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唐朝末年,唐皇朝無力回天之際,趙匡胤投奔了郭威,這郭威也是個人物,廢漢建周成立了后周,而趙匡胤也跟著水漲船高,得到重用封為檢校太尉,然而在契丹犯邊時,趙匡胤本是前去御敵,但半路上卻因嘩變,被擁戴為新皇帝。
至此趙匡胤成了宋太祖,是宋國的開國皇帝,宋太祖雖成了皇帝,但因為手段不光彩,且與兵變有關,因此宋國的政策一直打壓武官,長年累月下來,雖然讓宋國在文化上取得極大進步,無論是經(jīng)濟,文化,教育,農業(yè)等等,都走到了世界前列。
但在武力上宋國卻讓人堪憂,一個泱泱大國武力羸弱,這不是成了別人眼里的肥肉嗎?
因此遭到金國、蒙古、西夏等少數(shù)民族國家覬覦,讓宋國變成了南北宋,被金國擊敗皇帝被俘虜,只因皇室還有血脈留存,收集殘部成了南宋朝廷,其實也不過茍延殘喘。也就是歷史上的“靖康之難”,當然這是金國的說法,對宋國來說這是恥辱,因此宋兩國產生極深的糾葛,可笑的是金國也沒逃過這種命運。
金國金哀宗繼位時,金國已經(jīng)不復當年的勇武,朝廷內外充滿腐朽的氣息,金哀宗勵精圖治,與明朝的崇禎皇帝有的一比,先與西夏、南宋商議停戰(zhàn),雖未取得聯(lián)盟關系,但外憂暫時解除,對內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重用犯將,且都是抗蒙古,有豐富經(jīng)驗的將軍,讓金國形勢一度有了好轉。
但好景不長,這種好轉就像回光返照,在蒙古騎兵占領西夏后,蒙古有了更多兵力空余,對金國的進攻更為猛烈。原本金國對上蒙古,還是有一戰(zhàn)之力的,但在雙方于鈞州三峰準備開戰(zhàn)之際,天上突下大雪,而金軍面對這種天時并不適應,但蒙軍卻毫無妨礙,一舉大破金國數(shù)十萬大軍,至此預示著金國滅亡。
金哀宗雖逃的一命,離開汴梁后在歸德停留,卻被蒲察官奴軟禁,這蒲察官奴雖無投蒙古之心,卻有挾天子之意,雖受了些氣但保得一命,而此時洛陽城破,蒙古軍已經(jīng)打到金國腹地了,并且都城被破,金國皇族、嬪妃等數(shù)百上千人,被強行帶走,結果可想而知,就與曾經(jīng)宋國“靖康之難”時,被帶走的皇室,妃嬪、大臣等一樣的結局。
后來金哀宗去往蔡州,也就是如今的汝南,距離洛陽大約三百多公里,這個距離蒙古人不日便會到達,但金哀宗也僅剩蔡州,還有堅城能守上一守。如同金哀宗所預料,蒙軍與南宋聯(lián)軍很快便打了過來,當晚金哀宗自知沒有活路,便苦苦哀求完顏承麟,說:自己身寬體胖,不能出城作戰(zhàn),而你身手矯健,若能逃得一命,可延續(xù)國祚。
第二天,一大早開始了傳位大典,但剛剛完成繼位,蒙軍便打破城門,完顏承麟主動迎戰(zhàn),最終力竭戰(zhàn)死,不得不說結局很悲涼,同時這位完顏承麟,也算打破記錄,繼承皇位不足一個時辰,而金國也算是經(jīng)歷了,宋國經(jīng)歷的命運。