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太祖朱元璋有先見之明,朱棣征伐安南,果然勞民傷財
明太祖朱元璋出身低賤,也沒上過私塾甚至可以說字都認不全,但他在有限條件下自學成才,立國稱帝后也不忘學習,雖然一直以來文化水平不高,但能坐穩皇位足以說明一些,他具備成為皇帝或領袖的因素,軍事與政治才干,還有最重要的長遠目光,所以有了史稱的“洪武之治”盛世。《皇明祖訓》——中也可以看出,(太祖皇帝祖訓有云:“四方諸彝及南蠻小國,限山隔海,僻在一隅,得其力不足供給,得其民不足使令,吾子孫毋倚富強要戰功。”)
朱元璋明令禁止不允許,隨意征伐疆外的周邊小藩國,但是人死茶涼后世子孫中朱棣曾派大軍征討安南,也就是如今的越南地區,至秦朝起才獨立建國然后一直是中原的藩國,朱棣之所以征伐是有緣故的。安南當時的王室是陳氏,但陳朝外戚胡季犛一直野心勃勃謀朝篡位,還讓當時的國王陳藝宗,立兒子陳?為帝受到阻力而罷休,待陳藝宗發現胡季犛勢大時已經晚了,不但陳?被他所害就連篡位的實力也有了。
后來建立胡朝,胡圣元元年正式廢六歲的陳少帝,胡季犛心狠手辣為了杜絕后患,就把陳朝宗室一個不留了,但胡季犛剛稱帝時根基不穩,陳朝舊臣并不愿意他當家做主,就傳位給兒子胡漢蒼,但這只是明面上的掌權的已經是胡季犛。但也因為新帝需要宗主國認可,而胡季犛也明白直接上報是不可能得到認可的,便謊稱陳朝王室斷了血脈,而新帝是外戚是有權繼承,并請求明朝加封于他。
明成祖朱棣卻不聽一面之詞,命人去考察實情卻信了胡漢蒼謊言,便下了詔冊封胡漢蒼為安南國王,然而紙包不住火,舊臣裴伯耆等人找到朱棣說出實情后,這欺君之事明成祖忍不了便下詔質問,后來又出兵征伐安南,成國公朱能為元帥率領80萬大軍南征,只用一年便打到安南都城順化,俘虜黎季犛父子安南胡朝就此覆亡,但陳朝王室血脈已斷便由明朝派遣官吏進行治理,安南成了中原一個行省。
并入中原后當地百姓并不信服明朝,加之朝廷官員對安南百姓予取予奪,民憤爆發便再度南征,便成了周而復始的戰爭,所謂大炮一響黃金萬兩打的都是錢財,朝堂上下都不愿意再興兵討伐,明成祖駕崩后就撤軍放棄安南,至此安南重新成為獨立國。從這可以看出明太祖朱元璋很有先見之明,能想到這些偏遠藩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興兵討伐還勞民傷財。
史料來源:《明實錄》、《越南史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