝器圖譜》中即有記載,常見有簋式爐、法盞爐兩種,作成海棠式者則十分少見,爐底正中開框鑄'大明宣德年制'六字楷書款,爐內壁則鑄方款,為“玄字十六號”及“宮式內用”,應是與底款同時鑄成?!靶质枴睉菍m中鑄器所編千字文號。

LOT1270

明『任甫藏玩』款蚰耳爐

款識:任甫藏玩

L: 17cm/H: 6.6cm/WT: 1703.5g

RMB: 250,000-300,000

又一件晚明文人私家爐,器身自有商周鼎彝之風韻,盡顯明代文人的審美風度。爐底落“任甫藏玩”四字篆書款,明清兩朝以任甫為字的文人雅士頗多,從時代特征和人物身份猜測,這里的“任甫”或許是明代翰林院編修趙師尹,趙師尹,字任甫,號瀛松,江西九江人。明神宗萬歷四十一年癸丑科周延儒榜進士第三人。趙師尹于萬歷二十八年鄉試中舉,從此才名遠播。其弟趙贊化也是萬歷四十一年進士,可謂兄弟同科。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大象視界】中貿圣佳聯手牧心齋——全球首個“御制銅爐”專場!
中貿圣佳春拍:一波明清銅爐集錦
鑒賞之三百二十六 明清官窯瓷器 (六十二)
博美(廈門)2017年秋季藝術品拍賣會重器一覽
【大象視界】奇趣橫生!只有我們想不到,沒有古人做不到!
御器名品!3000余件重磅珍品亮相——中貿圣佳2023春拍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吉安县| 铜川市| 易门县| 东莞市| 宜城市| 武隆县| 滨海县| 宜宾县| 定兴县| 璧山县| 和林格尔县| 泰州市| 涪陵区| 诏安县| 安康市| 尚志市| 清丰县| 大关县| 德江县| 灵寿县| 霍山县| 叙永县| 清原| 同仁县| 洪洞县| 桂平市| 裕民县| 高邮市| 桦甸市| 莱州市| 绥宁县| 文山县| 崇信县| 怀仁县| 宝清县| 班玛县| 新兴县| 麻栗坡县| 社会| 循化| 商丘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