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民國的時候,有這樣的一個人,非常有才能,尤其在作詩上更是非常優秀,這個人經歷了兩次婚姻,第一個妻子張幼儀,后來因為看上了林薇因,就和這個女人分了,但是最后因為其他的原因卻和另一個女子陸小曼結合了,在一次乘機中,卻出現意外遇難了。那是要去光顧林薇因的講座的,所以就這樣永遠的消失在天空中了。
此后,別人把他的棺材放置在了濟南的一個寺廟里,所以他死的情況迅速的就讓現任妻子陸小曼得知了,并且前妻張幼儀也知道了,可是這兩個女人卻是聽了這個消息后。所做出的反應一點也不相同,陸小曼這個女子卻是非常的抵制這個消息,不相信自己的丈夫就這樣離自己遠去。而作為前妻的張幼儀迅速地恢復了理智,她的想法就是怎么能控制好局面。
張幼儀這個女子明白,就是在悲痛,也不要那么明顯的表現出來,因為徐志摩父年級大了。白發失去黑發的痛苦是普通人所體會不到的,因此張幼儀這個女子想著緩一緩告訴這個老人,因此在發生事故的一天早上,她沒有哭著向這個老人說兒子的事情,而是像拉家常似的對這個老爺子說著,昨天有架飛機出意外了,他的兒子在里面,老頭詢問是否嚴重,張幼儀答不清楚。
隨后幾天里,張幼儀經不住內心的煎熬就帶著兒子去濟南看看情況,來看一看這個讓自己傷心的男人,其實她也明白這個男人不大可能活著了,所以來為前夫操持一下身后的事情,而陸小曼這個女子卻是非常悲痛,因為不能相信這個事情是真的,所以就沒來濟南。因此只有張幼儀和她兒子過來了。徐父也是后來才得知兒子的壞消息的,在這個時刻,他在前兒媳婦的張幼儀旁敲試探下,有了心理承受基礎了,剩下的就是兒子的喪葬怎么安排了。所以他的兒子被運回了老家。梁家長子和沈從文承擔這個事宜。
在這個葬禮上,針對徐志摩入殮的時候身穿什么服侍,這兩個女人(張幼儀和陸小曼)吵開了,張幼儀認為自己的前夫應該是穿著中國傳統的服裝進入棺材,并且這樣的條件、設施都備齊了。可是這個陸小曼卻認為徐應該穿西方的那種服裝入殮,并且連其他的禮儀都是西方的,如果徐志摩在世的話,肯定會認為自己做的符合他。
平時非常溫順的張幼儀現在也較起真來了,必須讓前夫按照中式的來,況且徐父也是非常贊成這樣的,所以徐志摩最后就附上中國傳統的服裝,于浙江下葬。因此不管兩個女人怎么鬧騰,最后還得依照徐的老父親的意愿來行事,這就是孝為先的道理把。其實我個人的感覺,逝者已逝,不管是前妻還是現任,順從徐志摩老父親的意愿是最好的。你們覺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